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声合唱是世界上最优美的声音之一,它优美、轻柔、不带一点杂质,总带给人们圣洁的感觉。的确,2013年5月7号晚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的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系列活动的第五场——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合唱音乐会便验证了这一点。

尽管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已多次在国际获得大奖,但作为此次音乐节唯一的合唱音乐会,自然是不能掉以轻心。音乐会的上半场与其说是西方作品,不如说是有关宗教音乐的专场,大部分作品都与宗教有关。从开场的《圣母颂》到《慈悲经,荣耀经》无一不包含着宗教因素,而女声合唱团那轻柔、天籁般圣咏式的唱法,使在场的听众都仿佛沐浴在宗教的光环之下。

无伴奏的多声部拉丁文演唱在合唱曲目中是有较高难度的,合唱者们面临的是语言与音乐的双重难关。在上半场中,合唱团一口气为我们演唱了四首无伴奏的拉丁文曲目。这些曲目无疑是音乐会中的亮点。其中《圣体颂》曾在世界合唱比赛的宗教组别中获奖,这一点就足以表明了我国的合唱团是有足够的能力演绎国外宗教音乐作品的。全曲具有很强的张力,中段不断重复主题歌词,并且节奏快速,各个声部间在不停的追赶,对演唱者的气息、咬字、音准有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合唱团的演唱中不时在听觉上还是稍显混乱,表现略是水准。

《拉胡哀歌》是在上半场给我影响最深的曲目,个人也认为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的声线和特质与这首作品的精髓非常契合。她们柔婉的歌声中表达出了细腻的情感,在最后尾声中出现双簧独奏是神来一笔,大大渲染了全曲气氛,让你更加感叹女声合唱所带来的魅力。此外由乌弗.莫斯特创作的(曾将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带向世界级比赛的指挥家)《慈悲经,羔羊经》竞别出心裁的融入爵士风格,当充满情调的萨克斯吹奏出慢摇风格的爵士音调时,原本是宗教的音乐却显现出了时代和世俗感,的确,上帝一直与我们同在。

下半场的音乐仿佛让你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合唱团精心准备的六首中国曲目则把你带回了热闹非凡充满民族特色的乡间集市。

《冬冬喹》《小桃红》《工尺谱游戏》《春天来了》四首作品都是在民间元素的基础上创作的。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曾凭借着四首曲目在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民谣组中获得金奖。这几首作品的演绎充分地展现了我们的民族优势,将中国特色表现的恰到好处。

整场音乐会的高潮莫过于百岁老人马革顺先生亲自来现场指挥《雪花》——这首最早由他从国外带入中国的合唱曲目,看到这位为音乐奉献一生的音乐家坐在椅子上指挥,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会为之感动吧。雪花这首合唱曲目非常经典,拥有多个合唱版本,而此次的女声合唱的中文版,则多了几分我们自己的味道。

当然下半场的曲目中最使我惊叹的还是那首由黑人灵歌改编的合唱曲《杰里科之役》,黑人的音乐素来都是以节奏复杂、音域宽广、音准多变著称的。这首合唱曲便涵盖了这些典型的特征,因此演唱的难度非常大。此外,这首歌曲还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灵活,拥有即兴感。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很精准的唱出了典型的附点节奏型。闭上眼睛,你似乎真的能感觉到,黑人们用心灵在唱着他们的苦难之歌。但要说起不足的地方在于Battle这一单词是曲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歌词,合唱团在唱这一歌词时似乎缺少一些冲击力和激情,全曲的演绎便缺少了该有的张力,此外我还认为,该曲在演唱时速度还可以再快一些,用此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不安感。

此次合唱音乐会从选择曲目方面就颇具新意,不同于以往爱选择歌颂主旋律的曲目为主,这次选择的曲目包含了多种风格:如充满宗教因素,且庄严圣洁风格的、中国民族风格的和爵士风格的。就合唱团而言则突破了以往传统合唱团给大家的印象,除了演绎拿手的中国曲目外,还大胆演唱了黑人灵歌和圣咏类型的合唱,因此我想上海音乐学院女生合唱团在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的方面已兼备演唱和理解的能力,拥有了一个一流合唱团该具备的素质。当你真正静下心去地去聆听女声合唱,那么你一定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最优美的声音。感谢上海音乐学院女生合唱团给听众带来的视听盛宴,同时也祝福她们能走得更远,继续将中国的合唱音乐带向世界。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