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

IMG_262

2019下半年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三批

一、考题回顾

题目:《光明行》

IMG_256

IMG_257

注:图片节选自花城版出版社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40页

3、基本要求:

(1)10分钟之内讲完试讲;

(2)教师介绍作者背景;

(3)需要分析视唱旋律

(4)要体现适当的板书。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刘天华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刘天华的了解,并且讲解一个故事:193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北京饭店门口停着多辆小轿车,那是一些外国人来听刘天华演奏会。他们认为“中国有什么音乐?”闲来无事,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态而来。刘天华演奏自己写的二胡曲、琵琶曲,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曲,震撼全场。

2、教师引入课程《光明行》。

(二)初步感知

1、教师介绍《光明行》创作来源。

《光明行》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五四”对中国知识分子及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音乐而言,当时黄色音乐泛滥,靡靡之音流行。而主张“真正的音乐”的刘天华此时创作的一曲《光明行》,使中外一些对传统民乐有偏见的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从而有利地驳斥了那些认为二胡乐曲只能表现缠绵无力情绪的论调,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2、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聆听,并且听完谈谈所了解的二胡及其音乐的印象。

(三)深入赏析

1、播放《光明行》,设问:与你平时听到的二胡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调性明亮,跳弓、颤弓、顿弓的演奏技法和效果。

2、分段落聆听分析《光明行》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段,学生小组讨论,从旋律、节奏等方面总结音乐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第一段的音乐,节奏富于弹性和推动力,旋律情绪激扬。宽阔有力的分弓,连续的带附点节奏的顿音加之饶有变化的力度的使用,是音乐具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量。

(2)聆听第二段,对比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如歌。先在G调上用内弦演奏出现,而在D大调上重复主题时,则移至外弦演奏,这样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乐曲由一种内在的、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新的音乐形象

(3)第三四段,学生小组自学,教师检验成果。

第三段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第四段雄壮威武。尾声中,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3、教师总结: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习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

4、视唱第二段的主旋律。

(四)拓展延伸

1、聆听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感受乐曲意境。

2、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民族乐器,来介绍一下,教师点评。

(五)小结作业

1、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2、作业:查找其他的二胡作品聆听。

……………………………………………………

一、考题回顾

题目:《金瓶似的小山》

IMG_258

3基本要求:

(1) 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

(2)打拍子,朗诵歌词。

(3)需要体现编创环节。

(4)要呈现板书。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并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歌。

2、教师继续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关于藏族的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藏族有许许多多非常好听的歌曲,例如《格桑拉》《天路》《青藏高原》等。顺势导入新课《金瓶似的小山》。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并设问歌曲速度怎样,采用了什么节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的速度稍慢,节拍是4/4与5/4的交替拍子,并讲解交替拍子。

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金瓶似的小山》,教师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如歌的。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带领同学们用“la”跟着钢琴伴奏轻声哼唱两遍,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带领同学一边用手打节拍一边进行曲谱的演唱,着重掌握节拍的变化。老师需要带着学生重复演唱歌曲最后两句,才能更好的掌握交替拍子。

3、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边打拍子边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歌曲通过借物抒怀,表达对毛主席的赞颂。

4、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带入旋律中分句跟琴演唱,引导学生学会演唱该歌曲。

5、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用所提供的打击乐器来为主题旋律编创伴奏。

2、分组练习:一组学生演唱主题旋律,另一组学生来进行伴奏,然后交换练习。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进行伴奏表演。

4、表演结束学生互评,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通过藏族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同学们学习了交替拍子,感受了歌曲借物抒怀,表达对毛主席的赞颂之情。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并欣赏一些其他的藏族歌曲,下节课与大家共同分享。

……………………………………………………………………

一、考题回顾

题目:《赛龙夺锦》

IMG_259

注:图片节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45页

3基本要求:

(1)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

(2)能用常见乐器进行器乐打击编配。

(3)边弹边唱主题旋律。

(4)要体现互动环节。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设疑:有谁知道关于赛龙舟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端午赛龙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为人忠贞亦有贤才,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后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赛龙舟以纪念。这种龙船争渡的场面在作曲家的作品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引入课题,《赛龙夺锦》。

