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_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_钢琴曲怎么编和弦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可以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蕴藏冬夏

这首《爱之梦(三)》是李斯特钢琴作品中,较为人熟知和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上、和声色彩上以及转调手法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通过对这些创作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斯特创作这首作品的手法和他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_钢琴曲怎么编和弦_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

曲式结构——简单明了的三部结构

《爱之梦(三)》主调为bA大调,6/4拍,作品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分别为首部中部和再现部,最后有个9小节的尾声,中部的调式发生了改变,再现部又回归到了主调bA大调,为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_钢琴曲怎么编和弦_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

乐曲由弱起小节进入。首部由A、B两个乐段组成。乐段A在bA大调上发展,是a+a的重复乐段,a乐句是乐曲的第一个主题,a1为主题的变化重复。B乐段出现了第二个主题,是由A主题变形而来的,调性由bA大调转到C大调上。B乐段结束后进入一个较长的华彩段,右手三度四度的音程构成,快速跑动,将乐曲推向了下一个阶段。

中部由C、D两乐段组成,主题材料是由首部主题材料发展而来的。此时的音乐形态从前面的三声部复调变为了四声部复调织体。C乐段的两个乐句也是由a主题变化发展而来,调性转到B大调上,并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转调,转入C大调和E大调最终在D段进入时回到了主调bA大调上。由于转调的使用,让原本相似的主题旋律发生了色彩变化,使主题更加明亮,生动。D段回到bA大调上,它重复着A段的主题,但是加入了更多的和弦,让和声色彩变得更加丰富,连续的跳进,连续的大和弦转换,把整个曲子推向了高潮,扣人心弦。在最后的一段华彩之后,乐曲进入了再线部。

再现部分回到了主调bA大调上,是不完全再现,主旋律至此变化发展了六次,让人萦绕于心,最后加入9小节尾声,在安静中结束全曲。

调式调性——等音转调的转调手法

“每一个调都有它自己的特殊色彩,因此,转调对改变调的色彩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这首作品中有大量的转调,使得这首曲子更加有色彩,作品中离调转调共7次。

作品中较有特点的就是等音转调手法。在古典主义时期,等音转调大多数被应用在奏鸣曲,且使用的次数也十分少见,也基本上是通过减七和弦的等音来转调。李斯特却在这首浪漫主义的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等音转调的手法。

作品第36小节,此处作曲家使用了B大调的D7/SⅡ用这个离调和弦作为中介,等音为C大调的DVⅡ/D,直接将调式转到了下方五个降号的C大调上。这个时候《爱之梦》到了A段再现的时候,乐曲逐渐发展到高潮,音乐情绪也渐趋激烈,作曲家使用大量的等音转调手法,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将音乐迅速转换到一个关系较远的调式,能够进一步推动情绪的发展。

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_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_钢琴曲怎么编和弦

在作品第48小节,作曲家也运用了等音转调这样的手法,先是使用了bA大调的D7/SⅡ作为等音,等音为f小调的DVⅡ7/D,接f小调的主和弦。之后的和声并没有按照常规解决到f小调的属和弦上,而是直接到了f小调的DVⅡ7/D上,这样等音转调的手法,李斯特运用的十分巧妙。

钢琴曲怎么编和弦_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_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

这种等音转调的转调手法,增加了音乐作品的色彩,推动了乐曲的发展,创造出了乐曲所需要的调性,让作品的中间部分平稳过渡,也为后面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声分析——属功能的连锁进行

通过和声分析,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属功能的连锁进行,是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特征之一。作品中六次主题发展变形,其和声框架基本一致。

钢琴曲怎么编和弦_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_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

和声走向为:T—D43/TSVI—D7/SⅡ—D7/D—D—T,是典型的属功能连锁进行。首部的A主题主要的和声进行为T—D43/TSVI—D7/SⅡ—D7/D—D—T,作品第一小节的主和弦之后出现了连续的属方向离调。

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_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_钢琴曲怎么编和弦

属功能的连锁进行有很大的推进感,当属和弦没有解决到主和弦上,而是进行到另一个不协和和弦的时候,音乐就更加具备了需要解决的听觉。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这种手段,削减了和声的功能性,改变了一些惯用手法,运用了属功能和弦的连锁进行,让曲子更具推进感,使乐曲更加的流畅、动人,这样也让音乐听起来更加饱满。这样属功能的连续进行,是这首曲子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爱之梦(三)》是李斯特鼎盛时期的作品,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作曲家使用了许多创新的和声材料与组织手段,钢琴作品通过改编后虽然没有歌词,但温婉动人的旋律配以抒情细腻的伴奏织体与和声材料,使其达到了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这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特征,又体现了李斯特个人特色以及他深厚的创作功底和富于挑战的创新思维。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极大的扩展了钢琴的表现力。

《爱之梦(三)》的艺术特点

《爱之梦(三)》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它体现着李斯特个人独特的音乐思想,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本章主要从诗乐相应、音意相融以及交响性思维来阐述,发掘作品更深的价值和意义。

