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都是大“模”王

乐器可以模仿很多声音,比如手风琴在《我为祖国守大桥》中模仿火车轰鸣、二胡在《战马奔腾》中模仿骏马嘶吼......

不论是火车轰鸣还是骏马嘶吼,都是利用特定乐器本身特殊的性能来实现的:手风琴贝斯的共鸣和风箱的抖动易于模拟火车轰鸣排山倒海的气势,二胡弦音的连续和琴弓的跳跃则易于模拟战马嘶吼高亢激越的神骏。要让手风琴模仿马嘶而让二胡模仿车鸣,那只能是小孩子喝烧酒——够呛!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然而有一首模仿自然之声的乐曲,却是大部分乐器都可以做到,键盘如钢琴可以,弦乐如小提琴依然可以,因为模仿这种声音,完全依赖旋律,音与音间的高低起伏就惟妙惟肖地将这种声音演绎出来,甚至,连画面也会浮现。

它,就是著名的《野蜂飞舞》,如果你听过,那么我想现在你脑海里“嗡嗡嗡嗡”的声音已开始回旋......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炫技“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原是19世纪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作的管弦乐曲,这部乐曲是改编自普希金诗作《萨丹王的故事》的同名歌剧的配乐。歌剧大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萨旦王出征期间,王后生下了小王子,王后的姐姐们(一个是织布工,一个是厨娘)嫉妒她,写信欺骗萨旦王说王后产下了一只怪物。萨旦王听信谗言,将王子和王后装在木桶里流放大海。后来母子漂流到一个孤岛上,王子在那里平安长大。一日,王子救了一只受伤的天鹅,不料天鹅变成了一位美丽聪明的公主,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公主决定帮助王子蒙冤昭雪。按照公主的建议,王子化作一只野蜂,随一艘轮船飞回王国,向国王陈明了前情。萨旦王认识到错误后,派人到海岛寻找无辜的王后和王子,但是王后的姐姐们千方百计从中作梗阻挠,化作野蜂的王子痛蜇她们。最终,经过重重险阻,国王带着侍从乘船来到了孤岛,找到久别的王子和王后,全剧在欢乐团圆中落幕。

《野蜂飞舞》就是歌剧第二幕第一场中,化作野蜂的王子袭击织布工和厨娘时的配乐,活泼的快板生动地描绘了野蜂振翅疾飞、袭击坏人的情景。

因为这首乐曲旋律极快,后来被钢琴家和小提琴家们改编,作为炫技的作品。这其中难度最大的,应算钢琴家齐夫拉改编的“八度野蜂飞舞”,我曾在某网站看到电脑模拟的弹奏视频,一度认为如此复杂的技巧、如此密集的键位、如此快速的跳跃,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弹得出来,也许就像“死亡华尔兹”,是音乐家为了形式、幽默甚或博眼球故意乱写的曲谱,压根无法弹奏。

“死亡华尔兹”曲谱

“死亡华尔兹”曲谱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王羽佳的演奏,惊为天人:世界上竟有如此手速,如此幻影,还如此准确!这双手,不是被上帝吻了,就是被魔鬼附了!(在文末有曲谱,大家可以直观地看看有多难)

王羽佳和齐拉夫

国人最熟知的钢琴家,莫过于郎朗和李云迪了,其实,还有一些卓越的钢琴家,名气不如前两位,才华却不遑多让,王羽佳就是其中一位。

说起来,她还是郎朗的师妹。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王羽佳1987年出生于北京,6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作为交换生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蒙特皇家音乐学院学习,15岁进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郎朗的老师格拉夫曼,19岁时,因为一次救场,王羽佳与著名小提琴家祖克曼合奏了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一举成名,从此一颗钢琴新星诞生。

(题外话:郎朗也是因为一次救场崭露头角,引起了古典音乐圈的注意,从此踏上星光大道,可见,时刻准备好自己,机会降临时充分把握,对于成功来说多么重要)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相比于郎朗,王羽佳的演奏更加自然随性而充满想象,却不失精准和严谨,她有女性的灵动和柔美,也不缺男性的力量与激情。

她的钢琴技术已然炉火纯青、收放自如,她的形象气质也为她的表演增色不少,她有一种亚洲女性少见的狂野和阳光,她指臂有力,身材有致,在演奏一些炫技作品时,曼妙身姿爆发出强大的冲击力,极具魅力。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出名后,人们往往拿他和郎朗比较,并常称她是“郎朗的师妹”。她却强调自己和郎朗很不一样。“虽然我们都是亚洲人,都上同一个学校,有同一个老师,但我们的性格很不一样,是不同的艺术家。”

的确,我们习惯于将新人附于旧识上认识,其实,除了同是钢琴家,王羽佳的风格和艺术与郎朗迥异,水平与格调并不在其下,他们都是国人值得骄傲的艺术家。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再说说“八度野蜂飞舞”的改编者齐拉夫。

十多年前,有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钢琴家》,感人至深。影片讲述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在充满仇恨和恐怖的环境中经历了无数磨难,最终回归理性和文明社会,其原型是波兰钢琴家席皮尔曼。钢琴家齐拉夫与席皮尔曼的经历有些相似,甚或更为坎坷。

齐拉夫

齐拉夫

齐拉夫(1921-1994)是法籍匈牙利钢琴家,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音乐天赋,5岁登台即兴演奏民歌,9岁即进入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从12岁开始就在匈牙利和北欧等地举行独奏会,好评如潮。

后来二战爆发,他入伍参战,被迫中断钢琴事业,战争中不幸被俘,整整关押了7年才被释放。之后捡起了钢琴,在刻苦训练后,于1955年获李斯特比赛奖。

齐夫拉的演奏以炫技闻名,技巧的表达常令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他最出名的演奏作品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与《超技练习曲》,神乎其技的演奏为他赢得了“李斯特转世”的声誉。

李斯特

李斯特

齐夫拉对钢琴技巧有着狂热的追求,甚至在演奏意蕴深厚的肖邦练习曲时,也注入了华丽繁复的技巧,因此有人批评齐拉夫缺乏深度,卖弄技巧。

喜欢齐拉夫的人自然不会同意:有一种诠释不必深入却充满激情,这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对极致、燃烧和白热的探索,这恰恰是齐拉夫的魅力,他纯真而不因循,忧郁而不内敛,极具音乐驯服力,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浪漫形象。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曲谱: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野蜂飞舞》:一开始,我坚信这速度远非人类手指所及,直到看到她的演奏......

小编注:本文作者@黑白的触动 是什么值得买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