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

俄罗斯与中国相爱相杀四百余年,文化上也多有相互渗透。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中苏蜜月期的到来,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达到高潮。当时,北京和上海建起了中苏友好大厦,即如今北京展览馆和上海展览中心的前身。这两座巍峨的俄罗斯风格建筑,曾在中国建筑高度记录上占据了三十余年。如果说这两座高楼是俄罗斯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树立的丰碑,那么广为传唱的苏联歌曲,则是在中国人心灵中竖起的另一座丰碑。许多六七十岁的人,只要一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沉浸在对青春年华的美好回忆中,也许还有那不能与人分享的甜蜜的秘密。

我小时候也很喜欢苏联歌曲,说起它们如数家珍,还曾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山楂树》这两首曲子改编成吉他曲弹奏过,虽然很不专业,我却敝帚自珍。因此,我自以为对苏联歌曲很熟悉,但一次偶然的邂逅,却颠覆了我的自信,并从此对苏联歌曲有了新的认识。

那年,我一个同学的叔叔去世了,在他的遗物里整理出一些苏联唱片。他叔叔生前是上海一家大企业的工程师,五十年代当过苏联专家的助手,还到苏联进修过,这些唱片就是从苏联带回来的。这位同学是和我一起踢球的伙伴,他知道我喜欢苏联歌曲,就邀我去欣赏。

这些歌曲,我大多听过,但播放到一张印有苏联军乐团LOGO的唱片时,我被其中一首从没听过的歌深深地吸引了。它优美的旋律和雄壮的气势,一下子摄住了我的心魄。由于不懂俄文,所以看不懂它的曲名。想到我父母在大学里选修的外语都是俄语,就把曲名抄回家给它们看。我妈看了半天说,应该译成“在遥远的小河那边”。我听了将信将疑,因为我知道我妈那点俄语早丢得差不多了,她译得一定不准,但不管怎样,这首曲子的旋律已经牢牢占据了我心灵的一角。

后来,我那位同学交了一个拉小提琴的女朋友。我就问起这首曲子,她也说不明白,就去问了她的老师,一位上音院的教授。这才知道,这首歌曲名叫《远在小河对岸》是一首乌克兰歌曲,五十年代曾流传到中国,但听过的人不多。歌名知道了,但它的词曲作者仍是疑问,从此这个疑问一直纠结在我心头。

有段时间,我迷上了吹口哨,常用来练习的曲子是《鸽子》、《夏天花园里最后的玫瑰》、《飞逝的雄鹰》等等。有一个国庆节,轮到我值班,办公楼里空无一人。我百无聊赖,就把腿搁在办公桌上吹起了口哨,不是平时常吹的曲子,而是神差鬼使地吹起了《远在小河对岸》。正当自我陶醉时,门突然开了,我的领导,那位严苛得不近人情的大妈出现门在口。我吓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心想糟啦,被她看见这吊儿郎当的样子非挨训不可!

我的这位领导性格刚硬,脾气怪异。当时正值更年期,更是喜怒无常,不可理喻。她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骂人,审核我们画的图纸时,要是发现有一丁点错,就被骂得狗血淋头,有时简直是无故找茬。最让我恼恨的是,她骂人从来不顾场合,经常当着办公室里那些女孩的面训斥我,让我很没面子。因为她的跋扈乖戾,部门里的几个年轻人都恨极了她,我们背地里恶毒地称她为“老咸肉“。

正当我惴惴不安时,却意外地发现,她厚厚的镜片后面的眼睛里,竟然闪过一丝罕见的温柔。她平和地问我:“小X啊,你刚才吹的是什么曲子?很好听。”我没吱声,她又说:“应该是苏联歌曲吧。”这下我倒有点吃惊了,就问:“领导,你怎么知道的?”她说:“我很喜欢苏联歌曲的,在学校时,我用手风琴拉过许多苏联歌曲,所以我一听就知道这是苏联风格的曲子。”听她这么一说,她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就变了。我告诉了她这首曲子的曲名,她说:“你要是有曲子的录音,就拷给我,我以后要慢慢地听。”我答应了,她又叮嘱了我一些工作事项就离开了。

领导走后,我不禁有点感慨,看来这块“咸肉”还不太咸!而一首曲子居然能让这样一头“河东狮”显露出温情的一面,它的魅力有多大啊!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互联网时代,利用网上的丰富资讯,我终于彻底了解了这首曲子的全部。

原来,这首歌曲诞生于苏联十月革命后的二十年代,是一首共青团歌曲,描写了红军战士英勇而浪漫的战斗生活。词作者尼•柯奥尔是贫苦农民出生,原来识字不多,革命的成功使他成了共青团员,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并成了一名诗人。有一次,他听到了一首古老的囚歌,名为《就在西伯利亚亮起了朝霞》,他被这首歌曲深深地感动了,就根据这个曲调填了词,后来作曲家罗•博伊珂又对曲子做了改编,这首歌曲很快就在红军队伍里传唱开来了。

这首歌曲的前半段继承了俄罗斯民歌中的长腔音调,旋律优美哀婉,显得深沉忧郁又空旷寂寥,呈现了辽阔俄罗斯大地所蕴育出的,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沉郁性格特征。后半段,乐曲从忧伤中焕发出了豪迈昂扬的激情,当描写红军骑兵向白军发起冲锋场的面时,歌曲到达了高潮。我们仿佛看到了布琼尼的骑兵战们士挥舞着闪亮的马刀,口中高呼着“乌拉”,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前赴后继地冲向敌人。这种锐不可当的勇气,让我们看到了俄罗斯人性格中的另一个侧面,就是淡然于生死的豁达,和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血性,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战斗民族”!

1999年国内拍了一部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剧中,用无伴奏人声合唱作为片尾曲,较好地还原了这首歌曲的创作意图。歌中唱到:

“远处的营地已点起了灯火,晚霞消失在晴朗的夜空。跨上战马,背起长枪,年轻的骑兵整装出发。

广袤的原野上一片寂静,战士们机警地搜索敌情。黑暗中有刺刀寒光闪烁,他们遭遇上敌人的伏兵。

勇士们高呼着冲向敌群,草原上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一个战士中弹滚下马背,他是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

此后,这首歌曲才渐渐被人熟知。

我听过这首歌的很多版本,最好的还是俄罗斯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演唱,那真是回肠荡气,让人如痴如醉。听完后,那旋律会久久萦绕在耳边,而歌曲传递出的激情,更是熊熊燃烧在心里。

国内的黑鸭子组合也演唱过这首歌曲,但无论是配器还是演唱本身,都远远没有体现出原作的神采和气韵。可是红旗歌舞团的资源一时找不到,只能上传黑鸭子的翻唱,且当聊胜于无吧。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