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晋

钢琴曲《春天的歌》是葛德月编写的《少儿趣味钢琴曲集》中的一首作品,旋律优美动听、情感丰富,动静虚实、张弛有度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使音乐更富弹性,作品更具特色。

笔者把乐曲分成五个段落,像是一幅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的风景画。第一段(1-8)乐曲采用了节奏自由的散板形式,美妙、悦耳的旋律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对布谷鸟叫声的多次模仿更加突出春天的生气和活力。此段乐曲弹奏时不能过强,否则就破坏了整个乐曲的意境。

作品第二段(9-46),全曲的主题第一次出现,这段旋律如溪水般平静,显得格外优美和谐,体现出溪水的流畅。此乐段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9--24)在弹奏旋律时右手要贴近键盘做好保持音与音的不间断,旋律完全是内心情感的表达,要深刻、含蓄,速度不宜过快,声音要饱满宏厚,乐句要婉转自如;第二乐句(25--46)右手变成双音的齐奏,和第一乐句右手旋律要求一致,贴着键盘前进。整体乐段需要注意的是节奏的快慢、旋律的强弱对比、踏板的变换、乐句的划分和音色的处理等问题。

作品第三段(47-63)速度较前稍快,情绪上也较活泼可爱。用积极的手指动作来强化旋律线条,使每个音都具有表现力。47--53小节中的节奏处理都是由慢至快,体现出春雨淅淅沥沥由弱到强再到弱,由快到慢再到快,变幻无常的意境;51--53小节,作者用“急促地”音乐术语提醒演奏者演奏时应用心去体会这三小节的情感表达,弹奏时注意音符的清晰、干净,节奏要均匀。从54小节开始,乐曲由密集的音符转入稀少的音符,演奏时整个手臂的状态都要维持松弛,注意乐句的情感表达。

作品第四段(64-85)音乐描绘了淙淙溪水过后,山谷回荡的美好景象,此段是主题的再现。这段旋律较第二段旋律中稍有变化,结尾处加了装饰音,可以依照第二段的演奏方法演奏,在结尾部分出现了三组不同的琶音由渐弱到渐强,要求滑音弹奏时清晰饱满。

作品第五段(86-92)音乐是全曲结束段,情绪是自由而平静的,飘渺悠长好像是夜幕降临的画面。美景渐渐消失的幽静而安详令人心醉如痴,给人一种余音缭绕的感觉,使人沉醉于整首音乐的意境中,回味无穷。

作曲家运用“春天”这条线,把各段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一个新画面牵串在一起,构成一幅层次鲜明和谐统一的风景画。所以弹奏时,也应以不同的奏法来适应不同的表现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