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洳S巴赫的钢琴作品对复调音乐发展的贡献苏明媚(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从古至今,有很多音乐家都研究过Is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复调的发展源远流长。巴赫的复调作品是音乐史上的一次鼎盛时期。现如今,大多学者更注重弹好巴赫作品的技巧及巴赫作品的分析。若真正了解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就要了解巴赫的钢琴作品对复调音乐发展的贡献。巴赫的复调作品是钢琴史上的重大突破。他是一位集大成者,继承了前人的【关键词】复调;巴赫;钢琴作品复调的发展源远流长,巴赫的复调作品是音乐史上的一次鼎盛时期。巴赫的复调作品在复调音乐史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他在复调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地位。他的钢琴作品也为复调音乐发展史上烙下了深深的脚印,为复调音乐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对此,笔者就巴赫典型的钢琴作品对复调音乐的贡献谈一些看法。1.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书”分上下两卷,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每首作品按伴音顺序写作。从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一直到b小调前奏曲与赋格直至再回到C大调。前奏曲形式流动自由,赋格形式非常严密。我们看下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中的一个句子。这是全曲的总结,所有的材料都在这体现出的淋漓尽致。

a'b,c,e的作用扩大,用了大量紧缩的节奏变形使得占乐织体十分丰富。巴赫的作品中结尾常有主持续音和属持续音,这首曲子结束十分明了,低声部一半音的形式向上冲击,到了属音突然截止很干脆简单。这也是这首曲子的特点。这首前奏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内简外繁的思想,作品的核心主题很简练,但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渗透音乐的各个织体,使音乐既有高度统一性,又有丰富的组织构造。巴赫的这一思想是前人创作的突破,又是我们重要的遗产。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曲家都吸收了巴赫这一思想的营养,受到教诲。2.巴赫的《创意曲集》本意是“自由对我位”的一种小型的复调乐曲,大多严格遵循八度卡农,少有属于自由模仿性质,有的与赋格曲或小赋格曲相类似巴赫对这部作品加进了详细的说明,分为二部,三部创意曲,这部作品中巴赫完美的展示了各种复调作曲技巧,如卡农,赋格。自由模仿等。大多数的三声部创意曲类似赋格,间查段较少,显得紧凑集中。在织体上采用复调与主调想交替的写法。《创意曲集》中的每一首曲式都根据不同的变现内容而变化,共有三十首,根据调性平分为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它们的调性分别是c人调,c小调,D大调,d小调,降E大调,E降小调,F大调,f小调,G大调,g小调,A大调,a小调,降B大调,b小调。

由于十五首二部创意和十五首三部创意都是根据这些调写的,所以人们在弹奏时,通常是同~调性的二部创意和三部创意连续弹奏。这些创意曲几乎是一曲到底没有反复记号。除了二部创意曲的第六首是全曲分两部分,没部分都有反复记号。它既用来训练双手独立弹奏不同的声部和歌唱性的弹奏方式,又可以作为作曲者学习对位法是示例。这是音乐复调史上的一部优秀教材,直到今天影响也很重大。3.巴赫的赋格被看做为是复调和和声想结合的最高典范。通常是由最精炼的素材来组织的音乐作品,要求作曲家以最小量的元素来达到最大量的复调织体。这种体裁对于没有艺术灵感的作曲家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但是在巴赫的手中,是最深刻动人的艺术作品。它们在织体,形式和处理上各有千秋。巴赫在写作上很自由:他只严格的遵循呈示部的原则,在展开部或插部中灵活施展变化技能。在富有对比的大体和对答题上进行多姿多彩的转调和变化,不时的加进动机作为插句。例如:这首赋格的丰题不同于其他的变奏曲,有节奏变奏。和声变奏等,使同一主题使用不同的变奏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感但主题仍然同一。本作品的对题没有固定形态乐曲表现出极大的自由,节奏组织越来越复杂。宁静中有张力,动势中有平衡。

