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从习惯性头痛中醒来。醒着。继续醒着。等着,闹铃过一阵会例行响起。

闹铃响起,像被触碰了机簧一般,熟练地翻身下地,半睁着眼,摘下耳机,随手想要关掉手机里的白噪音,就看到微信角标有一个“1”。

深夜两点,一位同事,给我发了一段留言。

早晨,随机翻到的第一个推送,又是窦唯。算法吃定了我,算法吃定了我们。昨夜听着窦唯入睡,今晨算法就呵护备至地发来推送。

后来吉他谱_吉他谱后来c调_吉他谱后来间奏solo

你不确定算法会给你推来什么,但你确定算法一定会给你推来点什么。

在一个充斥着不确定的时光里,这样的确定,几乎带不来什么欣喜,更多的,是信息被监控的愤怒、选择被接管的无奈,以及迫不得已的宽容和随遇而安。

人到中年,大抵就是这般模样。

好在,算法这次推送的是窦唯。

人到中年,更喜欢窦唯。

这当然有年轻时扎下的根。自打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他的歌,就喜欢。

尤其是,仅听其声,未见其人,想象里他应该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糙老爷们。不成想,他竟是如此盛世美颜。

而且,20岁上下,年纪轻如许,竟然能够写出那么人情练达的歌词,谱出那么动人心魄的曲子。

关键是,还有一把迄今为止难有匹敌的好嗓子,低音粗粝厚实,中音丰富透亮,高音锐利饱满,能在高中低音各个音域自由跳转,甚至还能从E1直接飙到A3,毫不费力地秀一波横跨19度的海豚音。

这样的杀伤力,彼时年轻如我,岂能有丝毫的抵抗力。

所以后来,当他一头扎进自己音乐世界,做着大众难以听懂的电子音乐,甚至都不屑于开嗓发声。我也不能免俗地感到惋惜。

为中国摇滚乐失去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感到惋惜。

人到中年以后,才倍感自己当年的惋惜,是何等滑稽。

现在想来,当窦唯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享受着自我抒发、自我沉醉的乐趣,我辈安知鱼之乐也。原本可以靠脸吃饭,他却偏要靠才华。原本可以靠才华躺赢,他却一骑绝尘而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人出道即巅峰。窦唯便是。有人感慨窦唯出走之后巅峰不再,在我看来,窦唯只不过甩给公众一个背影,攀向自己心之所向的圣山。

另一位令中年的我时常感慨的大神,是梅校长。

后来吉他谱_吉他谱后来间奏solo_吉他谱后来c调

布莱恩·梅,是英国著名摇滚乐队Queen的灵魂人物,是世界著名吉他手,是作曲家,是天文学家,是物理学家……

在一些人眼中,玩摇滚是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表现。梅校长从小学开始,就一边中规中矩的学习,还要按照父亲的要求练习“正统乐器”——钢琴,另一边,又在上课时偷偷看吉他谱、每天熬夜练琴。16岁时,甚至自己动手做了一把电吉他。

关键在于,即便只用了一半的精力在学习上,但梅却一直成绩优异,是学校里出名的理科学霸和出名的优秀吉他手。高中阶段,和好友组建了乐队,但这一点没有妨碍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帝国理工大学。

皇后乐队成立那年,梅顺利毕业,开始继续留校攻读博士学位。

练习与演出,学习和研究,任何一项都能让我等筋疲力尽继而抓狂。但是,牛人就是如此这般。梅居然还能每周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做数学教师,挣钱贴补乐队开支,捎带手还在《自然杂志》《皇家天文学会月刊》这样量级的学术刊物发表了若干论文。开挂的天才难以想象,彪悍的人生无需理由。

就在博士论文已经进入修订阶段,马上就能够毕业时,梅却主动退学,放弃博士学位,因为彼时皇后乐队已经火出天际。他为乐队写出了“ We Will Rock You ”等诸多名曲,成了“牙叔”之外,乐队最为知名的灵魂人物。

如果仅是如此,已经足够传奇。更让人们瞠目的是,时隔30年后,梅重新向帝国理工递交了申请、注册学籍。59岁的他,开始继续自己当年没有完成的博士生涯,而且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吉他谱后来间奏solo_后来吉他谱_吉他谱后来c调

在博士毕业第二年,他被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聘为荣誉校长。从此,他被粉丝尊为梅校长。

