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魔笛》是其一生的名片,它带领着莫扎特歌剧体裁作品走向全新的巅峰时代,《魔笛》创作于1780年,当时莫扎特的生活正处于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精神境况。但是他仍然谱写出这部完全嗅不到生活苦痛的作品。德裔美籍音乐学者阿弗雷德·爱因斯坦认为,这部作品蕴含了人类抗争与胜利的精神内涵。由此更能突出作曲家深厚的创作功力与强大的内心世界。

魔笛谱_魔笛谱_魔笛谱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也是一部莫扎特众多精力创作而成的名作,他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

歌剧序曲以奏鸣曲形式开始,精美的弦乐声华丽流畅,如泉水般源源涌出,象征着光明和美好的生活。抒情男高音塔米诺在剧中的两首咏叹调“多么美丽的肖像”及"wie stark ist nicht dein zauberton"旋律优美,完美刻画出这个抒情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帕米娜这个角色外柔内刚,莫扎特为她写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与帕帕基诺的两重唱《那些感受到爱情的男人》最为经典,柔美的旋律充分体现出莫扎特的天才之处。

捕鸟人是剧中带有喜剧因素的一个亮点,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个快乐捕鸟人》以民谣为基调,生动灵活、轻松的刻画出其快乐的天性。夜后的咏叹调是按标准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写的,其在第一幕中的"o zittre nicht, Mein lieber Sohn!"这首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节制的变化;而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极为华丽的花腔咏叹调,可以说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

在这部歌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当的多,如夜后的咏叹调、帕帕基诺演唱犹如童话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萨拉斯妥的咏叹调,以及 帕帕基诺与帕帕米娜的二重唱, 莫扎特为《魔笛》赋予了生命,音乐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作为莫扎特突出杰作之一,《魔笛》得到大众一致认可,不仅如此,此剧同样得到指挥家们的深爱,对于《魔笛》录音,不得不提的肯定有“莫扎特专家”卡尔·伯姆、“指挥帝王”卡拉扬、索尔蒂等版本。

卡尔·伯姆&柏林爱乐乐团《莫扎特:魔笛》

魔笛谱_魔笛谱_魔笛谱

这套莫扎特《魔笛》由卡尔·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与柏林美国占领区广播电台室内合唱团、男高音翁德利希、男中音费雪·狄斯考、女高音罗贝塔‧彼得斯、女高音爱芙琳‧里尔、男低音克拉斯等名演唱家灌录。这是一套录制于1964年立体声黄金时代的录音,现把原来的类比录音母带重新后制为24-bit的音质,并且以2CD加1张蓝光光盘的豪华精装呈现给爱乐者。

魔笛谱_魔笛谱_魔笛谱

“莫扎特专家”卡尔·伯姆

魔笛谱_魔笛谱_魔笛谱

“最伟大的莫扎特男高音”翁德利希

本辑除有“莫扎特专家”卡尔·伯姆指挥外,还有让人怀念的男高音翁德利希,他曾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莫扎特男高音”,其中《魔笛》塔米诺一角是翁德利希出演过的最著名的一个角色,他的歌声音质甜美、松弛、舒展、流畅,将《魔笛》中的咏叹调演唱的完美无瑕,不过遗憾的是,他不幸早逝,成为世界歌坛的一个巨大损失。

卡尔·伯姆被认为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的最权威的诠释者之一,其指挥技艺精湛,有着异常敏锐的听觉和果断的音乐判断力,特别是在莫扎特作品中,听者更能感受到其指挥中有力、干净的诠释,这是一种节奏平衡、音响柔和巧妙的效果,不仅抒情而又轻盈,同时也能展现出浑厚的热情。

魔笛谱_魔笛谱_魔笛谱

费雪·狄斯考

此外,咬字与吐音的功力独到的费雪·狄斯考把 帕帕基诺这个谐趣的角色塑造得别具特色,一直在乐迷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五彩斑斓的管弦乐、摄人心魄的人声、充满张力的对白,这是一份充满力量的莫扎特《魔笛》诠释!

魔笛谱_魔笛谱_魔笛谱

【原装进口】

卡尔·伯姆&柏林爱乐乐团

莫扎特《魔笛》

欧版2CD+1BD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