巴赫的赋格艺术多层次的高潮塑造型上给人一空间艺术的感受。赋格高潮的标志往往是有持续音,调性频繁转换处。巴赫的赋格又一超前人的地方是他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和均衡性。因为它有一个坚实稳定的和卢基础。尽管在巴赫时代还以通奏低音支持旋律的时期,但功能和卢在巴赫的音乐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他的大部分赋格是按照主调一属调一平行小调——下属调一主调的和声框架来布局,尽管出现短暂的离调。不论赋格的声部交织有多复杂,情感内容多丰富,但从不失去理智的平衡感,因为总有一条富裕逻辑的和声主线贯穿始终。最晦涩的对位手法被巴赫处理的心手相应,这部经典之作可谓登峰造极了。4.《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是巴赫复调体裁中最优秀的一首。巴赫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半音阶而且在和卢转调上都形成了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写作手法。在听觉上不影响D大调的调性的情况下,运用了大量的半音阶和和声,在半音阶幻想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性的和卢,频繁的转调,灵活的半音阶等,乐曲第一部分“幻想曲”是串由音阶和小琶音组成的音流。音流庄重缓慢,气息宽广,密集的和弦以及对位织体交替出现。插部采用新的素材,这些都说明了巴赫灵活的半音阶和声思维,在当时具有创新的意义,直接影响了浪漫主义派的发展。

《哥尔德堡变奏曲》是巴赫晚年的作品。主题主要的低音,和声结构都保留在三十个变奏中,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变奏都是卡农形式。在变奏三十后又回到丰题。些卡农按顺序分别以同度至九度的卡农形式出现。其余非卡农的变奏包含创意,小赋格等。尽管变奏风格迥异,却又和主要的低音和和声结构形成统《哥尔德锈变奏曲》标志这巴洛克时代的变奏曲达到了高峰,在整个钢琴变奏曲史上都有重大的影响。文艺评论浅析音乐在电影《茉莉花开》中的作用(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18)【摘要】电影《茉莉花开》是导演侯咪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广受好评的电影中。音乐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髟片中的各种音乐,简要探讨它们是如何为这部电影增光添彩的。【关键词】《茉莉花开》音乐作用《茉莉花开》全片分为《茉》《莉》《花》三章,讲述了20世纪上海一家三代三个女人——茉、莉、花的爱情故事,故事分别发生在30年代、50—60年代和80年代。影片中的音乐,也伴随着三位不同时期的女性的情感纠葛,‘不断演奏出生命的旋律。片中一共运用了五首歌曲——主题曲《茉莉花》,以及《喀秋莎》《敬爱的毛主席》《小城故事》《迟到》。此外,还有多纯音乐——西洋爵士乐、日本军乐、钢琴乐等。

纵观全片,片中的这些音乐主要起到了交代环境与时代特征、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内心世界和参与剧情,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一、交代环境,点明时代特征影视音乐一个鲜明的属性就是时代性。“每个时代都有其作为主流而存在的音乐形态,无论是先秦的钟鼓之乐、隋唐的歌舞大曲、还是近代的学堂乐歌、80年代以来的通俗歌曲,无不投射出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背影”…。对于《茉莉花开》这样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的影视巨作而言,为了表现茉、莉、花祖孙三代人不同的时代环境,突出各自的时代特征,导演充分运用了不同时代的歌曲与配乐,让观众深深融入到特定的时代环境中第一章《茉》中,西洋爵士乐和日本军乐的出现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上海,当时的上海正是东西 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地方,西洋爵士乐更是上流社会人士所钟 爱的乐曲。在第一章中,西洋爵士乐出现了多次,包括茉与孟老 板第一次相见时,孟老板为茉举办的生日宴会上等。这些场景中 西洋爵士乐的运用,都点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而日本军乐的出 现就更具有时代意义。在影片中,日本军乐唯一一次出现是在茉 在孟老板为她准备的寓所里往下张望,发现一队日本士兵扛枪经 过的场景中。对于熟悉历史的人来说,这段军乐是日本侵华的象 征。