(二)感受欣赏

1、初听乐曲

并设问:乐曲的旋律如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激昂,节奏明快,描绘了一幅端午佳节赛龙舟的欢乐景象。

2、复听乐曲

并设问:乐曲能够分为几个段落?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是一首“广东音乐”,由何柳堂创作,主要描述中国端午节时,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整首作品除去引子和尾声,共有三个段落。

3、探究学习

(1)分段聆听,引导学生聆听引子与第一段,并设问:

①该部分的旋律如何?

②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的?

③描绘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引子与第一部分的旋律较自由,首先是利用唢呐吹起号召性的音调,并利用响亮而有力的鼓声,预示龙舟竞渡的开始。

(2)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鼓,请两位学生来表现所听到的鼓声变化,学生能够对作品中乐器的变化表现理解更加深刻。

(3)引导学生聆听第二段,同步播放龙舟竞赛的视频,并设问:作品的旋律与第一段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旋律的节拍从散板进入了中快板,音乐不断发展,利用各种乐器的交织表现了万船竞发、你争我赶的激烈场面。

(4)请学生思考:龙舟比赛获胜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喜悦、激动之情。

(5)引导学生带着讨论出来的结果聆听第三段,并设问:作品的第三乐段及尾声部分是如何表现的?展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作品的最后部分利用弦乐器及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的交织逐渐过渡至定音鼓、小堂锣、镲、锣等打击乐器齐鸣,并在打击乐器的演奏中结束乐曲,展现了龙舟竞赛获胜后人们激动愉悦、热闹欢庆的心情与场面。

(6)教师钢琴弹奏,学生识谱视唱音乐主题,并将学生分小组,在视唱曲谱后小组讨论主题旋律节奏、音调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的主题旋律音调明快跳跃,配合铿锵的锣鼓节奏,展现一幅龙舟健儿,全力以赴夺标的场面。

(7)完整聆听,讨论后总结作品风格特点: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明朗流畅,节奏活泼欢快。

(三)编配创作

1、将同学们分为六人一组,并为同学们分发三角铁、碰铃、小手鼓、木鱼、响板,剩下的同学随音乐拍手打击节奏。跟随音乐为乐曲伴奏。

并设问:通过刚刚乐曲的聆听,思考在每一段应该运用什么打击乐器进行伴奏?(第一段用鼓、第二段打击乐器交替出现、第三段齐奏)

2、聆听打击乐器音色,结合乐曲旋律特点思考乐器适合运用怎样的节奏进行伴奏?(三角铁、碰铃多用四分节奏;木鱼、响板多用二八节奏;手鼓多用单手拍打以及摇动滚奏)

3、设定十分钟的练习时间,并提示同学们在打击乐编配过程中要注意:在选择打击乐器时要注意主奏和辅奏乐器声部的区分,高、中低声部间音色对比要突出。

4、分组进行展示。

5、通过小组内互评、自评、教师总结方式展开讨论。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广东音乐《赛龙夺锦》,领略了广东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明朗、结构鲜明、曲调流畅的风格特点。也通过对音乐的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打击乐编配,充分的发挥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了广东音乐,能够传承我国的民间音乐,发扬优秀文化。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广东音乐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一、考题回顾

IMG_256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解故事情节:书生陈世美在妻子秦香莲的支持下赴京赶考得中状元,但是,他贪图富贵,被招为驸马。秦香莲携同儿女进京寻夫,几次相见,陈世美联社都拒不相认,香莲母子只好暂居在一破庙,陈世美派家将韩琪去追杀她们母子,但韩琪知道真相后,放走了秦氏母子后自杀。香莲无奈,于是到开封府包拯(也就是包青天)那儿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陈世美倚仗自己是皇亲国戚,强词夺理,包拯拒绝了皇后和公主的说情,处死了陈世美。

