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zhouCityPolytechnicVol〃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500)要:《高山流水》是我国传统古筝曲中的经典名曲,该曲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深受喜爱,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介绍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产生背的基础上,对其艺术特色和审美意境进行了具体分析,期望为古筝教学者和学习者以启发。关键词:古筝曲;《高山流水》;艺术特色;审美意境中图分类号:J120〃文章编号:16740408(2014)02ArtisticFeaturesAestheticImageLoftyMountainsFlowingWaterHETao-hongGuangdongFinanceInstitute,Guangzhou510500,China)Abstract:LoftyMountainswingWaterlassicmusicChinesetraditionalzithermanypeopledueuniqueartisticfeaturesaestheticimagepaperintroducesanalyzesitsartisticfeatureaestheticimage,hopingprovidesomeinsightitherteachersKeywords:zither;LoftyMountainsFlowingWater;artisticfeatures;aestheticimage目前,筝曲《高山流水》主要有三个版本,分别为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和浙江筝派所做。

三个版本的《高山流水》虽旋律各异,风格不同,但其文化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均体现着对“高山‛、‚流水”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与人之间诚挚友谊的歌颂。而其中,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又凭借其恢弘的气势,婉转的旋律和丰富的内涵而最为著名。本文的研究基于对浙江筝派《高山流水》的研究和演奏经验,将对该曲的艺术特色及其蕴藏的审美意境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一、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产生背景《高山流水》是我国著名的古筝曲作品,也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该曲经久不衰,自其产生以来一直深受历代古筝爱好者的推崇,该曲历经两千余年的继承和传播,早已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而“高山流水”一词也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高压艺术的代名词。“高山流水”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在这一典故的基础上,明代戏曲家和文学家冯梦龙对“高山流水”的故事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充实,创作出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部小说,从而使“高山流水”的故事广为流传。《高山流水》原为古琴曲,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其解题称:‚高山、流水———本只一曲;至唐分为收稿日期:201403作者简介:何涛宏,女,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目前所流传的古琴曲为其中的《流水》。《高山流水》一曲的传承与“高山流水”这一典故的流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于全国不同筝派对该典故及《高山流水》古琴曲的理解、传承方式均有所不同,导致目前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和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是对原有《琴韵》《风摆翠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加上“高山流水”标题而河南筝派的《高山流水》取自民间《老六板》板头曲,由于长被用于艺人初次见面切磋技艺和结交朋友所用,而形成“得遇知音”的意味;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是目前我国影响力最大,最广为流山流水》版本,由于其意蕴丰富、指究、旋律优美婉转,最为符合古琴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境,因而本文的研究将围绕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展开。二、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分析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是一首旋律优美,细每个乐段之间均有着旋律上的变化,情感上的转折,因而整曲意蕴丰富,曲折婉转,需要较高的演奏水平和深刻的情感认识才能成功演奏。从古筝技法角度山流水》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丰富的情感蕴藉《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内涵,尤其是蕴含着对“高山”和“流水”的热爱之情,演奏者唯有将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渗透在演奏过程中,才能充分表达出《高山流水》的情感内涵,使其艺术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这需要演奏者悉心揣摩和体会曲子,将其与自身真情实感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曲言言志,借曲抒情,才能使《高山流水》丰富的情感蕴藉通过古筝演奏传达出来。和谐恢弘的表现效果《高山流水》是一首气势恢宏的古筝曲,整首曲子即有着旋律、情感上的和谐型,又有着丰富的内在变化,尤其是“高山篇”和“流水篇”之间的衔32接,对整首曲子的和谐性和整体性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做好不同乐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成为筝曲《高山流水》演奏的成败关键。这需要演奏者在对整曲有着准确把握的整体熟悉的基础上,对每个乐段进行深入揣摩研究,并掌握乐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对整体和各个乐段的兼顾。例如“高山篇”和“流水篇”的旋律和风格均有着一定的差别,为了体现两者之间的转变,演奏者应表现出乐段衔接之处微妙的变化,而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整首曲子的和谐一致,演奏者也需要确保乐曲整体演奏风格的统一。多变的处理技法由于整首曲子旋律多变,情绪丰富,因而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娴熟的乐曲处理技括音准把握、力度掌握、节奏处理、音炼、左右手协调以及颤弦、揉弦等等。由于整首曲子富于变化,因而在演奏过程中需要结合情感的变化而调整技法,如用手指加重音、上下滑音的同时运用表现流水的涟漪。

