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二胡音乐创作与发展,始终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土壤。本文将对不同地域风格二胡乐曲代表作品的创作素材进行分析,从乐曲创作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创作题材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各种地域风格二胡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民间音乐元素在乐曲中的充分运用。

[关键词] 二胡 创作 地域风格 传统音乐

从第一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至今,二胡音乐积累了成千上万首乐曲,这些乐曲在每个时期都有经典的作品传承下来并体现较强的时代气息,其重要的创作特点是没有离开传统音乐的土壤。笔者理解的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古代宫廷音乐、文人音乐,也包括自古以来产生并流传至今的宗教音乐及各类民间音乐。

传统音乐学家乔建中教授在他的《二胡艺术的一百年》文章中这样说到:“在数量如此巨大的二胡曲目中,从其使用的音调素材而言,或者说从这些乐曲与传统音乐的关系而言,大概有以下几类:(1)以某一民间乐曲、曲牌或某一作曲家作品的音调原型为主题并贯穿运用,使之基本保持原型的风格面貌,即我们常说的移植、改编作品;(2)作品依托于某一民族、地域风格,但不直接使用具体的音调素材;(3)作品中既不直接选用民间音调,也不依托某个民族、地区运用风格,但经过作曲家独特的创造仍然能使作品保持着鲜明、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4)追求新的创作观念而不以保持传统风格为目标,并且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努力强化作曲家自己的个性,较远地拉开了与传统之间的距离;(5)以20世纪形成的“前卫”创作观念和技法为指导而完成的作品。” 从以上五种关系来看,第(1)、(2)类乐曲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均以某一民族、地域音乐风格为创作素材,民间音乐的音调素材在乐曲中明显的呈现。第(3)、(4)类的乐曲创作看似没有以传统音乐为素材,强调作曲家自己的音乐语言及创作个性,但是具有此类创作特点的地域风格的乐曲,恰恰是对传统音乐素材的进一步升华,传统音调经过作曲家的加工,“潜伏”在整首乐曲的感觉中,传统音乐的因素在现代创作技法下发挥得更加深入、动人,极富民族、地域风格。第(5)类是作曲家们新的尝试或者说是对二胡这件乐器的演奏技巧的探索。在本文的论述中,前四类的作品是笔者论述地域风格乐曲的创作与民间音乐关系的重点,在此笔者将地域音乐风格二胡乐曲的创作特点概括为以下三点:“直接全面使用各地域传统音乐为素材”、“部分使用各地域传统音乐为素材”和“没有直接使用各地域传统音乐素材而是对一种地方语言进行重新提炼”。

一、 直接全面使用各地域传统音乐为创作素材

直接全面地使用各地域传统音乐为创作素材的代表乐曲有《江河水》、《金珠玛米赞》、《秦腔主题随想曲》、《一枝花》、《赶集》、《蓝花花叙事曲》等。

《秦腔主题随想曲》是1959年鲁日融根据其与赵震霄合作的同名民族管弦乐队合奏曲改编而成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取材于西北地区“秦腔”戏曲音乐中的若干曲牌,整首乐曲的段落层次鲜明,慢板叙事委婉、深情,快板段落激情、高亢,以浓郁的秦地音乐特色表现了西北人民朴实、直爽、勤劳的性格。全曲分为五个段落,引子部分激情、自由,模仿戏曲开场打击乐的锣鼓节奏,随着由慢渐快的演奏处理,使激动、紧张的情绪推向高潮。在此段,作曲家对西北秦腔中的“苦音滚白” 音乐作了特殊处理,删去了特性音“Fa”和“Si”。

第一段慢板的音乐主题,作曲家取材于秦腔曲牌“杀妲己”,在这段深情诉说性的慢板中,作曲家通过对特性音“Fa”、“Si”的处理,使音乐旋律跌宕起伏,地域风格浓郁。第三段作曲家又选用了秦腔曲牌“入洞房”,对其原有音符的时值节奏作了改动,使乐曲更加活泼、生动,此段上下乐句对比明显,具有较强的对应感。

二、部分使用各地域传统音乐为创作素材

具有此类创作特点的代表作品有《豫北叙事曲》、《草原上》、《河南小曲》、《奔驰在千里草原》、《江南春色》等。

《豫北叙事曲》是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于1959年创作的,此曲也是刘先生的处女作。刘先生出生于河南安阳农村,河南浓郁的地域音乐风格给他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时也给其创作提供了深厚的传统音乐养分。《豫北叙事曲》的主题是刘先生根据儿时欣赏到的安阳地区一种地方小戏“乐腔”(兼“四股弦”)中的一个曲牌构思的。慢板旋律抒情性很强,主题的三次递进似的诉说使旋律的情感层层深入人心。快板部分欢快、明亮,描写豫北人民的美好生活,采用民间音乐中“加花变奏”的手法对不同的音型节奏展开创作。再现部分是对慢板的不完全再现,用明朗、富有力量的宫、徵调式代替了慢板伤感的商、羽调式。

