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 1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作品及其演奏技法分析摘 要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享有盛誉的音乐家,因为他的突出的音乐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维也纳三杰”。他是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所创作的音乐体裁非常广泛,除了被人们广为知晓的九大交响曲外,他对奏鸣曲这一体裁也做出了很多突出的音乐贡献。贝多芬在1804年写下了著名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是贝多芬从古典风格向浪漫派转变的代表作之一。他运用现实主义的音乐手法向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他对于世间万物对自然的喜爱,通过这首作品,贝多芬向人们传递着一种蹈立奋发、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本篇论文分为四个板块:一、简述了贝多芬的生平、本曲的创作动机以及《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作品创作背 景。二、对《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与其音乐风格进行研究探讨。三、对第一乐章的演奏技法进行探索并给出建议。四、通过对《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乐曲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今后能够更好地掌握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后人学习者学习和演奏起到借鉴作用。关键词: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 作品分析演奏技法1AbstractBeethoven is a famous musician in the period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Because of his outstanding musical contribution, he is honored as "the saint of music" and "the three Vienna heroes". H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lassical music. He has created a wide range of music genres, in addition to the well-known nine symphonies, he has also made many outstanding mus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sonata genre.Beethoven wrote the famous piano sonata in C major in 1804, which is one of Beethoven's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ransforming from classical style to Romanticism. He uses realistic music techniques to show people the vitality of nature, and expresses his love for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and nature. Through this work, Beethoven conveys to peopl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of striving upward and loving lif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a brief description of Beethoven's life, the motiv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Piano Sonata in C major. 2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usical form and style of the first movement of Piano Sonata in C major. 3、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formance techniques of the first movement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4、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music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techniques of the first movement of Piano Sonata in C major, we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lay the foundation for better mastering Beethoven's Piano Sonata in the future, and also play a reference role for future learners to learn and play.Key words: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C Major Analysis of works Performance techniques 目 录摘 要 1 Abstract2绪 论4(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4(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4一、贝多芬与《C大调钢琴奏鸣曲》5(一)贝多芬生平简介5(二)贝多芬音乐创作概况5(三)《C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6二、《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7(一)《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分析7 1、呈示部72、展开部73、再现部84、尾声8(二)《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风格分析 9 1、奏鸣曲式的典型92、灵活变换的节奏93、富有生机的旋律9三、《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技法分析11(一)和弦11(二)三连音12(三)装饰音12 结论14参考文献15谢辞16 绪论(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著名的钢琴家、音乐家。

贝多芬创作的浩瀚如海的音乐作品中包含了钢琴曲、奏鸣曲、交响乐等多种音乐体裁。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包含多种演奏技巧,使钢琴演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钢琴奏鸣曲呈现出年轻、朝气、勇敢的气质,表现出高尚的理想、雄壮的气概,开辟了钢琴奏鸣曲的全新时代。本人有幸弹奏过本首钢琴奏鸣曲,从对作品的初步了解到最后演绎,经过了细致研究。期望在此基础上对这首作品的诠释更加到位,为今后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查阅,当前对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研究资料较为丰富。其中专著有张桂枢的《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分析》(长城出版社)等,学术期刊包括廖乃雄的《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看贝多芬思想、艺术的发展》(《人民音乐》1979年第4期)等,硕士论文有湖南师范大学程馨颖《贝多芬第21号钢琴奏鸣曲op.53的演奏分析》等。综上分析,国内外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研究大多以情感表现和版本对比为主,而对技法演奏的分析较少。本文希望通过对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作品和演奏技法的分析研究,为他人学习这首作品起到借鉴作用,从而更好的诠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一、贝多芬与《C大调钢琴奏鸣曲》(一)贝多芬生平简介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他的祖父是当地合唱团和乐团的负责人,父亲是合唱团的歌手。

