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牧童短笛》 音乐学院——091——金尧 19 世纪上半叶,西欧等国家的钢琴音乐进入了浪漫主义的黄金时期,然而在中国,随着教堂和新学堂在中国的兴起,这种‚洋乐器‛ 才逐渐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在中国推广和被应用,但却一直处于萌芽阶段。直到《牧童短笛》的出现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了新的一页,它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西洋乐器上演奏出了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 本文通过对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分析研究,概括和总结出了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声、复调等方面的特征,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贺绿汀先生将西方音乐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作曲技法及创作理念,并希望能对现在的音乐学习者和创作者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一、贺绿汀及他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是我国音乐界中享有崇高威望、 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 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和活动家,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等。1903 年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农民兼商人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的熏陶。1931 年 2 月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理论作曲,师从黄自先生对和声、对位、曲式、配器等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 他的创作领域十分宽泛,在器乐曲、合唱曲、独唱曲、电影音乐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他的音乐作品结构比较严谨,音乐的发展也富于逻辑性。他为近代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团体的建设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4 年的一天,贺绿汀先生在学校栏刊上看到一则由俄国钢琴家兼作曲家齐尔品先生举办的‚征集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活动的海报,喜出望外的他从此就泡在襄阳南路 84 号一家裁缝店的小楼上租住的屋里进行夜以继日的创作,最后以《牧童短笛》 、 《摇篮曲》和《往日思》三首作品参加比赛,《牧童短笛》当时为《牧童之笛》获得了一等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作品带到欧洲亲自演出,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后来在日本正式出版,使这首作品闻名国内外,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二、曲式结构分析《牧童短笛》结构简洁,为典型的三段曲式。呈示段:(1-24 小节),G 徵调式,C 宫系统,4/4 拍。 共包括 6 个乐句,每个乐句都由 4 小节构成,句与句之间的音乐材料呈对比关系,主题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 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既有密切关联,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中段(25-52 小节),为‚并臵型‛中段,采用了中国音乐中的‚旋宫‛手法,主调性为 G 徵调式,2/4 拍。复调音乐变为了主调音乐,音区提高,速度加快,采用了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欢快有趣,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 嬉戏的情景。从主题材料、节拍、速度、和声调性、音乐织体和情绪等各方面都与呈示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段分为 3 个乐句,每句 4 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