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音乐上册《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

2、节奏练习认一认:——“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XXXXX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二、寓教于乐

1、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感受歌曲。

2、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3、用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6、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重点解决单独唱一唱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感情,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1、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16535……

616535……

2、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NG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

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完整演唱

三小结

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第二篇:《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听: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二)唱:歌曲《彩云追月》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通过情景式教学,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

2、了解并掌握切分节奏和前倚音,能用“X

X”节奏为乐曲伴奏

3、用柔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怀着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切分音,掌握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学生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在乐曲中体会诗画般的意境,在歌曲中表达思念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寻找有关云或月的歌曲,听听唱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云月遐想。

师:伴着舒缓的旋律,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来到浩瀚的天空。(点击课件,出现云的图片)

1、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欣赏一组月亮图片。

3、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截取1小段)

(1)师: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夜空中的一对好朋友,这么美的的景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2)它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到这段民乐合奏中寻找答案吧。

(3)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曲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彩云追月》,该曲由著名作曲家任光在1935年所写。原为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旋律舒缓优雅,把人们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课件播放)

(3)师提问:这首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提供学生选择的答案:节奏:

平稳的多变的自由的情绪:

雄壮的抒情的活泼的速度:

中速

稍慢

较快

(二)渗透音乐知识——切分节奏。

1、认识切分音、切分节奏

(1)师:刚才这段美妙的音乐中有一个节奏频繁出现,你发现了吗?(课件出示X

X,指明切分节奏。)

(2)师:切分节奏中强且长的音叫做“切分音”,它改变了基本的强弱规律,它从弱起过渡到强又回到弱。包含切分音的节奏叫切分节奏

(3)学生自己拍打节奏。

(4)教师示范。

2、尝试用切分节奏为乐曲伴奏(一小段伴奏)

师:让我们尝试着用它来为一小段旋律伴奏。(播放歌曲《彩云追月》伴奏音乐片段)

(三)新授歌曲《彩云追月》

1、师:作词家王付林主动为旋律配上歌词,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着。让我们细细听赏,歌曲《彩云追月》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听歌曲范唱。学生回答问题。(思念、离愁、盼望亲人相见)

3、师:说的真好,歌曲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里,这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4、师弹奏钢琴,请学生找出这首歌曲一共出现了几次切分节奏。

5、除了切分节奏,你还发现了其它哪些记号?(波音记号、倚音记号)

6、把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记号等拎出来单独练习。

7、完整唱歌谱

8、完整演唱,找难点

(四)艺术处理

1、师神情并茂的讲述:(每当中秋月圆时,我们站在白沙滩,遥望日月潭,月光照着宝岛,我的情思也随着月光漂向远方,泪水不自然地流了下来,亲人呀,你听见了我的呼喊声吗,什么时候我才能与你相聚呀。)所以在演唱时我们要唱出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和盼望亲人重归的期望之情。

2、师:让我们带着思念亲人的感情跟音乐演唱歌曲。

(五)拓展歌曲

1、师:老师想请你们做一个小小设计者。老师这里有两个力度记号,中弱和中强。请你们按照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来设计一下。

..

2、加打击乐器演唱。启发学生用三角铁、碰铃、木鱼等伴奏。

(教师弹琴,学生伴奏演唱)

3、用口琴试着吹切分节奏6

(六)总结

师:浓浓的思乡之情,总能让人潸然泪下,望着远方的故乡和亲人,想到自己却无法与他们团聚,也只能用歌曲来来抒发着思念之情。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歌曲《彩云追月》,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归到祖国妈妈的怀抱。

附注:(拓展歌曲中的2、3视实际情况而定)

第三篇:《彩云追月》 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执教:蕉城二小

黄碧环

【教学内容】湘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音乐欣赏《彩云追月》。【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乐曲《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能演奏出主旋律,能用“X X X X X”节奏为乐曲伴奏。

3、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展示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

三、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乐曲伴奏或主奏,以达到丰富音乐效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古筝 节奏卡片 等

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课前播放葫芦丝版《彩云追月》,学生进教室后静静听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熟悉乐曲旋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播放歌曲,初步感受

1、播放爱戴唱的歌曲《彩云追月》视频,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1)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2)介绍《彩云追月》的曲作者及音乐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创设优美、宁静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理解乐曲的风格。】

三、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1、初次听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提问:跟我们刚才听到的流行歌曲进行对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再次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

(1)让学生听辨出有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边听边模仿演奏乐器。(2)当主题音乐出现时用lu哼唱(3)出示主旋律,学生跟琴用lu唱。

(4)讲解切分节奏

3、第三次聆听音乐。

(1)这段主题音乐出现几次?每出现一次就伸出一根手指。(2)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a、师现场用古筝慢速弹奏《彩云追月》主旋律。b、教师加快速度弹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让学生总结节奏强弱,并加入一些身势动作以帮助自己学习新的节奏。通过对比欣赏总结曲子的节奏、情绪、速度等。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

四、集体参与,表现音乐

(1)教师用古筝弹主旋律,学生打击乐试奏一遍。(2)古筝、笛子等合奏,打击乐伴奏小组同时加入。

【设计意图:新课标鼓励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此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五、知识延伸与课外探讨

1、欣赏李云迪钢琴演奏《彩云追月》。

【设计意图:拓展听赏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学生们在余音缭绕中再次感受了音乐的魅力。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

六、总结下课:

第四篇:《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用打击乐器、声势动作和人声伴唱等多种音乐形式来表现歌曲。

2、能用连贯、流畅的气息,柔和深情的声音演唱《彩云追月》的主题乐段,并准确地掌握切分节奏。

3、通过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彩云追月》,让学生从中体验《彩云追月》音乐的艺术特色与美感。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作品《彩云追月》的风格特色。

2、能用连贯、流畅的气息,柔和深情的声音演唱《彩云追月》。

3、学会与他人合作,用多种音乐形式来表现歌曲。教学难点:

1、能唱准、拍准切分音节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声势动作和人声伴唱等形式 表现歌曲。

3、调动每个学生参与音乐体验的积极性,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不断提高 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法、提问法、练习法、示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钢琴、CAI课件、课堂打击乐器、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

1、提问:这首音乐,你们熟悉吗?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二、介绍作者任光:

此曲作于1935年,作曲家任光把中国的民族五声音调与西洋创作手法融合写成的,是一部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

提问:你们听出来了吗,是哪个节奏型拉开了帷幕,一直贯穿在乐曲当中,就如云儿追逐月亮玩捉迷藏游戏的节奏呢?