在他的祖父逝世后,他的父亲开始酗酒,贝多芬和他的家人也变得越来越贫困,贝多芬不得不在11岁时离开学校。贝多芬以自儿时以来,在钢琴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音乐能力。 1802年后,他的耳聋变得越来越严重,从那时起,他的大半精力都致力于撰写音乐。一开始,他非常痛苦,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如《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都是音乐历史上的不朽之作。1824年,他在展会结束时在维也纳表演钢琴观众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但他根本不知道,直到几个现场演员帮助他转向了观众。与此同时,他在音乐方式上也是一位改革者,他开拓了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四重奏的范围,例如他在《第九交响曲》中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把声乐和器乐结合起来。(二)贝多芬音乐创作概况贝多芬初期创作的主要作品包括:《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六首弦乐四重奏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在风格和内容上还属于古典主义风格,承袭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传统模式。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他深受欧洲的启蒙运动影响,凭借思想自由带来的真善美成为其作品的主题。他的创作更新了古典奏鸣曲的结构,扩大不同部分的内容,加强主题之间的冲突。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包括:《C大调钢琴奏鸣曲》、《英雄交响曲》、《皇帝协奏曲》等。贝多芬后期处于浪漫主义的开端,他的音乐风格淡化了英雄主义,追求个人的思想深度,宣泄内心的情感。这时期的主要作品包括:弦乐四重奏,大型变奏曲《我是裁缝卡卡杜主题变奏曲op.121》,《D大调庄严弥撒op.123》等。[1](三)《C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这部作品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之间。原意是献给帮助过他的朋友华尔斯坦伯爵。创作期间贝多芬住在乔布林并且患有耳部疾病,与朋友交流变得困难。从那以后,寂静的世界使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贝多芬在创作时极力克服心里的困难和孤独,努力寻找与自然界的共鸣,保持对大自然永远的热爱,使作品引人入胜。这是一首展现大自然田园风光的作品。贝多芬不再使用英雄主义、悲伤、愤懑等元素,而是表现出大自然的喜爱,对无限风景的探寻以及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得力量和启迪。同时,这部作品也是一首雄伟的乡村钢琴交响曲,充满诗意画意的新鲜感和勃勃生机。曲调中运用了民间音乐元素,使他的作品更接近民间音乐。这部作品展示了贝多芬的深刻哲学思想。他从自然中汲取了灵感和力量,也为后来创作的钢琴奏鸣曲《热情》打下了基础。

作品中始终充满着对生活的不懈追求。在不屈于命运的精神中,充满了追求自然和崇高理想生活的情感。三、《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一)《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分析1、呈示部图3-1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如图3-1)就是呈现整个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意象和内容,也就是两个反差最大的音乐主 题。因而,由这两个主题各自构成的主部与副部,就是呈示部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由小节1到13组成的第一个词组带有pp强度。左手和右手的音符趋于平坦无波动,并低声一致地重复。2、展开部图3-2展开部(如图3-2)仍使用第一部分呈示的材料。整个呈示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90到111小节。113 小节开始了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从112到141小节,旋律进行进入了白热化的高潮,并持续到156小节。3、再现部图3-3乐曲从第157小节进入了再现部(如图3-3),从156到170小节,这是主要部分的再现部分。音乐的形式和结构与演示部分相似,并且音调已恢复为C大调的键。在本段中,请注意突出的右手旋律。连接部分从171小节开始,并添加了一些短暂的新音乐资料。还添加了和弦链接和模式,它们仍然呼应主题。

副部从196小节开始,然后进行转置过程。在213小节两个结束主题经过适当移调而准确的再现,直到第249小节结束。4、尾声图3-4尾声(如图3-4)是251-304小节,共53小节。在53个小节中,有主部发展材料35小节、副部材料11小节以及主部收尾8小节。从第249个小节开始,并继续延续主要的音乐资料。这时,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力度,到284小节处使其减速并略微减弱,为音乐的结束铺平道路,每个和弦都可以略微伸展,295小节的pp音量会扩展,然后速度恢复到原始速度并增加强度。最后的结尾音量为ff,在一片光明中收束全乐章。(二)《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风格分析1、典型的奏鸣曲式风格《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种典型的奏鸣曲式,它包含了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个部分,其中,三度、五度的和弦都体现了“黎明”的效果,这与抒情歌唱的副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调性也从C大调转移到了E大调,这同时也与传统奏鸣曲式中主副部的主——属调性关系形成了强烈对比。主体部分第一段以主调结束,第二部分在E大调中结束。主题的第一次陈述是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和弦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在过渡调性,同时与主旋律形成鲜明对比。

2.灵活变换的节奏首先,贝多芬激情的旋律与机智的思维使这一乐章充满了动感,给这一乐章带来了多种节奏模式。在整个乐章中,相互交替的节奏变化是最常用的节奏类型之一。其次,贝多芬善于灵活运用装饰音,形成多种节奏。《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节奏明快,多种节奏变化模式灵活转换,使其主题动机得到了简要的回答,主题基本线条的停顿被完全填满,呈现出鸟儿啁啾,太阳升起的画面,充满了清新的气息。此乐章的节奏虽然灵活变化,但离不开统一的基础。贝多芬典型节奏变化频繁的写作手法,也是他本乐章的一个亮点。3、富有生机的旋律除了典型的奏鸣曲式和灵活转换的节奏以外,富有生机的旋律也是《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特色所在。贝多芬擅长用不同的旋律片段表示不同的画面和情感,在主题旋律的开头,我们不禁想到:黎明时分,鸟鸣声和各种天籁声相互融合,慢慢地进入了子部的主题旋律。贝多芬用这些完整的和弦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感觉。外界声音的旋律线流畅而清晰,就像人们对自然歌唱的间接而优美的旋律。从开始到黎明,直到结束,两首旋律相互呼应,仿佛还在自然美景中缠绵,回味无穷。四、《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技法分析(一)和弦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贝多芬对主和弦的创作方法是三度叠加。

