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古曲,乐曲描写的是历史上楚汉之争的垓下决战。在明代就有一曲《楚汉》,其音乐意境与后来的《十面埋伏》颇为相似,就是《十面埋伏》一曲的雏形。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十面埋伏》曲谱见于1818年清代华秋苹编的《琵琶谱》。

记得第一次听到《十面埋伏》的乐声,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部著名的电影《甲午风云》当中,剧中主人翁民族英雄邓世昌忧国之心炽烈,夜不能寐,手抚琵琶奏出此一曲《十面埋伏》,满腔杀敌情怀一一倾注于激越的琵琶声中,动天地,泣鬼神,可谓惊心动魄,也令我对琵琶那惊人的音乐表现力有了一个朦胧的认知。只是一把琵琶,运用不同的指法、演奏技巧,竟能把一场规模不少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既轰烈又煸情,绘声绘色,层次分明,生动逼真地把楚汉两军殊死相搏大战的整个战场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确是难得。

《十面埋伏》目前国内演奏的是经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卫仲乐整理的乐谱版本,全曲分为13段,并冠以小标题,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十面埋伏》是琵琶的大套武曲,曾聆听香港中乐团以庞大阵容演奏的民乐合奏《十面埋伏》,当时直接的感觉是不及单独以琵琶演奏的好听,虽然是大乐队、大阵仗,各式各样民乐器一应俱全,鼓声、锣声也特别能烘托战争的气氛,但总觉得是少了《十面埋伏》独有的琵琶韵味,庞大民乐的合奏反而有一点类似“画蛇添足”,始终不及独以琵琶特有演奏技法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音乐气质,《十面埋伏》应该就是只用琵琶演奏的。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