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优秀钢琴演奏家;

他在上世纪60、70年代面对不许弹钢琴的“亡琴论”,勇敢地将一架钢琴搬到了天安门广场演奏,一鸣惊人;

他用钢琴伴唱《红灯记》,成功改编冼星海的名作《黄河》,震撼了一代中国人……

虽然,他早早移居美国,但是无论在何地演出,他总是说:我是中国钢琴家殷承宗。

今天下午,殷承宗将来到成都,并做客本报热线,后天(20日)他将在娇子音乐厅举办他的钢琴独奏会。来蓉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兴趣 一生挚爱从3岁开始

1941年,殷承宗就出生在这里,厦门鼓浪屿。那时这个小岛是外国租界,13个外国领事馆漂亮的洋房分布在这座小岛上,还有一所教会小学。家出名门的殷承宗在教会小学念书,自然而然接触到西洋音乐,特别是钢琴。殷承宗的姑夫林文庆(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有架钢琴留在殷承宗父母这里,后来便成了小承宗最心爱的大玩具。“我3岁就对钢琴非常感兴趣,小时候听唱片,虽然还不识谱,但我会在钢琴上试着找那些音,还都能找准,我想这方面自己确实是有天赋的。”

渐渐地,殷承宗竟然纯粹靠摸索,慢慢学会了弹一点钢琴。他9岁那年,几位姐姐出于好玩,给他找了个老师,结果如鱼得水的殷承宗竟然用功到将琴弦都弹断了。姐姐一气之下,将钢琴锁起来,他便趁中午放学休息的时间,跑到别人家里练琴。很快,“9龄童殷承宗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手写海报贴在了鼓浪屿的大街小巷里,300多张门票立刻被抢购一空。一场钢琴弹下来,殷承宗不仅赢得了满堂喝彩,还一次性解决了家里9个兄弟姐妹的学费问题。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走出鼓浪屿。”殷承宗更加努力地练琴,到他12岁那年,厦门音协资助了他25元学费,支持他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学。他告别流泪不舍的母亲,拿起箱子不敢回头地咬牙走了。

意志 夹缝中也要弹钢琴

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开始,殷承宗在很长的时间里、在他的钢琴之路上有条不紊地走着,并得到国家选送进修的机会,由于当时中苏的密切关系,殷承宗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深造。并在当时的几项国际大赛上都曾获大奖:1959年,维也纳世界青年钢琴比赛,满分、第一名;1962年,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

“但是,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得从属于时代背景。”他轻轻叹道,“我遇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带着一腔艺术梦想回国的殷承宗,一回来就被当时的“气候”打懵了。钢琴作为典型的西洋乐器,被当时很多人否定。他和其他学琴的年轻艺术家,只能改改民歌,弹弹革命歌曲。

他在夹缝里想出种种方法,尽最大努力不远离钢琴。1967年,26岁的殷承宗终于做出了一件大胆的事:5月23日,“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2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殷承宗组织了一个小乐队,找来一辆卡车把钢琴拉到了天安门附近。“走到南池子附近,车就不让走了,我们4个人干脆抬着钢琴,一直抬到城门下的金水桥边,接着就开始演奏。那时候年轻气盛,什么都不怕。”

幸运的是,他们的大胆举动没有惹麻烦,还“一弹成名”,受到鼓舞的殷承宗写了《红灯记》的钢琴谱,在当年的国庆节上用钢琴伴唱《红灯记》,彻底轰动了听众。

成功 用《黄河》让冼星海“复活”

“虽然用钢琴伴唱很成功,但毕竟是伴唱,钢琴还是配角,要站住脚的话还是得有一部协奏曲。”于是殷承宗想到了改编冼星海的名作《黄河》。为了创作钢琴协奏曲,殷承宗等人不仅亲自去陕西和山西体验生活,甚至在黄河边上拉纤背包,眼看着滚滚的黄河水从身边奔腾而过,激荡的音符就在心里回响。“现在很多人都在弹《黄河》,但多半弹不出那种味道,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没到过黄河。”1970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审查《黄河》的节目,听的和演的,每个人都激动万分,周总理一直在合着音乐打拍子。最后一段时,鼓皮被激动的鼓手敲破,而周总理竟振臂高喊:“星海复活了!”那无疑是殷承宗一生中,最难忘记的一个瞬间。

