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合唱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理解作品的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 能力目标: 在演唱歌曲时, 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 情感目标: 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 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 交流《黄河大合唱》 的艺术内涵。 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 语言组织、 表达能力, 以及思维能力。 三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过程: (一) 从声乐的体裁引导学生谈对大合唱的了 解, 介绍作曲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的创作背景 1 大合唱: 包括独唱、 重唱、 对唱、 齐唱与合唱( 有时穿插朗诵) 的, 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 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 是普及性最强、 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 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 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 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2 冼星海: 1935 年至 1938 年间, 创作了 《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 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 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教学之余, 创作了 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 等作品。 1940 年去苏联学习 、 工作, 1945 年 10 月 30 日卒于莫斯科。 3《黄河大合唱》 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 写成于抗日 战争时期, 1938 年秋冬, 作者随抗日 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 国雄奇的山 川, 战士们英勇 的身 姿激发了 作者的创作灵感, 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 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 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 以丰富 的艺术形象, 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表现出 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