2、教师总结:这是《铡美案》讲述的大致故事情节,而我们今天欣赏的是《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这是包拯在审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组织抢答环节,复习京剧知识:

(1)京剧中的行当有什么?(生旦净丑)

(2)京剧中的主要唱腔是什么?(西皮、二黄)

(3)京剧乐队常使用的乐器有什么?(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大锣、小锣)

2、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讲解从唱腔上分析属于西皮,讲解京剧板式是指节拍与节奏,不同的板式是与剧情的矛盾冲突、角色所处的环境、人物的性格及情绪表现相关。

3、总结:这是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中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唱段。

(三)深入分析

1、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京剧视频,思考:包拯在审陈世美时采用不同的语言,在音乐中表现了什么?播放《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2、教师:大家刚才仔细聆听了这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请同学们回答,在审陈世美时,有几种语言变化?(四种)

3、教师再次提问:都是怎样的语言呢?学生小组讨论。

4、教师总结:

(1)包拯先是好言相劝,音乐比较缓和,节奏平稳。

(2)随后,陈世美态度恶劣,以势欺人,包拯便在劝导中带有了训斥责问的口吻。

(3)由于陈世美联社的诡辩,激怒了包拯,包拯历数他的罪状。

(4)包拯愤怒,不顾公主和皇后的说情,最后处死了陈世美。

5、播放京剧人物姿态的图片,同学分组进行表演式的模仿。

6、介绍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7、将同学们分为六人一组,并为同学们分发三角铁、碰铃、木鱼、锣,跟随音乐为乐曲伴奏。并设问:通过刚刚乐曲的聆听,思考应该运用什么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及适合运用怎样的节奏进行伴奏?

8、设定十分钟的练习时间,并提示同学们在打击乐编配过程中要注意,在选择打击乐器时要注意音色对比。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智取威虎山》,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讲述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

2、师生总结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

(五)小结作业

京剧艺术很深奥,我们要喜欢去观看、去欣赏,经过这两节课的学唱与欣赏,我们对京剧有了一部分的了解。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我们要争取把国粹发扬光大!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学陈世美忘恩负义、贪图名利,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希望同学们发奋读书,做一个有才识、有抱负的新青年。

【板书设计】略

初中音乐《还记得那次愉快的旅行吗》

一、考题回顾

IMG_257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同学们最怀恋的时光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有同学说和爸妈旅游的时候,有同学说和外婆待在一起的时候,有同学说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那么在音乐旅程中我们还记得那次愉快的旅行吗?顺势引入新课《还记得那次愉快的旅行吗》。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并设问: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的速度是稍快的。

2、复听乐曲,并设问:乐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的演唱形式是二声部合唱。

3、教师总结:《还记得那次愉快的旅行吗》是一首美国民歌,乐曲速度稍快、旋律悠扬,欢快地,十分动人。

(三)探究学习

1、熟悉旋律

(1)教师弹琴,带领同学们进行常规发声联系(mi-ma-mu)

(2)完整播放乐曲,教师弹琴引导学生哼唱高声部旋律。在乐曲的最后,设问:D、C、代表什么记号?(从头反复)

(3)教师弹琴带领同学们跟唱高声部旋律,并且反复练习。

(4)播放音频,引导学生哼唱低声部旋律,之后反复跟唱,并且注意旋律的力度变化与重音演唱的部分。

2、竖笛演奏

(1)分发竖笛,并带领同学们进行基础音高练习。并提醒呼吸方式与正确的运用指法。(吸气从鼻子和嘴角,到腰部和胸部,小腹微微回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按住背孔,不要漏气,运气要均匀、细微)

(2)教师示范分奏高声部旋律,学生跟奏,并提醒同学们吹奏方法与姿势要正确。(连音演奏不能换气,气要连;吹奏姿势要正确,按指既要放松又不能漏气)

