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希与里赫特在此着力凸显了青年贝多芬阳光自信、活跃内省的一面,尤其是其中自然的诗意气质,这是被很多演绎忽略掉的贝多芬。就作品而言,这部协奏曲也开启了作曲家创作生涯中最后的童年时光,那种无忧无虑、积极自信的情绪,不久后便将被命运的阴影覆盖。

他希望他的听众创造出自己的情节,自己的诗意,从他的诗衍生出的自己的相关的幻想。后来他开始称自己为音乐诗人(Tondichter)而非作曲家。在他的价值体系中,诗人比音乐家在各个方面都更重要。—— [美] 扬·斯瓦福德《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

贝多芬钢琴曲十大名曲_贝多芬钢琴曲欣赏10大名曲_贝多芬钢琴曲

梅勒于1804年为贝多芬绘制的肖像。他右手举起,左手拿着象征阿波罗的里拉琴,画面背景的一侧是一座阿波罗神庙,另一侧是一片阴暗的森林。

作品号Op.15的《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最早的乐思涌现在1793年(完成于1795年),这是波恩乡下的贝多芬来到音乐首都维也纳定居的第二年。此时这位23岁的青年拥有着一生中最充沛的活力,纠缠终身的慢性杂症尚未并发,身体相对舒适;听力健康,命运之锤也尚未砸下,创业路上还多有贵人与大师相助——1792至1796年间他衣食无忧地寄宿在热情的贵族赞助者李希诺夫斯基大公家中,同时接受海顿一对一的免费作曲教学直到1794年1月这位古典大师开始第二次访英之旅,期间这位和蔼温厚的“交响曲之父”还不时接济贝多芬的生活,之后他又随莫扎特的劲敌萨列里学习作曲;这还是贝多芬以钢琴演奏大师的身份在维也纳艺术生活中奠定职业盛誉的时期,他尤以即兴演奏闻名,这也是习惯作曲的方式。

贝多芬钢琴曲十大名曲_贝多芬钢琴曲_贝多芬钢琴曲欣赏10大名曲

1783年,13岁的贝多芬(画家:克里斯汀·霍纳曼)

一切都充溢着希望与活力,初出茅庐但已积淀多年的青年作曲家正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在这一起步阶段同时进行(或完成)的创作中,包括《C大调第一交响曲》、钢琴协奏曲作品1-3号、32首钢琴奏鸣曲的前4首、《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这些早期作品是对摆脱莫扎特与海顿两大影响阴影的有力尝试,并且独创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清新和宁静气质,这位桀骜不驯、彻头彻尾的挑战者正迈出他稳健有力的一步。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完成充满仓促和难堪。在音乐会首演前两天,贝多芬还在一边写它的回旋式终曲,一边不断地把墨迹未干的乐谱交给房间里的四个抄谱员,中间被胃痛引发的呕吐打断。不过作品本身最终是洋溢着年轻气盛的活力,甚至略带一点轻松的恶作剧:方正的军队风格第一乐章,强调乐队的进行曲节奏,随后钢琴被塑造成一个军营中的快乐中尉开始抒情性的独奏,感情丰富、身心强健,逐渐远离乐队战争式的开头主题;装饰优雅的十八世纪加兰特主题广板乐章夹在中间,气质从突出的内省逐渐发展转向热情;最后是透露着贝多芬性格中任性幽默一面的滑稽的回旋曲终曲,第一乐章中的快乐中尉突然露出青年桀骜不驯的一面,开始节奏模糊、震地作响的舞蹈,这种类似“英国舞曲”的活泼版本的体裁也将随之成为作曲家不久后的兴趣方向。

贝多芬钢琴曲十大名曲_贝多芬钢琴曲欣赏10大名曲_贝多芬钢琴曲

1803年的贝多芬,那时他正在创作《英雄》交响曲(画家:克里斯汀·霍纳曼)

这是乐圣尚未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核心风格之前的优秀习作,是正在进入廿五之年的贝多芬享受着青春盛年最后的健康活力时谱写的自在诗篇,他的生涯正在步入那幅著名肖像画的左面明亮的阿波罗神庙,而其中的森林又远未变得如右面那样阴暗。这里呈现的是在启蒙的理性光辉滋养下的自然之林,充满春日的朝气与宁静致远的诗意,是他13年后在完全失聪的境遇下所创作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反相的对照。事实上,对自然诗意的依恋贯穿了作曲家的一生。无论天气如何,每天他都会绕着维也纳的城墙进行一两次快走,脑中充盈着音乐四处游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纯粹的大自然中散步。

贝多芬钢琴曲欣赏10大名曲_贝多芬钢琴曲_贝多芬钢琴曲十大名曲

俄罗斯钢琴巨匠里赫特在1960年11月1日与法国著名指挥家查尔斯·明希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的现场演出,将《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轻松自在的气质演绎到了一种和谐的极致。在41岁成为指挥家之前,明希曾在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管弦乐团担任首席小提琴家,为富特文格勒工作多年。此时他已执棒波士顿交响乐团11年之久,乐团在这场演出中营造出游逸于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气质,保持一种克制的抒情,并偶有即兴发挥中闪现的神来之笔。

贝多芬钢琴曲_贝多芬钢琴曲欣赏10大名曲_贝多芬钢琴曲十大名曲

俄罗斯钢琴家里赫特与指挥家查尔斯·明希

第一乐章的军队进行曲效果坚实有力,但不夸张野蛮,这是一支年轻健康且毫无威胁感的军队,也不同于一些德奥乐派指挥家诠释的刻板森严形象。

广板中乐团依次与钢琴独奏的默契协奏升华出悠远超然之感,听者不觉间便沉入一种年轻的诗意沉思中,里赫特那特有的明净澄澈、富于幻想气质的钢琴音色和自在舒缓的流动节奏成为至深处的精神指引,塑造出接近贝多芬晚期奏鸣曲风格中的神秘效果,几乎要抵达舒伯特那游离的自我中心。

至于末乐章的短小回旋曲则避免了夸张的演绎,钢琴独奏更多呈现出一种顽童的玩乐气质,而非桀骜不驯,带着轻松活跃的俏皮个性与热情的军队一来一往地嬉耍,透露出青年时代天真无邪的友善胸怀,最终在一片热烈庆祝中结束。

贝多芬钢琴曲欣赏10大名曲_贝多芬钢琴曲_贝多芬钢琴曲十大名曲

贝多芬作曲的房间

明希与里赫特在此着力凸显了青年贝多芬阳光自信、活跃内省的一面,尤其是其中自然的诗意气质,这是被很多演绎忽略掉的贝多芬。就作品而言,这部协奏曲也开启了作曲家创作生涯中最后的童年时光,那种无忧无虑、积极自信的情绪,不久后便将被命运的阴影覆盖。

仅仅3年后,乐圣将开始痛苦的失聪过程,磨难、对抗和社会理想的图景将占据充实他的余生创作,那首划时代的里程碑式钢琴奏鸣曲《“悲怆”》正是在那一年完成。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