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陪母亲,突然想去父亲过去常写字的屋里转转看看。

父亲当年写字用的笔墨纸砚,父亲在世时拉的二胡、板胡,父亲的竹板、三弦、笛子等乐器,还有我从小见到的各种木制脸谱都不见了,估计十年前都陪葬了。

房子里干干净净,就剩下了他老人家的遗像。

随意拉开抽屉,想不到抽屉里竟然放了一沓父亲当年手抄的戏谱和戏词,很多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手笔。

近四十年了,有很多纸已经发黄了,但父亲当年的字迹依然清晰,还有一位和父亲当年一起喜欢戏曲的伯伯的手迹,也很清晰。里面竟然还有线装牛皮纸做的手抄本,很是珍贵。

几十年过去了,透过这些遗迹,我似乎看到了当年那一群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的中年人。

那时的父亲,应该是我们这个年龄,他除了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坚持写字、画画,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整理戏本戏词,排练戏曲节目,在很多村子里演出。

那时的农村人,电视还不普及,是父亲他们给本村人和周边很多外村人带去了精神享受。

那时候还没有电脑打印机,父亲他们就这样一笔一划,认认真真的靠着记忆和到处搜集的资料抄写,看得出来,他不仅字迹工整,还给每一个剧本编了号,肯定是想着要把这个传承下去,让后人保存和传唱。

可惜的是,我们姊妹这么多,竟然没有一个人遗传、传承父亲对眉户戏曲的热爱和坚持,没有一个人擅长他那么多乐器里的任何一个,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准确的唱一段眉户戏曲,更没有人认真看过他的这些手抄戏本……

记得父亲曾经想培养我,他教我拉二胡,我练了一个星期,连音准都把不出来,第二星期,连一句“世上只有妈妈好”都拉不利索,自己先泄气了,告诉父亲我一点也不喜欢二胡,讨厌二胡!父亲气的骂我干啥事都是“蜻蜓点水”!

现在想想,父亲熟练演奏的二胡、板胡、三弦、笛子、竹板、大鼓,哪一个乐器不是自学的?我也许今生也无法逾越父亲的天赋和毅力,注定一生一事无成。

回想当年的父亲,看看当下的自己,临近50岁了,没几年就要离岗了。我再也不能浑浑噩噩挥霍自己的大好光阴,我得培养一些兴趣和爱好,好让未来的自己老有所爱,老有所干,老有所为。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