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首二胡曲二胡曲烛影摇红推荐

烛影摇红是中国近代音乐刘天华创作的最终一首二胡曲,作于1932年,此曲是一首舞曲,借广东小曲中的标题采取三拍子的华尔兹节奏,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下面xx给大家带来二胡曲烛影摇红的,期望大家喜爱!

二胡曲烛影摇红的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原是词牌名和曲牌名,调名于宋代词人周邦彦。从词面上来看,这个词牌的意思是写烛光,一支孤零零的蜡烛在燃烧,它的光和它晃动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此时红色的火焰在黑暗中显得是那么无力,不过又不得不尽力的燃烧自己,把自己的光和热带给他人。刘天华此曲创作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正值日寇占领东北全境,成立伪满洲国,中华民国风雨飘摇,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关键之际。此曲以烛影摇红为题,紧紧围绕中国韵味的华尔兹舞蹈旋律示意,其“风景不殊正自山河有异”的奋争、警示、鞭策、觉醒寓意不言自明,饱蘸着借歌舞之事发兴亡之慨的象征寓意。

二胡曲烛影摇红的鉴赏

这是一首有画面的乐曲,它所表现的意境,有些人这么描述:在大家眼前展现出了一个华丽、辉煌的舞会场面,舞会的女主人面带微笑,婆娑而舞;众多来宾们也在华丽、***的曲调中翩翩起舞;不过听者仿佛又看到女主人心中蕴含着的惆怅,其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此曲是中国式的华尔兹二胡圆舞曲,基调是轻快中见哀伤、欢愉时现无奈、沉醉里出感慨,分明于翩翩起舞、尽情欢乐中见强颜欢笑、抑郁悲愤和亡国破家之痛,含有象征意味,含蓄、内蕴,颇怀警示之韵、忧患之味,是提防沉沦、唤醒沉睡的划时代警示之作。纵观烛影摇红的历史文化渊源,忧思难耐、凄清难遣当是其基调,亡国破家、哀挽忧患当为其专题。

烛影摇红创作的年代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该曲以乐景写哀景的象征标题和旋律抒写出一个大厦将倾、狂澜近倒、当以警醒的末世感伤情结,潜藏着“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因以涕下”的时代感慨;可谓一首于轻快旋律中透露出忧虑、欢乐场景中表现出哀伤的,表现了漂亮的清冷、无奈的欢快、沉重的苦闷和不可预计的亡国破家痛恨交织在一起的,含有象征暗示意味、清冷焦虑情怀的“悲怆奏鸣曲”。其标题是诗意化的,然而融人了悲悯和警示;其节奏是西洋舞蹈化的,可又透露出缕缕忧郁和感伤;其曲式是传统变奏化的,却颇具慨叹和长恨的意味;而题材则饱蘸着深沉的时代觉醒、民族忧患和国家兴亡意识。

对于此曲的演奏,首先要****惯于3/8,12/8这种民乐极少接触的节拍形式,知晓这种节拍的轻重韵律,才能奏出其中韵味来。所以,用弓上的轻重,尤其是连弓要有节拍轻重的感觉,凡含有停顿的地方要富于弹性,要带有舞曲音乐演奏的特点。此曲是刘天华的绝唱,是她在创作众多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中,极富有浪漫色彩的一首曲子,在演奏中也应该包含这种感情。

二胡曲烛影摇红的作者介绍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关键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善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曲、十五首琵琶练****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她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企业录制唱片,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