1、拍拍节奏

2、引导学生可用其他形式表示出来:如:轻敲凳子、捻指等

三、分主题欣赏

(一)、请一学生哼唱一句自己最熟悉的乐句?导入重点欣赏我们经常聆听到的第一和第二主题音乐。

(二)、导入第一主题音乐。

1、聆听第一段音乐,2、让学生唱唱第一主题音乐。并听到了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引导学生模仿乐器的声音边唱边画旋律线帮助感受理解音乐。师提示;这乐句是否像月亮姐姐慢慢升起,一会躲在云层里一会又露出来,若隐若现的情境呢?要求学生边模仿乐器演奏姿势边哼唱出其中韵味。

(三)第二主题音乐

1、师:如果说,第一主题的音乐是描写温柔委婉的月亮姐姐,那么第二段主题的音乐应该是描写调皮活泼的云彩妹妹了。

2、聆听第二段主题音乐,并听到了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让学生唱唱第二主题音乐

4、让学生模仿另外一种乐器的声音来模唱第二主题,要求用捻指来帮忙理解对这段音乐的理解。

(四)第三主题音乐

1、如果说,第一第二是分别描写月亮和彩云的音乐,那你们说说,第三段主题音乐应该是描写什么情景的音乐呢?(月亮与彩云共玩耍,云月相辉映的情景)2.聆听第三主题,感受即可。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来欣赏几个改编过的《彩云追月》视频片段。(钢琴版、演唱版)

2、让我们也来进行二度创作吧,能否在刚才模仿乐器的基础上加上模仿打击乐的声音呢?

3加上舞蹈、人声、打击乐完整演绎全曲。提示学生要唱出和跳出其中韵味(放伴奏版本)

4、学生互相评价,说说表演的怎样,有没有达到彩云追月的轻、柔、美的意境呢?

五、小结

《彩云追月》被很多音乐人士进行再度创编,有各种版本,因此它也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广受人们喜爱的歌曲。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把我国民乐和西方R&B结合的这首《彩云追月》,同学们,让我们舞动起音乐的翅膀在广阔的音乐天地里尽情地探索、畅快遨游吧。

第五篇:八年级音乐《彩云追月》评课稿

八年级音乐《彩云追月》评课稿

我听了刘老师上的一节音乐课《彩云追月》,十分精彩。刘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握,对音乐本质的充分挖掘,以及和学生的密切配合都让人感受到刘老师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机智。

这节课有三个地方的处理尤其让我感到新颖独到,有示范启示意义。

1、导入部分情感的激发、情绪的调动充分合理。

《彩云追月》是以越剧音乐为素材,作曲家任光于1935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旋律优美,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情景。怎样让全体学生很快溶入乐曲的意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刘老师很用心地选择了一幅“夜晚海边望月”图,配着淡淡的《彩云追月》音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种意境营造的相当好。点出“月亮”之后再问:“有没有有关“月亮”的诗词、歌曲?”这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后面“带着问题欣赏音乐”,真正走进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2、层层深入,不着痕迹,解决“切分节奏”难点巧妙。

根据任光的《彩云追月》填词创作的歌曲,宁静、深情,表达了作者对远在台湾亲人的思念。歌曲中多次运用了切分音以及波音、倚音,使得曲调委婉细腻,风格独特。但是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如果生硬地练习和讲解极易破坏课堂营造出的宁静、深情的氛围。刘老师将歌曲创作背景介绍之后点题——彩云追月,就是用切分节奏读出来的,很是简洁、自然,学生也自然地用这一节奏读歌名,了解了“切分节奏”。接着陈老师将歌曲主要的两个乐句单独列出:“616535”和“353215”,用歌名来唱,读好歌名和唱好歌名,实际上就是基本解决好了这首歌曲的难点。之后的老师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分析数数几个切分节奏、配乐朗诵歌词等每个环节,刘老师都很注意倾听,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正因为此,这些借班上课的孩子最后都能深情地准确唱出歌曲。

3、拓展环节抓住学生心理,用流行音乐表现形式新颖、和本节课结合恰当。

这节课是五年级的音乐课,高年级孩子已开始喜欢追逐“流行”,大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特别是影视歌唱明星。这节课的拓展陈老师精心选择了李宇春的`独唱《彩云追月》和黑鸭子合唱组的《彩云追月》,注入了学生喜爱的流行元素,并让学生感受、实践用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在课堂展现这节课学唱的歌曲,这一做法实际是一种实践创造,同时也将课堂气氛推上高潮。而在这种愉快、喜爱的情绪下进行的实践、创造,让学生自然而然体验出“许多流行音乐的主要元素来源于像这样的一些名曲”,“同样素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法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

这节音乐课还有不少给人以启示的好的地方,也有一些如果换种方式会不会更好的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像刘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总是会给上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参与的学生不少满足。正如乐曲中表现的、课堂中体现的和我们听课老师体验到的“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