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圣桑曲。创作于1863年,是作者题献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而创作的。圣桑对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的高超演奏技艺十分赞赏,于是花了很多心思研究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西班牙音乐的风格与特色。1865年,在圣桑的亲自指挥下,由萨拉萨蒂首演这部作品。从标题看得出,乐曲有引子和回旋曲两部分,引子是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格的音调,略含忧郁但富有动力:引子过后为节奏感很强的回旋曲主题:突出的切分音在跌宕起伏的旋律进行中不断出现,使音乐富有弹性,显得魅气许多。小提琴教育的一代宗师奥波得·奥尔曾对其学生说过:切分音是这首乐曲的“脊柱”。回旋曲有三个插部,都呈现为不同风格的舞曲,第一插部以颤音为主,节奏或张或驰,第二插部跳跃奔放,第三插部尤为精彩,旋律悠长如歌,其中的降6(la)音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乐曲最后在小提琴的快速琶音和一连串的上下行音阶的流动中结束,充分展示了小提琴的炫技能力。

小提琴与乐队作品《引子与回旋随想曲》(IntroductionandRondoCapriccioso)(编号Op.28)创作于1863年,是圣·桑(Saint-Saens)的小型音乐作品里最流行的一首,是圣·桑为初露头角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Sarasate)所写,作品于1865年在圣桑的亲自指挥下,由萨拉萨蒂首演。

圣·桑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遍及各种音乐形式,数量颇丰。他同时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钢琴和管风琴演奏家,10岁时就开始举办独奏音乐会。据说他的手指很长,可以毫不费力地在键盘上演奏很困难的音乐,当时的报上有一幅漫画,把他的两手画成两只飞舞着触手的章鱼,把钢琴键盘完全罩住。也许是出于一位演奏家对另一位演奏家的专业性赞赏,圣·桑把自己的两部作品题献给萨拉萨蒂。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由萨拉萨蒂首演以后,很快成为风行一时的流行曲目,与萨拉萨蒂自己写的《流浪者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自19世纪至今的小提琴演奏名家都把这首曲子列入自己的保留曲目,录制出版的唱片也难以统计齐全。在我国较早出版的外国名家演奏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有迈克尔·拉宾的版本,近年来激光唱片普及,各种演奏版本已经是琳琅满目了。

这部小提琴作品线条通大流畅,层次明确清晰,布局匀称协调,给人以某种雕塑艺术的美感。作者为将这部作品题献给当时西班牙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萨拉萨蒂,在创作时曾详尽地研究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从而在作品中,充分地发挥了小提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音乐分为引子与回旋曲两大部分。引子具有西班牙民间舞曲的特征。在弦乐和弦伴奏的背景上,小提琴奏起哈巴涅拉舞曲型的旋律。它大幅度地流动着,给人以强烈的跌宕起伏之感。这里,不时可以听到类似吉卜赛音乐的琶音、即兴装饰乐句。

引子部分是小提琴奏出的幻想式的歌调,这个曲调忧郁苍凉,又不失优美华丽,预示出全曲的西班牙风韵。回旋曲的主题部分由小提琴奏出轻快敏捷的主部主题,节奏以切分音为基础,显示出热烈奔放的西班牙性格。轻快的主部旋律不断重复,把各种不同情绪的插部音乐引进来,插部音乐时而高扬时而低回,有舞曲风格的、有抒情性的,铿锵有力的西班牙节奏使音乐的性格化特点十分突出。音乐是绚丽多彩的,小提琴华丽技巧得以充分的展示。

回旋曲的主题是在行进步伐的伴奏音型上展开的。一连串切分节奏的半音下行,谐谑生动而富于情趣。回旋曲有三个插部,由三首风格不同的舞曲构成,情绪上均与回旋曲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个插部尤为精彩,伴奏声部是强烈而富于弹性的西班牙舞曲节奏,而飘浮在上面的小提琴曲却悠长舒展,旋律缓缓地下行流动着,并降低了六级音,抒情中略带伤感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个音乐在小提琴飞快的音阶及琶音流动音型中结束。

这首乐曲感情奔放,情绪大起大落,很能触动人心。音乐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热烈狂放的阳刚之气与苍郁忧伤的悲凉情绪交织在一起,浪漫主义特征十分明显。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民族风格的音乐,不仅是本民族的特色,异国情调也很受关注,因为异国情调无疑可以为音乐增添浪漫色彩,尤其是民族性格突出的国度,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就很受音乐家的钟爱,很多浪漫派音乐家以这两个民族为题材创作。西班牙地理位置上与法国紧邻,两国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西班牙音乐鲜明的性格特点很吸引法国音乐家,有许多法国作曲家写西班牙风格的音乐,最著名的有比才的歌剧《卡门》、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夏布里埃的《西班牙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圣·桑的这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虽没有在标题上注明,风格与内容也明确无误是西班牙的。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这个题目多少有些费解,引子、回旋曲、随想曲,究竟哪个为中心词,不太好确定,由于歧义的产生,有的音乐赏析书里索性把曲名译成《引子与随想回旋曲》。于是对音乐的理解出现两种含义,一个是“带有引子的回旋式随想曲”,另一个是“带有引子的随想式回旋曲”,两种解释各有道理,但是根据曲名的原文字面,还是按通行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为好。

随想曲,早期是指形式自由的复调音乐,也泛指轻快的快速度乐曲。巴罗克时期器乐演奏形式趋于复杂以后,随想曲用来指乐曲里的华彩乐段。在浪漫主义时期,随想曲被解释为活泼自由随表演者想象的音乐,因而具有意外而独特的效果。18世纪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大师洛卡台里为了小提琴写过24首随想曲,用以演示小提琴技巧,这个做法成了一代风气之先,19世纪的演奏家和作曲家纷纷效法,写了许多技巧性随想曲,其中堪称经典的,是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