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强出生在广西鹿寨的一个小镇上。他从小喜欢画画,但没有遇到什么好的老师。直到有一次他无意中听到《二泉映月》,被这如泣如诉的二胡琴声拨动了心弦,于是他开始决定学习二胡。他的父亲喜欢拉二胡和戏曲的打击乐,母亲擅长演唱,平日里经常有一批业余音乐爱好者来到他家演奏广西地方戏曲和曲艺。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年仅10岁的他鼓起勇气,登门去拜访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学习二胡,而老师也被这个比二胡高不了多少的孩子的诚心打动。

2.jpg

戴景强(右)在音乐剧《绿珠》中担任作曲,与主演合影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长期奔波往返于六七公里远的路上,跟随老师学习。虽然有时呕哑嘲哳的二胡声免不了被邻居投诉,但他仍然持之以恒,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技艺不断获得进步。之后,他顺利考进了广西艺术学校学习二胡,师从莫长春老师,毕业后分配到广西彩调团工作至今。

3.jpg

戴景强(左)在广西艺术学院乐师培训班指挥彩调剧《五子团》时与男主角合影

上世纪90年代初,戴景强也和很多流行音乐爱好者一样组建电声乐队,和几个朋友停薪留职前往广东的歌厅里演奏电吉他。在电声乐队里的几年里,他积累了很多流行音乐经验,这也使他对音乐的感觉丰富和成熟了许多。

04.jpg

戴景强为粤剧《关冕钧、铁路梦》作曲,与乐队合影

回到单位后,广西彩调剧团推出新编剧目《哪嗬咿嗬嗨》,戴景强被安排参加演出,在单位乐队里负责主奏乐器(调胡)的演奏。当时该剧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每次演出结束,台下观众掌声雷动,这让好几年没接触过彩调的他真正感受到戏曲的魅力所在。

第一次获奖增强了创作的信心

因对音乐的无比热爱,戴景强产生了学习作曲的冲动。2002年,他被单位派往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学习作曲,学习两年后回到广西,他参加的第一部彩调剧《追》在2005年于山东淄博国际小戏艺术节的比赛中获得金奖第一名,音乐获优秀奖。第一次获奖,更加增强了他对音乐创作的信心。

5.jpg

戴景强在中国戏曲学院

彩调音乐基本由广西的一些山歌、民间音乐小调、桂林文场结合发展而成,属于曲牌体。在谈到彩调音乐的创作上,戴景强表示:“对如何把握好剧种音乐的特色和对剧种音乐的创新中,必须拿捏好一个度。引用一句梅兰芳先生的话‘移步不换形’,让观众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要向音乐剧学习,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发展自己本剧种的东西。可在编曲上加入一些现代元素,节奏和乐器的使用都可以大胆尝试。比如在《追》的音乐中,主题音乐用的是彩调的正花腔元素,但在节奏和旋律上有所发展,尾声部分加入了领唱、二声部的合唱等,旋律也朗朗上口,丰富和刻画了剧中的人物形象。”

执棒壮剧《黄文秀》终生难忘

2019年12月31日,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壮剧《黄文秀》片段和全国其他剧种同台献艺。而戴景强于这次演出中担任壮剧《黄文秀》片段的乐队指挥。壮剧《黄文秀》是由广西戏剧院创作,结合了广西地方戏曲壮剧的表现形式与壮剧音乐的表现手法,讲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先进事迹。这也是整台戏曲晚会唯一 一个新时代脱贫攻坚题材节目。剧目在演出后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006.jpg