片中虽然没有将抗战作为主要内容展现,但是这段日本军乐 让人很容易就能联想到那段风云岁月。 第二章《莉》中, 《喀秋莎》和《敬爱的毛主席》的时代性 特征就更为强烈。影片中,当莉坐在邹杰的自行车后面,两人去 野外游玩时, 《喀秋莎》以主观性音乐——画外音的形式响起。 手风琴的演奏,合唱的形式,这一典型的苏联风格是对上世纪 5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苏联歌曲的最好写照。《敬爱的毛主席》在 影片中是以客观性音乐——画面内音乐的形式出现的,表现的是 花小时候参与童声合唱比赛的情景。花出生于50年代末,60年代 初。她小时候正处于左倾思想日益严重,文革爆发的时代。《敬 爱的毛主席》就是文革时代的典型产物。导演借此深刻揭示了最 终邹杰惨死和莉出走悲剧的社会原因。 第三章《花》中, 《小城故事》和《迟到》的运用点明了80 年代的时代特征。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大景港 台和国外的流行音乐涌入大陆。 《小城故事》和《迟到》作为港 台歌星邓眶君和刘文正的名作更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导演巧妙 的选取了这两首歌的片段作为插曲,反映了青年花的成长时代。 二、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内心世界 影视音乐具有刻画人物形蒙的作用。

这一作用丰要是通过 音乐,使得“人们内心世界的各种体验和情感准确而细腻地表达 出来”【2】。音乐的这一作用的表达,主要是由各种乐器所演奏产 生的音乐的不同音色、音高等实现的。《茱莉花开》中综合运用 了萨克斯管双簧管、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这些乐器的演奏 为刻画三位主人公的不同形象,抒发各自内心情感起到了重要作 第一章《荣》,主要演奏乐器是萨克斯管、双簧管。上文已经提到在这段章节中多次运用到了西洋爵士乐,萨克斯管和双簧 管是爵士乐的主奏乐器。萨克斯管所产生的旋律多悠扬而略带感 伤,这也暗示了茉的悲剧性命运。影片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一 个镜头是茉失落地从孟老板给她安排的寓所搬出来,坐在黄包车 上回首寓所的阳台,此时悠扬的爵士乐缓缓响起,表现了茉的孤 独、落寞的心理。 第二章《莉》,主奏乐器是手风琴和钢琴,也有简单的配器 与和声。“在色彩上有大调的明亮与开朗,有时又流尽出小调的 暗淡”【3】。这样的音乐反映了莉的双重性格——直爽,单纯而又 任性叛逆。例如,在莉两次经过油菜地的场景,第一次足莉坐在 邹杰车后,音乐运用的是《喀秋莎》的合唱,旋律欢快而明朗, 色彩明亮;而后来莉独自一人骑车经过油菜地时,钢琴弹奏的小 调音乐与前面的合唱产生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莉的孤单与寂寞。

第三章《花》,主要乐器是小提琴,音色较细腻,柔美。小 提琴的音色具有多重性,色调上与钢琴一样,兼有大调的明亮和 小调的暗淡,这也表明了花的双重性格。当花与小杜在火车站道 别时,背景音乐的小提琴旋律舒缓,悠扬,导演借此让观众似乎 感觉到花将同茉、莉一样,走向悲剧的结局。但是到全片的高潮 部分,也就是花雨中分娩那一段,小提琴的旋律义变成了教堂音 乐式的齐奏,神圣而庄严,反映了花的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 的坚强性格,这也是导演对这一人物的理想寄托之所在。 《茉莉花开》的主题曲《茉莉花》在影片中三次出现,也 对刻画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歌曲第一 次出现是在茉的生日宴会上,管弦乐队当场演奏,旋律高贵而华 丽,突出了荣当时的显赫地位。歌曲第二次出现是在莉与邹杰的 婚宴上,是由莉清唱完成的,没有加以任何乐器的伴奏,标志着 莉正式成为无产阶级一分子。歌曲第三次出现是在全片结尾,花 巴赫的复调作品在复调音乐史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他的作 品显示了他天才的创作。他的独创性和理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个伟大的复调建筑师,他在复调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 极不平凡的历史地位。他的钢琴作品也为复调音乐发展史上烙下 了深深的脚印,为复调音乐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3月 【2】赵晓生《时空重组巴赫<平均键盘曲集>新解》【Ml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年4月 【3】林华《我爱巴赫》【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5月 【4】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吏》【M1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2月 【5】保罗.郎多而米《西方音乐史》【M1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3月 【6】邵义强《巴洛克乐曲赏析》【Ml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f7l毛毳《钢琴音乐教育十二讲》【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8】沈旋,粱晴,王丹丹《西方音乐史道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9】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2月【10】李天义《西方音乐史》l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作者简介 苏明媚,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05级学生。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