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借用舞蹈命名的、取材于民族、民间舞蹈音乐的器乐作品。2、通过欣赏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感受乐曲的欢乐情绪和丰富情感。教学内容:《瑶族舞曲》(管弦乐曲)教材分析一、体裁知识:舞曲:是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一般的说,它可以分为伴舞的实用型社交舞曲和专供音乐会演奏、演唱的舞曲等两种形式。本课所选用的这首舞曲属于音乐会舞曲。本课所听赏的这首以舞曲命名的器乐曲,并不是直接作舞曲或舞剧伴舞的,而是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之所以被成为“舞曲”,是由于这类体裁的音乐作品,一般都与舞蹈艺术有关联之处,通常是在音乐会中采用某种舞蹈特有的节奏、节拍(如三拍子的圆舞曲、小步舞曲、玛祖卡舞曲,二拍子或四拍子的波尔卡舞曲、加汱特舞曲、探戈舞曲某些音乐作品由于主要表现了歌舞场景(如《瑶族舞曲》、《彝族舞曲》等),也称为舞曲。这表明: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的相互影响与结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二、曲式:复三部曲式: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以上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构成。三、作品赏析:《瑶族舞曲》是刘铁山、茅元以我国南方瑶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品通过对瑶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歌曲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由弦乐奏出悠静委婉的主题,犹如一位窈窕少女翩翩起舞。姑娘们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接着出现粗壮热烈的旋律,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跳起来;第二段由羽调转为宫调,改用3/4拍子,旋律富有歌唱性,同时还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男女的双人舞蹈;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人们又纷纷加入舞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更加热烈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高潮中结束。全曲由复三部曲式构成:复三部曲式引子A1A2B1B2B3再现(高潮)。引子:1=bE,2/4。是八小节舞蹈性节奏,这个徐缓的引子由中乱阮、低阮和大胡、低胡模仿着长鼓的节奏轻轻地拨奏出来,仿佛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在鼓声中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瑶寨的空地上,准备着欢乐的聚会。A1:1=bE,2/4。在长鼓的节奏声中,弦乐器奏出清新柔美的主题,犹如一位美丽的姑娘翩翩起舞。随后,音乐不断拓展加深,好像姑娘们一个个接蹱加入舞群。A2:1=bE,2/4。突然,大管和双簧管交替奏出一段欢快的旋律,乐队紧接着以合奏的形式给以呼应,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进姑娘们的舞群之中,猛击长鼓,尽情起舞。

B1:1=C,3/4。一阵狂舞之后,转入另一个抒情、安宁的境地,音乐进入乐曲的中段,改为3/4拍子演奏。这时的旋律平稳质朴、柔而不媚,把人们带入詩一般安逸恬静的意境。B2:1=C,3/4。中段的第二个音乐主题由弦乐奏出舒展深情的音乐主题,如歌的旋律描绘出瑶族青年们憧憬着美好未来的神情。B3:1=C,3/4。中段的第三个主题由高音笙奏出跳音音型的旋律,表现出轻快活泼的情绪,同中部的前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音乐,但做了一些缩减。结束部的音乐更加热烈,情绪更加高涨,宏亮的音乐将全曲推向高潮。教学重点:欣赏管弦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方法:1、在备本节课时,首先研究和思考的是乐曲本身为我们提供了哪些音乐概念和可能挖掘的教育因素。2、本节音乐课怎样使学生最快乐更有效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概念,获得一定的音乐能力。3、乐曲为学生提供了哪些合适的参与机会,在所有可能参与方式中又有哪些是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欣赏和感受该乐曲的音乐性质和曲式结构。4、在诸多感知通道中,除听觉通道外,其它辅助通道即视觉、语言知觉、运动觉的多通道参与。5、欣赏活动程序的思考。即每一环节,每个层次都必须让学生的感知基础处在对音乐有适当冗余度(熟悉程度)的条件下,在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和提高。

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设备、课件、音像资料、钢琴、黑板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安定学生的情绪,并让学生无意识的去熟悉此音乐主题,加深印象,为后面欣赏做准备。二、复习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举手回答。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请学生看课本前面的彩图,供学生参考。复习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乐曲。)三、导入新课用上几课学习过的舞剧及舞剧音乐的相关内容导入新课――管弦乐《瑶族舞曲》。(教师小结上几节课学习的内容,也可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谈出舞剧音乐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舞曲一定有舞蹈吗?那什么是舞曲呢?使学生在熟悉什么是舞剧音乐的基础上,同时认识新的知识点――舞曲,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快乐有效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概念,获得一定的音乐能力。)四、欣赏管弦乐《瑶族舞曲》1、简介乐曲内容: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欢乐情景和歌舞场面。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尽情地欢跳,体现人们对生活地无比热爱。(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乐曲。

)2、简介乐曲曲式结构:引子:舞蹈节奏第一部分(A):第一主题由弦乐奏出,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第二主题根据第一主题变化而出,粗壮而热烈的旋律,恰似一群小伙子闯入姑娘们舞蹈行列而欢跳,刻画了人们在舞蹈时那种诙谐、活泼、欢乐的形象。第二部分(B):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节奏发生变化,成为3/4拍子的舞曲,旋律富有歌唱性,有时平稳抒情,有时舒展深情,有时出现轻快活泼欢跳节奏,好似一对青年男女边歌边舞(双人舞),展示了各种优美舞姿及抒情的意境。第三部分(A’):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再现。人们又纷纷加入舞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热烈,感情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方法:(1)教师用钢琴弹各主题让学生跟唱;(2)教师亲自和学生一起复习2/4拍、3/4拍,让学生来边唱边指挥这首音乐会舞曲。在诸多感知通道中,除听觉通道外,其它辅助通道即视觉、语言知觉、运动觉的多通道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参与机会,帮助学生欣赏和感受该乐曲的音乐性质和曲式结3、欣赏乐曲:复三部曲式引子A1A2B1B2B3再现徐缓柔美欢快深情活泼热情奔放(播放管弦乐《瑶族舞曲》的音像资料,要求学生在对音乐有适当冗余度(熟悉程度)的条件下,即在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和提高,做到在欣赏的过程中一方面联想民间歌舞场面,随时说出乐曲的结构。

使学生理解整个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的欢乐情绪和丰富情感。)五、小结:本节课听赏的以舞曲命名的民族器乐曲是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它不是直接用作舞蹈或舞剧伴奏的,但由于与舞蹈艺术有相关之处,如在音乐中采用某种舞蹈特有的节拍、节奏或表现了歌舞的场景,也可称为舞曲。(提问式,加深学生对舞曲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六、补充欣赏:电子琴独奏《瑶族舞曲》。(换一种方式欣赏,使学生再一次视听结合后,用提问、引申的方法让学 生联想到自己也有一件与这位独奏的小朋友一样厉 害的事情,那就是吃饭的动作――非常的精确,所 以,不管是欣赏音乐有困难还是学习中遇到什么难 题,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迎刃而解。让学生很好 的理解《瑶族舞曲》的结构,并感受乐曲表现的情 感和舞曲音乐的美,同时做到寓教于乐,又进行了 德育。)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