戴景强在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上

壮剧《黄文秀》在央视综合频道获得首播和央视戏曲频道重播。平生第一次在这么重要的演出中担任乐队指挥的戴景强回忆到,当时是在2019年11月,他接到这个重要任务百感交集,既感到开心激动,又担心自己不熟悉壮剧的风格和节奏而指挥不好。总谱是到了北京戴景强才真正拿到手,到北京的第二天上午就需排练。由于全国有十几个剧种都在排练,因此乐队的排练时间只有紧凑的半小时。他面对着的是60多名对壮剧一脸茫然的师生。到了次日,只有半小时的排练时间,乐团还换了10多名新同学。紧接着,第三天就通知联排了,整个过程异常紧张。回到南宁后,领导通知让他等待消息,同时告诉他该演出的重要性。

7.jpg

戴景强指挥壮剧《黄文秀》片段排练中

很快,壮剧《黄文秀》接到通过的好消息,顺利进入国家大剧院排练。戴景强返回北京后顶着压力,每天认真地排练。剧组在北京排练了一个多月,每天排练时间只有半个小时甚至更少。由于是不定时的排练,随叫随到也成为常态。

8.jpg

戴景强与《黄文秀》剧组合影

参加排练的乐团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民族乐团。即使是逢冬至,戴景强也没闲着,耐心地指导乐团。整部壮剧《黄文秀》虽然只有台上的5分钟,但他全力以赴。戴景强为人慷慨,待人随和,和学生亦师亦友。他和同学畅谈音乐,还不时鼓励他们。让同学们深受感动的是,他在排练时从不对学生发脾气,甚至还自掏腰包请学生吃饭。

大墙内响起救赎灵魂的彩调

戴景强有段非常特殊的经历——将彩调音乐文化传入“大墙”之内。他为了把艺术传到“大墙”内,在广西的几所监狱做了3年的文艺志愿工作,主要负责节目排练。当时监狱里需要排练一个小彩调剧,于是监狱方就找戴景强作曲。对这个没有报酬的公益活,戴景强欣然应允。

9.jpg

戴景强演奏二胡

该晚会基本是由犯人们和监狱干警们参加,在他和其他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这个大型公益活动在南宁市人民会堂演出,获得不错的社会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戴景强为柳州监狱写的公益歌曲《柳州监狱人民警察之歌》变为“大墙内”的打卡歌,一度播放了七八年。只要听过的人都把他的作品旋律熟记于心。戴景强说,他是发自内心为这些大墙内的人服务。虽然这些人是戴着手铐脚镣的,但仍旧充满对艺术的热爱,戴景强内心深受触动。从乡村中来的他,始终愿意接触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艺术作品春风化雨,把他们曾经受伤或坚硬的心治愈软化。

采访后记:

铿锵的锣鼓一响起

不管掌声是多是少

彩调作为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在几百年欢乐的土壤中孕育而生。早在清道光、光绪年间,调子由北向南流传,形成了以桂林、柳州、宜山三地为中心的主要流布区,并继续向南方传播,至今经久不衰。

戴景强说:“要学一个东西,表演一个东西,先要藏在肚子里。”他谈起彩调文化如数家珍。彩调的发源地,彩调念白的特殊之处,锣鼓的运用……这些彩调的常识,他信手拈来。他对彩调剧《王三打鸟》印象深刻,认为它显示出彩调独特的魅力与韵味。他还喜欢彩调中最出名的曲牌“长锣”,它可无限循环演奏上一整天。

10.jpg

戴景强在作曲

除了为彩调剧作曲创作,他还参与了不少音乐剧与歌曲的创作。彩调一直是他心中的不舍。在戴景强眼中,欢乐的彩调有点像东北的二人转,它来源于农民在农闲期间的日常生活。它的旋律歌唱性强,在广西,百分之六七十的群众都会听或会唱。

但彩调和其他剧种一样,在传承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如戏曲创作人才匮乏,甚至在一些戏曲会议上参与的也都是些五六十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

戴景强作为彩调音乐为数不多的传承者,正在传递接力棒中疾行。他说这一辈子也就钟情戏曲音乐这一件事情,也许有一天他终将老去,就跟有些日渐消亡的剧种一样不可逆转,但只要铿锵的锣鼓一响起,他就会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不管掌声是多是少。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