(3)在高音部分提醒同学们按住音孔,音响吹入竖笛的吹孔,要注意高音(口形)变扁气要急,眼睛识谱要在吹奏之前。并且反复练习高音do re mi fa部分。

(4)教师示范分奏低声部旋律,学生跟奏,反复练习,熟悉低声部旋律。

(5)教师与学生进行合奏,教师演奏高声部,学生演奏低声部,在D、C、反复处,师生声部交换,提醒同学们在合奏时注意配合其他声部。

(四)拓展延伸

1、将同学们分为二人一组进行配合吹奏。

2、教师指挥,二人一组进行展示。

3、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点评。

(五)小结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很多美妙的回忆和场景,我们应该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请同学们回家后将这首乐曲分享给家人。

【板书设计】略

初中音乐《摇篮曲》

一、考题回顾

IMG_258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舒伯特《摇篮曲》音频,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作品是《摇篮曲》。

从而导出课题:勃拉姆斯《摇篮曲》。

(二)初步感知

1、欣赏全曲,设问: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温柔的。

2、再次播放歌曲,设问:作品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由中音竖笛合奏的。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竖笛音阶吹奏练习。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琴哼唱第一声部的旋律。

3、教师示范第一声部的旋律演奏,强调注意连音记号的吹奏连贯性。

4、学生吹奏第一声部的旋律,将教师进行指导,强调吹奏时气息的控制和保持,解决换气记号、连音记号、倚音的吹奏问题。

5、学生完整吹奏第一声部的旋律。

6、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琴哼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7、教师示范第二声部的旋律演奏,强调连音记号、换气记号、倚音的吹奏方法处理。

8、学生吹奏第二声部旋律,教师进行指导。

9、学生完整吹奏第二声部。

10、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吹奏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期间强调合奏的注意事项及节拍的配合。

(四)拓展延伸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两人合奏,其余两人为歌曲编排舞蹈。小组进行分享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师向学生介绍勃拉姆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四部、管弦乐曲、协奏曲多部。此外,还有钢琴曲、管风琴曲、歌曲等。

(五)小结作业

本节课学习了《摇篮曲》,感受了乐曲的风格。课下搜集其他的《摇篮曲》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1、题目:《街舞少年合唱》欣赏课,选自卡门的歌剧

(1)题目:《街舞少年合唱 》欣赏课,选自卡门的歌剧

(2)要求:①欣赏课程的过程;②边伴奏边示唱;③边指挥边唱。

2、题目:《法兰多拉舞曲》片段

2、题目:《法兰多拉舞曲》片段

(1)题目: 《法兰多拉舞曲》片段

(2)要求:①展示欣赏课过程。②弹钢琴哼唱歌曲。③用指挥手势指挥同学们哼唱。

3、题目:《摇篮曲》

(1)题目:《摇篮曲》

(2)要求:①弹奏旋律并哼唱②指挥加创编

4、题目:《还记得那次愉快的旅行吗?》美国民歌

5、题目:《金瓶似的小山》

6、题目:《莫扎特奏鸣曲》

7、题目:《银杯》

(三)音乐/高中

1、题目:《谁说女子不如男》鉴赏课

(1)题目:《谁说女子不如男》

(2)要求:①教学中要体现指挥②教学中要体现板书③要有表情地弹唱

2、题目:《在幼发拉底河岸》鉴赏课威尔第(意)

(1)题目:《在幼发拉底河岸》

(2)要求:①边弹边唱词。②边指挥边哼旋律。

3、题目:《阿里西里》乐队课n四高音声部一-低音声部,小铃和鼓

(1)题目: 《阿里西里》

(2)要求:①边弹边唱边指挥②边弹唱主旋律边哼唱主旋律

4、题目:《goodrest you merry, gentiemen》 合奏课

5、题目:《塞维 亚靠城墙边》

6、题目:《渴望春天》莫扎特

7、题目:《让世界充满爱》

8、题目:《memory》

(1)题目:《memory》

(2)要求:①介绍音乐剧②弹唱乐曲③尝试指挥八二拍④教学中体现教唱

9、题目:《土拨鼠》

10、题目:《拖拉机开进苗山寨》

11、题目:《印度客商之歌》

12、题目:《伦敦德里小调》

13、题目:《夜莺》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