教育 女儿喜欢跳现代舞

为了追求自己的钢琴之梦,上世纪80年代初,他和家人陆续到了美国,最初的日子十分类似《北京人在纽约》里,姜文演绎的那段艰难生活:干杂活,找工作,给别人打扫房间……但他从未放弃过钢琴。终于,殷承宗完全凭借自己的演奏才华在纽约站住了脚,住在最繁华的曼哈顿,并在美国最著名的卡耐基音乐厅开个人独奏会。

提起当年那段非常岁月,殷承宗说:“我没什么后悔或遗憾的事,毕竟你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但是如果要他假设自己未经历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生,殷承宗不假思索地说:“那样我便不会搞创作,只会专心做一个演奏家,可能会一直弹西方的古典钢琴曲,会弹得很出名,到全世界开演奏会。”

他只有一个心爱的独生女,名叫殷悦,寓意不言自明。他教女儿弹钢琴,女儿却从小喜欢跳现代舞,不过钢琴也弹得不错。“她比较全面,在微软做过软件开发,业余时间还组织舞蹈团演出。”这次殷承宗结束成都的演奏后,妻子和女儿都会来蓉,一起去九寨沟旅游。“我们都很喜欢四川,早就想去一次九寨沟了。可能成都周边也会去转转。”本报实习记者乔雪阳

殷承宗的琴声

我现场观赏过“殷承宗钢琴独奏音乐会”。我很熟悉殷承宗。

1982年,他携全家到美国定居,到处巡回演出,仍然一往情深地眷恋着哺育自己成长的祖国。不管走到哪里,他的节目单上永远印着“中国钢琴家———殷承宗”。他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重回国内登台演奏。历史驰进了9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门更加宽敞,殷承宗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可我现在才有机会现场目睹了他的精彩演出。

久违了,钢琴大师殷承宗。他穿着一身制作考究的深色燕尾服,里边那洁白的衬衣领上打着漂亮的蝴蝶结,端坐在漆黑锃亮的钢琴前。一双神奇录巧的手在黑白相间的键盘上划动着。舒伯特的C小调小快板,传递出送别友人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憧憬;德彪西的前奏曲———《帆》带给人一种难得的沉静,一只抛了锚的小船在湖面上轻轻荡漾;《安娜卡普里的山丘》则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淳朴的乡村风景画,牧童晚归,牛铃叮咚……

殷承宗旁若无人地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中,身体随着音乐的起伏微微摇晃着,饱经风霜的脸庞面沉似水,只有紧抿的两片嘴唇轻轻颤动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是啊,此时琴声就是他的心声。全体观众如醉如痴地倾听着、享受着琴曲的优美、灵魂的静化。刹那间,我的眼前出现了幻觉,似乎看到了身穿灰色中山装、胸佩毛主席像章,正在台上为小铁梅钢琴伴唱的殷承宗。啊!岁月如歌,青春如梦。他的不平常经历为艺术和人生做了最形象的诠释。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风浪,只要永不放弃心中的追求,就不会在命运的河流里下沉。(佚名)

(请本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殷承宗演奏代表曲目(部分)

1.《黄河》协奏曲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殷承宗根据冼星海1939年完成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这首既有西洋音乐风格、又有中国音乐特色,既有华丽技巧、又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在一代人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

2.《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古曲,原名叫《夕阳筲鼓》。《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细腻,绵延起伏,旋律清晰,比较容易改编为钢琴曲,殷承宗演奏的钢琴版《春江花月夜》是独具特色的变奏曲。

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也是一首琵琶古曲,是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决战的情景。乐曲以我国传统戏曲所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在殷承宗的钢琴声中,虽然没有金戈铁马的呼啸,却具备震撼人心的敲击节奏。

今日 殷承宗本报接热线

时间:17:00~17:30

地点:成都商报

热线电话:86613333-1

今日17:00~17:30,殷承宗将到本报接听热线。届时,喜爱音乐或钢琴的热心读者都可以拨打本报热线86613333-1,与殷先生直接对话。同时,读者还可以直接告诉殷先生,在他的钢琴独奏会上想听什么曲目,殷先生会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乔雪阳)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