三、没有直接使用各地域传统音乐素材而是对一种地方语言进行重新提炼

具有此类创作特点的地域风格二胡乐曲的代表作有《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王建民2001年创作,取材:极富民族特色的湖南“花鼓戏”音调及湖南民歌音调)、《第三二胡狂想曲》(王建民2003年创作,取材:新疆民间音乐素材)、《第四二胡狂想曲》(王建民2009创作的新作品,取材于陕北民间音乐)、《春江水暖》、刘文金创作的二胡套曲《如来梦》以及关�忠创作的《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等。

《第一二胡狂想曲》是作曲家王建民1988年创作的,取材于西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彝族《阿细跳月》音调以及云南白族的舞曲音调。“该曲借鉴并采用了西方“狂想曲”体裁形式,发挥其表现力丰富、结构自由多变的特色,用近现代作曲技法与我国西南地区的优秀民间音乐相结合,在二胡的音乐语言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做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并以雅俗共赏之特色受到广大演奏者与听众的欢迎。”《第一二胡狂想曲》是一首多主题的乐曲,各个乐段之间虽有鲜明的对比,但是整首乐曲的风格上十分统一,因为在乐曲中作曲家自始至终都运用其创作的一种富有云贵地区飞歌音调特征的核心音乐主题,即“e1―a1―#b1―#c2―e2”,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组合融入到各个乐段中。此外,在这首乐曲中我们还能够看到作曲家精心设计的一种人工调式九声音阶,即D、E、F、#F、#G、A、bB、C、#C,这个人工九声音阶的设计也为整首乐曲的云贵地域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第一二胡狂想曲》的问世为二胡音乐的创作掀开新的一页,作曲家既追求新的创作观念、又保持了原地域民歌音调的旋法特征,并且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努力强化作曲家自己的个性,融入了作曲家现代作曲技法的和声意识,突出了二胡乐曲创作的“新意”。

《第四二胡狂想曲》是作曲家王建民2009创作的新作品,取材于陕北民间音乐,如信天游音调、船夫号子音调等。从近几年的新作品来看不乏作曲家的“新”和“异”,作曲家王建民曾表示他非常注重选用一些大家很熟悉的传统音乐素材进行创作,这样就能保证音乐风格的典型性。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王建民创作的乐曲中没能直接看到传统音调的材料呢?这是因为在王建民的创作过程中存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音乐风格基因密码的破译”。在这首《第四二胡狂想曲》中,陕北的山歌《脚夫调》以及号子《黄河船夫曲》的音调特征就被看成是代表陕北音乐风格的特有的“基因密码”。有了这个“基因密码”,作曲家再通过各种创作技巧来展开全曲的创作,就形成了保持原来纯正音乐风格的新语汇。

《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是作曲家关�忠的一首标题性作品,创作于2003年。此曲取材于“京韵大鼓”、京戏的“西皮慢板”、北京曲艺“单弦”以及京剧中的“二黄”等传统音乐。乐曲描写作曲家童年时对北京的感受,绿树、蓝天、红墙、金瓦、威严的故宫、美丽的颐和园以及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琉璃厂等等,都是作曲家难忘的记忆。关�忠在此曲的创作札记中感慨地说:“我多么希望在梦中重温这一切,可惜梦中永远也梦不到它,我是无梦可‘留’,只好自己给自己的音乐编织一个梦吧!这是我想得到又得不到的梦,所以才给它起了一个‘追梦’的名字……”。此曲共分四个乐章,分别以“闹春”、“夏夜”、“金秋”、“除夕”来命名。每个乐章中作曲家依托的传统音乐素材也不同,如“闹春”乐章,作曲家运用了一些“京韵大鼓”的素材,并且节奏上运用“12/8”的节奏型,使主题旋律悠闲自得富有趣味,把北京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情景生动呈现。让笔者感触最深的还有“金秋”这一乐章,作曲家运用二胡里、外换弦和上、下换把的演奏技巧,来模仿“单弦”音乐中的伴奏乐器“三弦”的演奏特色,通过对四季中收获季节――“金秋”的描写来展现人们收获的喜悦心情。《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是二胡与交响乐的协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交响乐队的完美结合。

目前二胡音乐的创作不但沿用了以传统音乐为创作素材的传统,而且通过更深入地吸收、创新的作曲技法以及与西方音乐大型体裁相融合,使乐曲既赋有新鲜感又不失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随着音乐工作者们不断地挖掘和发扬各地传统音乐,相信会有更多、更有特色的传统音乐素材被运用到二胡音乐的创作中。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创作札记》 载 《华乐大典・二胡卷》(乐曲篇 下)第342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2 2010年全国高等音乐艺术学校二胡教学创作论坛,上海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教师汝铱在论述“现代二胡乐曲创作”中的发言。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乐曲,地域,创作,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