诗乐相应

李斯特作为标题音乐的倡导者,他一生都很钟爱标题音乐,他认为:标题音乐之“题”,唯有——“诗”这种具有微妙联想功能的魔术般语言才能达到,而并非一般逻辑性的语言所能代替的。他希望能让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就像灵魂与肉体一样亲密无间。

1.标题与内容对应

从乐曲的标题来看,《爱之梦》是典型的标题音乐,三首分别都有自己独立的小标题,第一首名为《崇高的爱情》,第二首是《幸福的死》,第三首是由德国诗人弗莱利格拉特题诗,名为《爱吧》。就标题本身来说,它是作曲家写在作品前面的通俗易懂的文字,为了使听众能更好的理解作品要表达的意思。《爱之梦》三个小标题都与爱有关,这也与大标题《爱之梦》相符合。本文分析的第三首标题为《爱吧》,不难看出这首曲目就是表达爱的曲目,标题就让人对这首作品的内容有了基本方向上的把握。

从作品的内容上看,作品本身优美抒情,旋律婉转动人,从六次主题变形上表达作者不同的情绪,体现爱情的神圣和美好也表达作曲家对爱的执着与追求。这首作品是李斯特在与卡洛琳——维特根斯坦公主相爱的时候谱写而成的,作品在表达内容上就是体现作曲家当时的心境,由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氛围,李斯特与卡洛琳的爱情在当时遭到反对,所以李斯特把对于爱情的追和向往,以及爱情的美好都写进了作品之中。

每首作品都有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标题与内容的对应,也为我们理解音乐作品搭上了一座桥梁,《爱之梦》这首作品标题与内容相应,思想表达一致,这样的安排让我们能从标题中更好的理解作品。

诗乐结构的对应

《爱之梦》每首作品前面都有单独的题诗,李斯特用独特的文字语言,来表达音乐的美。

钢琴曲怎么编和弦_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_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共有四个段落,按照诗意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诗歌的第一段,表达爱的主题。第二部分为诗歌的第二、第三段,这两个段落都描写在爱情里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第三部分为诗歌的第四段,点名主题,抒发作者的情感。每个段落都是一句完整的诗句,四个段落虽不是完全的对仗诗句,但诗节的长度基本一致,三个部分的情感起伏也表达的十分清晰。

《爱之梦(三)》的结构与题诗的结构大致相同,《爱之梦(三)》为复三部曲式,首部为主题的阐述,就如诗歌第一部分直白的表达爱的主题。中部也是在相同的主题内容上加以扩展,运用了大量的和声色彩以及和弦转换,表现的情感也更加的浓厚了。再现部前出现了一个华彩部分,将乐曲推上了高潮,为再现部的开始做了铺垫,乐曲的第三部分为再现段,这一点与题诗不大相同,题诗并没有再现,这个部分是两者有区别的地方,作品最后尾声,归于平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歌的最后也是点明主题表达抒情。

从上总结可看出,诗乐结构基本一致,段落划分都为三部分,区别在于作品的第三部分为再现段,题诗第三部分没有完全再现,其他部分结构基本相对应。

情绪情感的对应

李斯特是标题音乐的倡导者,他给标题音乐的定义:“标题是作曲家在写纯乐器前面的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解释自己的曲子。从这句话我们便可知,李斯特将写在钢琴曲前面的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代入作品中,用音乐来体现诗歌的情感,将诗中的情感与钢琴作品产生共鸣,做到情感情绪的对应。

钢琴曲怎么编和弦_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_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

作品在旋律写作上与诗歌情感相对应,作品旋律舒缓且富有歌唱性,交织的复调声部营造了梦中的梦幻感,表现了作者羞涩的爱情,和对爱情无限地向往之情。主题旋律交织在其中,如梦如幻,让作品内容比诗歌内容更加丰富,作品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描写了那种深沉的爱,爱而不得的期待感,似乎这一切都是在梦中。由此可看出,旋律写作上可以表达诗歌的情感内容,诗歌的情感体现也与旋律相照应。

钢琴曲和弦编配教材_钢琴曲怎么编和弦_钢琴曲和弦编法图解

作品在段落上与诗歌的情感相对应,作品结构为三部曲式,首部音乐宁静而富有诗意,作品中部音乐富有激情,再现部又回归于平静,每个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都能表达作曲家在爱情里情绪的起落,这恰好与题诗的情感相对应。《爱之梦(三)》诗歌也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也体现了情绪的起落,第一部分一开始就点名主题。第二部分两个“只要”深深的体现出作者对爱的追求,也体现了作者无限依恋的情怀。但这份热烈也给人带来了痛苦,这跟当时李斯特的处境十分的相似,所以作曲家在改编这首曲子的时候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情感情绪,才让整首曲子显得那么真切动人。第三部分表达感叹,总结全文。这样可以看出,作品每个段落与诗歌每个段落的情感都是相对应的。

这样在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对于钢琴作品的内容理解更上一层楼。钢琴作品抒情、柔和,给人温暖、慰借,也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这种相互情绪情感上的呼应是不谋而合的,这也是标题性音乐的特点之一,使我们能进一步理解曲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