为了准确地展现乐曲各个段落所描绘的影响和传达的情感,演奏者必须对强弱旋律音进行准确的弹拨,同时为保持乐曲的和谐灵动,要灵巧的进行刮奏。旋律音的弹奏要采用较大的力度,但需要有其注意的是,旋律音既不能断音,也不能产生过大的起伏落差,以确保对水流通畅不息,奔流不止的态势的完美演绎。整首乐曲中,高山段落气势磅礴,流水段落赋于变化,演奏者只有耐心揣摩如何通过演奏技巧的处理来表现高山巍峨、流水潺潺、泉水叮咚、大江奔流、瀑布倾斜等千变万化的情境,才能使“高山”和“流水”融为一体。此外,尾声部分包括了九个短小的小节,声音应较为浑厚,其中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境,同时也是对“高山”和“流水”两个段落的融合。三、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审美意境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富于变化的音乐旋律使得《高山流水》彰显出独特的审美已经,其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其历史底蕴、文化意境和音乐旋律中。醇厚质朴的历史底蕴筝曲《高山流水》与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一脉相承,没有了这一动人的典故,筝曲《高山流水》便无法具备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意境和历史底蕴。遇钟子期之时,伯牙以琴音做高山 大川之势,钟子期便赞叹“巍巍乎意在高山! 牙以琴音做流水之态,钟子期便又叹“汤汤乎志在流水‛,从此两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成为 文人雅士比喻知己之间真挚友谊的经典素材。

加 之筝曲《高山流水》气势恢宏,意境深远,为人们回 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筝曲《高山流水》之所以广为流传,受到世世代代 炎黄子孙的喜爱,其历史渊源,及其所蕴含的质朴 底蕴显然是重要的原因。 高洁忘我的文化意境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和 “心灵相通”的精神诉求,一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期望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共处。《琴操》曾对伯牙学琴的过程进行了这样 的记载: 伯牙学琴三年不成,连成先生便把他带到 东海蓬莱,去聆听澎湃的海水和悲鸣的群鸟,伯牙 的琴艺如此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做出 《水仙操》。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其演奏中必 然蕴藏着一定的传统文化诉求,而情境交融便是 古筝演奏的重要追求之一。《高山流水》将诚挚的 友人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寄于山水情境之 间,两者的交融使人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此外,志趣相投的知己可遇不可求,因而知己 之间诚挚的友谊则愈显珍贵,伯牙和钟子期及后 世之人深谙这一道理,因而将对高洁友谊的歌颂 寄托于《高山流水》一曲所勾勒出的“巍巍高山”和 “汤汤流水”之中,使得知音间的真情与天地间的 壮阔美景合而为一,愈发显示出知音情的弥足珍 贵和深刻隽永。

悠扬婉转的音乐美感筝曲《高山流水》的旋律是唯美、含蓄而意味 悠长的,每个乐段所表现的情境和传达的感情均 有所不同,即为听者勾勒了一副群山巍峨,流水清 净的美丽画卷,也传达了曲作者和演奏者追求美 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而要达到这一艺术 效果,唯美万展的音乐旋律功不可没。首先,筝曲 的“高山”部分,即乐曲的前三个乐段采用双八度 大抓套同度按弦以及低音区打弦等技法来展现群 山巍峨的壮丽景观,勾勒出一幅山脉蜿蜒、层峦叠 嶂、巍峨壮丽、直冲云霄的画面,而细微的旋律变 化又使得这幅雄起壮丽的群山具拥有了漫山野花 和苍松劲柏般的灵秀。‚流水”部分即本曲的第四 个乐段采用了上下行刮奏的弹奏技法以及按颤 弦、同度按弦的技巧,且强化了旋律音,从而描绘 出一幅瀑布倾泻,溪水潺潺的景象,加之“高山”部 分的铺陈,形成了秀丽壮观的“高山流水”景象,多 种演奏技法的交错使用和旋律的细微变化使整幅 画面生动形象,瑰丽壮阔,使听者有身临其境般的 感触。乐曲结尾,即第五个乐段采用泛音构成了 简洁明了的旋律,仿佛使“高山”和“流水”融为一 体,升华了整首曲子的审美意境,使人对大自然的 热爱、赞美,在曲终处得到抒发和宣泄,引人入胜 而又发人深省。

古筝曲《高山流水》恢弘婉转,意蕴丰富,一方 面抒发了人们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怀,另一 方面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纯洁的友情。‚高山流 水遇知音”的故事和《高山流水》曲子的流传,使得 该筝曲的音乐风格和审美意境得到了成功的保留和 传承。而该曲的艺术价值,也引起独特的艺术特色 和丰富的审美内涵而得到升华,不再仅仅局限于音 乐上的美感,而是进一步体现在浑厚的历史底蕴、驳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