以我辈忙碌如此,实在难以想象,梅校长如何在不疯癫不成活的状态下,弹着吉他留下一首首摇滚经典,同时又能在30年的跨度下,持续保持着对天文学的关注与研究而不被学界甩下,在外人看来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学业。

人到中年,不可多想。想想这些牛人,就难免暗自神伤。

买第一把吉他,当时之于我是一笔巨款。

那会,正值梅校长自制电吉他的年纪。每周日,我要骑车去住校,临行前,母亲会在紧巴巴的口袋里,凑出5元钱,作为我这一周一应开支的费用。

所以,我现在难以回想起来,我是怎么在牙缝里,积攒了40多元,买了一把当时店里最便宜的吉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惜,当年的这把廉价吉他实在过于粗糙。品格毛糙,按上去手指生疼。一开始,以为只是初学,尚未生出老茧,慢慢就好。等到多年后,摸到一把上档次的吉他,才知道,当时那边吉他全身上下都写着一个“穷”字。

背面又是另两个字——“青春”。

同样的经历还有,第一次参加工作,月薪300有余。我也回想不起来,怎么后来就在几个伙伴一起热血沸腾之后,毅然买了一把超过千元的贝斯。

现在想来十分懊悔的是,来北京工作前,贝斯低价转让给了别人。人到中年,才想到,以往的这些器物,都是青春的印记。但我们怀旧的时候,至少可以在摩挲之余,找到一点昔日的慰藉。

现在,这样的慰藉阙如。将来,我们的青春记忆,会不会老无所依。

关于青春年少的悸动,在青春荷尔蒙迸发的岁月,淋漓尽致。

那会,同学送我一张海报,崔健1991年工体演唱会的海报。我把它贴子家里的墙上。又把家里不知道从哪来的一个大喇叭,自己接到录音机上,DIY一个3.1的无环绕音响。

然后,假期里,每天把音量调到最大,看着海报上崔健和一众大拿注视着我的目光,跟着磁带里含混的声音嘶吼,声带充血的嘶吼。

我姐问我,为什么歌词是“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他有病吗?

我说,你不懂,玩去吧!

村里的邻居问我妈,你家小孩没事吧。我妈不知道如何作答。

那会,还曾认真思考过,要不要背上我心爱的小吉他,到北京的地下通道来闯江湖。当然很快,我自己就掐灭了这样的欲念。

我想,还在那么年轻的时候,我就有了今天中年人的潜质。我以为我会义无反顾,实则进场进退失据。

一位同学在央广做主持,前几年的夏天,她邀请我去直播间,接受她的访谈,主题就是青春岁月的摇滚往事。

这样的场合,在老家的时候,也曾经历过一次。那一次,和我一起进直播间,还有其他几个一起玩乐队的草台班子朋友。我不慌,有他们在,我一点不慌,侃侃而谈。

但是这一次,我却磕磕巴巴,几次冷场,我都替我同学捏一把汗,毕竟这是她主持一档知名栏目,而且是现场直播。

结束以后,我满脸羞愧。同学还一个劲的安慰我。

事后,我也在反思,为什么上一次没有出现状况,这次却表现得如此糟糕。

后来明白了,那一次,有伙伴们在,有青春加持。这一次,人到中年,欲说还休,进而无语凝噎,怎能不乱。

深夜两点,同事发我的长信,是一个请假申请。家里老人突然摔倒,另外三位老人也各有状况,手术在即,不能不及时告假。

这位同事,能力突出,平日里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同事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既要照看四位重病老人,还有两岁的孩子无人照看。人到中年,出现这种困局,实属常见,实属难免。

令我感慨的是,来信中陈述完困难之后,同事还要自责,时值年底,紧要关头,因家事影响工作,非常愧疚。呜呼,何出此言。

人到中年,是不是人生的历练,让我们都提升了诸多能力,同时,又在让我们消退着其他一些能力,青春时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能力?想来令人惆怅。

正是这般惆怅,出发了上述回顾青春的涂鸦。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梅校长那样开挂的人生,也没有窦唯那样俯视众生、果决向前的勇气和能力。但是,我们都曾年轻,都在人到中年时会寄望青春。然而青春一去不回来,我们还要在人到中年时学会忍耐,学会包容,学会坦然。

年轻时听到一首歌就能泪眼婆娑,中年时却不敢轻易老泪纵横。中年就是中坚,中坚不相信眼泪。

而且,人们不相信中坚的眼泪。

爷青常回,易纵难收。爷青不结,尽管会有些纠结。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