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卷第 6 期 2011年 11 月 潍 坊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 L OF W EIFA NG ED UCA TIO NA L C OLL E GE V o1. 24 No. 6 NOV.201 1 《 我的祖 国》 和《 黄河大合唱》 的作 曲比较分析 李 春 萌 (河南南阳理工学院 音乐系, 河南 南阳473000) 摘要: 交响诗套曲《 我的祖国》 和声乐套曲《 黄河大合唱》 都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 涌动的主旋 律是抒发爱国主义精神。两部经典音 乐都是祖 国处在危难屈辱的背景下, 抒发的对祖 国母亲的颂歌 , 旋律壮 阔、 高亢、 激昂, 节奏生动多变 , 色彩丰富鲜明。 关键词 : 《 我的祖国》 ; 《 黄河大合唱》; 作 曲; 比较 中图分类号 : J61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2080(2011)06 — 0078 一 O 3 艺术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 , 是艺术家关于生活 认知和情感体验的意象表现。犹太教法典编纂者说: “ 如果你要理解无形之物 , 必须仔细观察有形之物。 ” “ 神用象通 , 情变所孕 , 物 以貌求 , 心以理求。

” 艺术所 表现的神韵和抒发 的情感必须通过具体 可感 的“形 ” 才能被感知、 被意会。“ 形” 是艺术形象结构 的表层 , 能够在审美活动中被具体感知 , 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 了复杂、 微妙、 不可 意喻、 难 以言尽 的情感 , 这种情感 涌动于胸 , 便激发出神奇的艺术想象和强烈的表现需 要 , 从而促使艺术家进行艺术思索和创作 。因为几乎 所有的艺术佳作 , 其突出的特点是通过艺术形象 的塑 造 , 深刻表现事物的审美特征 和精神实质 , 揭示人 的 丰富世界。凡高的《 向日 葵》 、 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 ; 《 沃尔塔瓦河》 的灵秀和《 黄河颂》 的雄浑⋯ ⋯所有这 些艺术美都借助艺术的力量去涤荡污浊, 净化灵魂。 一、 两部作品产生的背景 比较分析 产生于浪漫主义后期 的交 响诗套 曲《 我的祖 国》 , 是捷克 民族乐派创始人斯梅塔那 的一幅在形式 和主题方 面联系紧密、 内容丰富、 充满诗意和民族精 神的风景 画。它创作于 1874 至 1879 年间, 取材于捷 克的自然风景、 历史遗址及传奇史诗, 由6 首独立的 标题交响诗组成 , 其 中的《 沃尔塔 瓦河》 更是其 民族 精神的凝练 , 沃尔塔瓦河 的美丽与律动在这里反映得 淋漓尽致。

而《 黄河大合唱》 这部具有交响性、 写实 性、 气势恢宏的大合唱, 也是以中华母亲河——黄河 78 为背景 , 反映中华 民族坚强博大民族精神的作 品。它 以抗 Et和爱 国这两个主题为中心 , 热情地讴歌了具有 悠久历史 的伟大祖 国, 歌颂 了 中国人 民奋起 保卫祖 国、 抗击敌人的伟大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 。作 品有 8 个乐章 , 其 中第二 乐章《 黄河颂》 便是一首典 型的气势磅礴的颂歌, 壮阔、 热情、 深切的音乐在充满 磁性的高亢男音 的演绎下 , 把“ 黄河 之水天上来 , 奔 流到海不复还 ” 的气势 与雄 姿 , 把 险峡急流、 怒涛旋 涡 、 礁石遍布的母 亲河连 同中华五千年荣辱成败 的历 史一起升华为一种撼人的民族精神 , 具有强烈的撼人 力量。 与处在抗 日硝烟中拼力呐喊的冼星海一样 , 作为 处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 动荡不定的波希米 亚 的热血青年斯梅塔那也是以音乐 的形式将 自己对 自由、 民主的向往 , 对民族精神的渴望 , 对祖国未来的 信心 , 用饱醮激情的笔深切地记录下来 。虽然两个伟 大 的爱国主义作曲家相差近百年 , 但同样是经历了母 亲河的滋养 , 经历 了民族横遭蹂躏、 倍历屈辱 的作 曲 家, 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对自己生存的民族深深的眷恋 与感念之情。

两人作为爱 国主义的作曲家发展道路 却不尽相 同。身为一个 20 世纪初澳门贫苦船工的儿 子 , 聪颖而刻苦的冼星海在求学之路上遇到的艰辛是 可想而知的。13 岁开始学提琴, 21 岁在北大音乐传 习所学习, 23 岁考入上海 国立音专 , 24 岁去巴黎勤工 俭学, 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 · 奥别乌菲尔和著名作 收稿 日期 : 2011 — 09 一l 2 作者简介: 李春萌(1982 一) , 男, 河南漯河人 , 河南南阳理工学院音乐系教师。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