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儿笛子普_笛子儿歌_笛子儿行千里独奏

“松庭流芳”青年竹笛名家音乐会

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浙江音乐学院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承办的“松庭流芳”青年竹笛名家音乐会,于2018年10月29日晚在浙江音乐学院综合艺术楼剧场顺利举办,著名青年竹笛演奏家吴樟华、王华、石磊、胡玉林、王溪、赵琦六位老师受邀参加本场音乐会。

这一场音乐会是赵派笛艺第三代传承的发展,是赵老在中国传统管乐中蕴含的艺术灵魂的延续,凝聚了第二代赵派直系弟子各位当代竹笛名家的技艺、风格等,使得如今笛坛所绽放的魅力更加绚丽多姿,为笛箫发展进程及文化精神增添异彩。

音乐会以六位演奏家齐奏赵松庭先生与曹星老师于1977—1978年间创作的《幽兰逢春》选段作为开场。熟悉的昆曲音调,悠扬雅致,委婉抒情。随后由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杜如松教授讲述了本场音乐会的缘起,此次邀请登台的六位演奏家皆为赵松庭先生的直系弟子,也代表了当今笛坛的中坚力量。

音乐会最先上场的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导王溪,第一首为观众带来了其自己作曲的《广陵梦》,乐曲曲调委婉流畅,蕴含丰富细腻的情感,扬州古风与现代的结合,描述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辉煌灿烂的明天。第二首箫独奏《啸月》,描写了一匹站在山巅的王者之狼,历经沧桑,在夜半月升之时,群兽皆恐于黑暗阴冷,唯有苍狼啸月登峰,鸟瞰天地之景。

第二位上场的是浙江音乐学院竹笛讲师赵琦,为大家带来了古曲《寒江残雪》,乐曲婉转细腻,表现了一幅初春时期,江南白雪皑皑,残冬将去的情景。由国乐系刘乐老师为其伴奏,筝音戚戚,乐曲耐人寻味,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紧接着又为大家带来了其与孔德杰老师共同作曲的《秋暝》,深秋时节,短暂且易失落,追忆却易感伤!此去今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万般思情,更与何人说?

随后上场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竹笛胡玉林副教授。《叹》采用其创造的笛子新技法,如两个声部吐音同时快速演奏、气击音等。乐曲高亢激昂,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叹。此外,其所作《天雨》灵感源自天雨一场,借景深情,抒发了其对往事的感慨。乐曲采用了竹笛演奏新技法如“和弦演奏、指控演奏”等技法。

第四位上场的是四川音乐学院石磊副教授。《灞桥》以音诉情传述自古灞桥多离愁,此曲亦仿佛亲临桥头,聆听那历经千万、情丝不断的感人故事。其原创作品《红高粱叙事曲》是根据影视剧《红高粱》的主题曲《九儿》创作而成,充分诠释了那诉不完的爱恨情仇,道不尽的酸甜苦辣,早已使人泪流涕下。

随后上场的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吴樟华教授。《深秋叙》是作曲家穆祥来于1989年所作,“吹笛秋山风月情,谁家巧做断肠声”。在吴老师的演奏下,表现了一幅深秋时节,满地黄花枯叶,引发人生感叹的情景。《大青山下》取材于内蒙古西部地区“二人台”音乐,乐曲表现了内蒙古大青山人民辛勤建设家乡,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奋斗的情景。

最后上场的是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王华副教授。“越王勾践破吴归,意识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乐曲由赵松庭老师根据唐朝大诗人李白《越中览古》的诗意改编而成。曲中带着些许伤感和失意,并夹杂着幽怨的情绪。《沂蒙山歌》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曾永清改编创作,乐曲舒展豪放,旋律优美,具有质朴的性格,表现了沂蒙山区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音乐会尾声返场,六位演奏家共同带来了詹永明老师的代表作品《西湖春晓》与赵松庭先生代表作品《三五七》的衔接选段,两首曲子的创意衔接,趣味无穷,赢得满堂掌声。

听的是竹管之音,品的是笛乐背后的坚韧,感而有所悟的是笛艺之道。参与其中,是激励吾辈沉思、尝试、沉淀,呈现着思辨的灵光,这或许是每一位笛者的必经之路,也是传统管乐的后辈们正在前行的方向——从匠心之法转而向艺之道。

若无基础技巧的积淀,独具审美能力亦难以赋予作品精致而又完整的灵魂。因此,熟能生巧的匠心是务必跨出的第一步。谁人不知树高根深?但却耐不住基础训练的苦寂,就拿音色来打比方:有时,在一些现代作品中对音色的运用与处理较传统作品而言更加突显,然而传统作品中对音色的讲究更加细致,从古曲《寒江残雪》、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鹧鸪飞》、70年代的《大青山下》、80年代末《深秋叙》等,至近年创作的《叹》《灞桥》《广陵梦》《秋暝》《天雨》《红高粱叙事曲》《啸月》等作品,皆感受到了沧桑之余的“雨过天晴云破处”笛艺之中对气息与技巧的抉择终究离不开对音色的审美与思辨,亦如瓷器艺术审美在历史进程中发展至宋代汝瓷选择了“冰裂纹”表达对沧桑之美的推崇。

演奏家从原创现代作品的神乎其技到传统作品的诠释,在舞台上呈现了笛技之余个人对音乐艺术审美的思考。这类思辨也是源自匠心沉淀后的选择,影响着当代笛坛发展所展现的一番新气象。在风格多样的大环境中,如何选择自己的习笛之路、从匠心之法转而向艺之道?专于自己所能做之事,亦为明智之举,正是这场音乐会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韩慧慧、潘子娴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