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宵》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刘天华的代表作,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奏曲。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良宵》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良宵 刘天华 赏析

音乐鉴赏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因为只有在听音乐时,才能彻底解放我们的双手,让耳朵充分感受音乐的洗涤。音乐是无界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一个人不论国界,不论种族,不论年龄,而且不管他知道多少乐理知识,只要他能听到声音,都可以都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乐曲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各种感情变化,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我喜欢听音乐——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将烦恼先搁置一旁,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欢愉;悲怆的音乐,能够使人和乐曲倾诉者一起分担那份来自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哀伤。

尽管音乐是不分国界,不分贵贱的,但我想一定的乐理知识对上音乐类选修课还是必要的,上本课程时,我想我做到了心无旁骛,尽情享受音乐,将烦恼暂且搁下。尽管有时听不懂乐曲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但是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在课堂中我见识了许多中外乐器,欣赏了许多中外名曲,也许是文化差异,艺术品位不同,还是对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比较情有独钟,尤其是有节课讲到二胡,其中《良宵》、《赛马》、《光明行》等,让人听后感叹中华民族器乐的无限魅力。这其中《良宵》悲凉的曲调的共鸣,我对其倍感兴趣。

其实早在接触二胡的时候就听说过《良宵》,觉得这么有名的一首曲子肯定非常好听,只是听这个名字觉得肯定是一首意境深远,宛转悠扬的歌曲。后来家里有了条件,就从网上下载下来听了一下,当时的开头就让我心里一怔,心想它所表达的绝非轻松欢快,而是悲怆叹息之类的情感,这与题目的意境似乎是矛盾的。所以也就迷惑了,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良宵》乐曲及名字的来源

《良宵》是著名的民间艺人刘天华(刘天华)创作并于于1928年的除夕夜,原名《除夜小唱》。当时的刘天华先生在几年不懈的努力下逐渐在民乐改进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正在筹划创办国乐改进社的他对民族音乐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在理想一步步靠近现实的过程中感到了极大的欣慰。于是在这全国喜庆的除夕之夜,刘天华特意邀请了跟他一起筹备国乐改进社的朋友们共度良宵,大家尽情畅谈,对未来、对胜利充满了希望。在欢乐而平和气氛中,刘天华乘着灵感的浪花,即兴演奏出这首传世佳作——《良宵》。

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在音而且还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器乐曲,以它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在二胡曲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其运用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技法谱写的10首二胡曲,使得二胡这种曾被“鄙视”的乐器焕发出新的光芒,并从此被搬上了独奏的舞台.为二胡艺术的飞速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良宵》就是其创作的具有“东方式的小夜曲”称号的二胡独奏曲。

二、《良宵》旋律分析

《良宵》整曲听下来,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全曲动听,豪不张扬,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

乐曲采用D调,2/4拍。在结构上我们可将它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进行很平稳,轻快流畅而富有歌唱性。乐曲的开头非常精彩:用非常民族化又十分通俗的几个音符自然而顺畅地将主旋律引出:

平稳的节奏,五声音阶的环绕级进,乐曲一开始便为我们编织好了一个安详宁静的梦境,那种含蓄委婉的幸福豪不张扬地流淌于心底。直到两个出现。装饰音的变化加上重复的渐弱处理,渲染着幸福的同时似乎又预示着平静的湖面将要泛起一点细小的波澜。第一部分的后半部:比前半部分放开了许多。首先,表现在它的音程跳动上,除了六、七、八度的音程跳进外,还出现了到十度的大跳。音区的拉宽为全曲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色彩,前面一直很平稳的情绪在这里变得激动。过年的热闹气氛终于在此得以流露。轻快活泼的演奏更为优美抒情的旋律增加了欢快轻松的因素。接下来是乐曲的第二部分,这是很温馨的一段,音调环绕进行,节奏平稳舒缓,就像春天里流淌的溪水,轻柔而不失活泼。春节的喜庆洋洋,在音乐间尽情流露。接下来的曲调变得更加跳跃活泼起来:人们的情绪高涨起来,尤其是第四小节以后,几串十六分音符的出现使气氛热烈起来,人们在喜庆的节日里欢歌起舞的景象在乐曲中清晰浮现。直至倒数第五小节,音乐最终又回归安宁。最后出现的渐慢、渐弱及自由延长符的手法应用,使优美的旋律结束在谐和平静之中,让人们回味无穷。

三、《良宵》对后世的影响

刘天华先生的音乐作品、音乐思想、音乐教育活动等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器乐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他的二胡音乐是多种文化成果的集合体。他的二胡音乐作品技巧高超,内涵丰富、紧贴时代、反映生活,为后世的二胡音乐发展提供了典范。在二胡独奏、合奏和练习曲三个方面都留下了优秀的作品。通过他的作品,很好地表达了他的音乐思想,也在创作技术、演奏技巧等方面拓展出新的空间。刘天华先生的二胡作品继承传统,学习西洋,在中西调和中寻找新的道路,为二胡学科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

他在二胡音乐创作、演奏和传承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二胡音乐的新时代。他的二胡音乐创作在技术上和思想上都明显领先于时代,借鉴很多新的创作手段和方法,追求作品的思想性。他极大地发掘了二胡的表现力,引入新的技巧、改革乐器、改进记谱方法等都对二胡演奏艺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他将二胡从民间引入大学讲堂,建立二胡学科,倡导规范教学,对二胡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四、《良宵》流传于世的分析

为什么这位艺人的二胡曲会如此引人注目,视之为我国民族乐曲的瑰宝呢?

首先,刘天华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刘天华的《良宵》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良宵》音调和中给人以十分亲切之感。它的曲式结构为循环变奏体。通过变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扩充、缩减,结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让音乐层层推进和迂回发展,从而塑造出单一而集中的音乐形象,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这样富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为之陶醉,百听不厌。

五、总结

听《良宵》越多,如果想真正了解《良宵》所诠释的深刻含义,就必须了解当时刘天华的心理状态,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阐明刘天华《良宵》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唯有与刘天华当时心灵和心理距离的缩短,才能真正品味刘天华的《良宵》。

总之,我觉的音乐是世界上每个人的精神食粮,是听觉的艺术。不论是何种音乐,只要是真正好的音乐,也不论听者来自何种社会阶层,不论贫穷与富贵,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尽情享受音乐,获得精神的满足与享受。(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朋;;刍议图书版印次“变更记录”[J];编辑之友;2012年02期

[2]张宇;;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评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石建宇;;刍议刘天华先生二胡曲《月夜》与《良宵》之异同[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