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不喜欢越剧的人,要么是对传统戏曲有偏见,一听到二胡大鼓就起鸡皮疙瘩的人,要么就是内心雄壮,不屑儿女情长的人。对于后一类人,我无话可说。对于前一类人,我想告诉他们:你们没有关心过越剧,有点可惜。

越剧如今已经是号称中国第二大戏曲曲种了,仅次于从庙堂到民间都非常热衷的京剧。说起来这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相对于京剧昆曲等传统积淀深厚的曲种来讲,越剧实在只是个小孩子。有史可考的越剧诞生于1906年得嵊州乡村,在此前一年,作为工业时代艺术的代表的电影已经在华夏大地留下了它的第一个身影,如此说来,越剧的历史真是短得可以。更令人惊讶的是,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剧就走进了成熟的阶段,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而许多的传统艺术样式往往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成熟。越剧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走进中国文艺舞台的聚光灯,这里面的缘由令人回味。

让我这个文艺界的外行来揣测一下其中的缘由,我觉得首先是因为越剧大量借鉴了当时已经非常成熟的昆曲,舞台戏剧等文艺形式。袁雪芬说“昆曲是越剧之父,戏剧是越剧之母”,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一点似乎还不足以解释越剧的兴旺。

越剧发源与浙江山村,繁盛于远东最大都市——上海。很显然,越剧迎合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需要。反观其它传统戏曲样式,不难发现,传统戏曲的最重要功能莫过于对它们的听众进行道德政治教化。如各曲种基本都有的《三国》戏,许多都有的杨家将戏等等,使观众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国家伦理的教育。还有适合各地情况的家庭伦理戏剧等等,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家庭道德的教育。

而越剧主要讲得什么内容呢?它最擅长于表现什么内容呢?第一是爱情,第二是爱情,第三还是爱情。它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讲述的令人肝肠寸断,把林黛玉和贾宝玉的难成眷属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有崔莺莺和张生的聚合离别,还有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棒打鸳鸯。与之相反,我还从没听说过越剧有三国戏(对了,想起来了,有貂蝉!)!越剧的题材虽然是古老的,但它的主题却是最现代的,最能够引起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家庭和国家伦理正在解体的现代城市居民的共鸣。没有什么题材比爱情更能打动现代人的心理了!让国恨家仇,天下大势统统见鬼去吧!

越剧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女人,越剧的一大看点就是女人扮男人,与许多男人扮女人的传统戏曲大异其趣。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越剧是多么的现代。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根本不会允许大量女人抛头露面的戏曲产生。越剧温婉的曲调,精美的唱词,女子演员为主的人员组成,使得它更适合表达爱情这一主题。事实上,越剧大获成功的一些曲目,如《西厢记》《梁祝》《红楼梦》《孔雀东南飞》《白蛇传》等等,也是其他曲种无数次使用过的题材,但是它们从未获得像越剧这么大的成功。相反,越剧中的一些艺术水平很高的主旨并不在谈情说爱的曲目,如《祥林嫂》,却未能像上述曲目一样受到最大程度的欢迎。听听越剧的《西厢记》和京剧的《红娘》,你就能够知道谁更适合表达爱情了。

总之,越剧可以说并不是什么传统戏曲,它是一种现代戏曲,或者说,用传统的手法表现现代情感的戏曲。越剧是中国现代性发展的历程的缩影。是现代性进程中,国民性格逐渐中性化,男子气概被女儿气渐渐遮盖的见证。

关于本书,如果你看过几出经典越剧,就应该知道本书作者连波在越剧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只恨100首唱段太少尔!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