几个星期前,美国姑娘霍莉·弗莱克学会了人生第一首中文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位住在纽约的花腔女高音,正在参加东方卫视《唱响中华》节目的录制。9月1日-3日,霍莉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们一起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第一天去青浦喝阿婆茶听民间歌手唱田山歌,第二天到乐器厂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第三天去越剧院穿上戏服体验中国戏曲的音韵与身段。

喝阿婆茶听青浦田歌。 陈荣 摄

学员拿起手机记录青浦田歌表演。 陈荣 摄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伴奏里用到了一些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我很想认识一下它们。” 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陈列室里,霍莉和学员们了解了琵琶、二胡、古筝、笙、箫等中国民族乐器。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行政总监戴德岳介绍起各种民族乐器的历史:敦煌飞天乐舞的故事、徐衍为皇帝演奏嵇琴时弦断而曲不断的故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和琵琶的故事,娓娓道来,牵引着学员们的好奇心。霍莉说:“我在纽约唱德语歌剧和意大利歌剧比较多,偶尔也唱些法国歌剧。中国民歌对我来说很难,唱腔和韵律都需要慢慢练习。了解这些民族乐器能帮助我慢慢跨越这些障碍,更好地呈现中国民歌的美好。”

学员们在古筝陈列室参观。 邵思民 摄

“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由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艺术发展中心举办,以“走进上海”为主题,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报名征集,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越南、黎巴嫩、津巴布韦等20个国家约30个学员参与。他们中有一部分和霍莉一样,是东方卫视《唱响中华》节目的选手。上海音乐艺术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蔡世越告诉记者,“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是上海音乐学院市民公益音乐课堂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外国友人叩开红墙高瓦,与中国传统音乐直接对话,通过有趣的亲身体验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

老外学员操起班卓琴为民间歌手伴奏。 陈荣 摄

在生产车间,学员们亲身体验了二胡的制作步骤之一——蒙皮。传统的手工蒙皮,将处理好的蟒皮用胶水粘合在二胡琴筒口上,利用绳索缠绕收紧。这是二胡制作的一道重要工序,要保证琴皮松紧适度、振动均衡,才能达到最佳发音效果。熟练的制琴工人动作麻利,靠听觉判断琴皮的松紧,迅速作出调整,让在场的学员们惊叹。学员们还自己上手,在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蒙皮制作的过程。

学员学习二胡制作蒙皮技艺。 邵思民 摄

在乐器展厅里,几位学员玩起一台马林巴琴,琴槌敲打木质琴键,《献给爱丽丝》的熟悉曲调流淌出来,赢得大家的喝彩。在二胡生产线上,学员柯克·肯尼拿起一只二胡,虽然拉得不成曲调,但看上去有模有样。6年前,柯克·肯尼和克里斯·霍克在北京组了一支乐队,演绎美国民谣、乡村音乐、蓝草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对民族乐器和民间音乐的热爱消除了肯尼与二胡这件陌生乐器的隔阂。

学员试着拉起二胡。 邵思民 摄

在体验活动的最后,学员们欣赏了专业民族乐器演奏家的表演,感受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与不同的演奏技巧。他们聆听古琴曲《高山流水》,也在音乐里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霍莉说:“我以前只知道二胡一种中国民族乐器,现在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乐器,聆听了它们美妙的声音。它们如此古老,演奏技法如此精湛,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和哲思,太让人着迷了!我希望能学会唱更多的中国歌曲,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