音符间相互平衡,灵活而安静地混合在一起。三度重叠音符在低音区中顺序演奏,呈现出安静而空灵的演奏效果。从听觉上看,在这首作品中特别突出。后面的段落仍然使用重叠第八分音符和三连音的方法,旋律继续进行。在顺利进行的同时,贝多芬在此添加了许多全音阶的旋律,以表达强烈的内心想法并营造更合适的音乐氛围,黎明正在缓缓到来。主要部分不断地重新出现,增加了根深蒂固的旋律,这使听众更加向往。在演奏和弦时,应指尖发力,手臂尽量不要有太大的动作,使旋律线保持匀速前进。弹奏时要求演奏者保持内心的平静,运用平稳的节奏,触键不仅要轻而且要富于弹性,而且要具备极高的想象力,感知生命在黎明曙光来临之前的跳动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运用手腕与指尖的力量,切勿敲击琴键,制造出一种神秘之感。要指出一点,特别是对于在低范围内连续重复的和弦,必须确定演奏的力度。它不应太强或太弱。手指触摸按键后,可以逐渐减小大臂的力量,和弦演奏时就会变得更加轻快和清晰。在演奏和弦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多声部弹奏技巧。多声部是《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一个重难点,演奏中的集中体现为歌唱形式的副部主题。该主题虽然以柱式和弦的形式出现,但是,在此处我们需要表现出柔和优美、抒情诉说的情绪,充分保持旋律线条的流畅性(如图4-1)图4-1右手小指的声音要弹得更深入、优美,而副部主题的第二次陈述时,旋律由右手转为左手。

手的演奏必须完美匹配,以表现出温柔,沉稳,雄伟而激烈的思想和感情。(二)三连音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中,使用了很多三连音(如图4-2),图4-2三连音使这首乐曲具有鲜明的特征。使用三连音作为演奏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以D大调为旋律的中部,贝多芬高度创新了作品的动机。在创作乐曲中,通常使用三连音这样特殊的节奏模式来创建神圣而清晰的气氛,再辅以从中音到高音域的一系列旋律线等。为了烘托贝多芬心中的气氛,所以他在这里使用了三连音技法。通过演奏三连音,贝多芬很好地展示了黎明的隐蔽气氛以及与黎明竞争的夜晚,并希望它最终将克服黑暗并迎来黎明。它同时具有创新性和哲学性。在演奏三连音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不能有的音过长或过短,这就要求演奏者的手指有很强的控制力。特别是速度加快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三连音速度的一致。手指中四指和五指的力量较弱,所以演奏者要正确调整手的位置。其指尖应该能够感觉到从手接收到的能量,同时应向按键施加力以使声音透明。在演奏中,还应学会理解放松的含义并正确表达,学会乐句之间的呼吸。(三) 装饰音单倚音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装饰音,标记为一个小音符在主音的斜上方。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 单倚音贯穿整个动机。

装饰音占用的时间在主音的时间之内,要求快速清晰的带过。它的出现让旋律动机更明显, 增加主题材料的生动性。(如图4-3)图4-3演奏时,应注意放松手臂,以帮助更好更轻松地把装饰音表达清晰。还要注意每一次单倚音出现的音色及调性的变化,如谱例中的第四小节,在弹奏小二度关系的装饰音时,在C大调的明亮中还要带有挣扎的感觉。第二次第8 小节的倚音要表现得更加挣扎、不安,音色要更为暗淡。第三次装饰音出现在第九小节,需要做一个渐强的处理, 就好像黑暗中能够看到一丝给予自己生活渺茫希望的微光。结 论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跨越了贝多芬所有的创作阶段,记录了他三十多年的思想历程和创作生涯。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确立了钢琴在乐器中的重要地位,拓展了钢琴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加深和发展了钢琴音乐的思想深度。《C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宏伟的钢琴田园交响诗,作为贝多芬兼具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贝多芬在创作中扩充了奏鸣曲式的各部内容,发展了奏鸣曲中各个主题的鲜明对比,并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描绘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无限生命力,展示出贝多芬崭新的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对《C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演奏技法的全面分析研究,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掌握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为今后的学习和演奏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者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2]王次炤:《音乐美学基本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3]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5]谢颖:《20世纪钢琴大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6]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7]波约瑟夫·霍夫曼、李素心:《论钢琴演奏》,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8]约瑟夫·马克利斯,刘可希:《西方音乐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9]庄艺:《贝多芬奏鸣曲三个演绎版本比较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0]匡昉:《贝多芬奏鸣曲演奏版本之比较研究》,《黄钟》,2019年第9期。[11]林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