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道明

我有三把二胡,拉出的曲子见证着时代的变化。

第一把二胡是1966年夏季自制的,一直用到1978年,整整12年。

制作二胡的最大难处是要大蛇皮。那时,生长在黄陂县农村的我,和伙伴们追赶大蛇,腿划破了,鲜血直流。总算打死一条大蛇,剥皮洗净后用酒浸泡两天,晾干后绷在琴筒上。没琴弦,就用两组白线代替。琴弦上没有马尾,就用塑料绳代替,琴杆上的眼,则用烧红的火钳烙。就这样,一把简易的胡琴诞生了。

最初拉出的声音像蚊子叫。时间长了,线上沾了松油,声音也大了些,又被人讽刺说是杀鸡的声音。我们只顾埋头拉琴,终于会拉《南泥湾》《浏阳河》等简单的歌曲了。学校庆祝“六一”,老师选我和海娃上台演奏二胡,我俩用土制的二胡共奏几曲,琴音终了,台下掌声不断,我非常激动。

第二把二胡是1979年买的,用到2017年。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可喜变化。1979年,我家粮食丰收,衣食无忧,我提出买二胡的要求,父母亲一致同意,给了我200元钱,加上我打工挣的百余元,买了一把自己喜欢的二胡。这把二胡的音色、音质都很不错,拉起来很动听。

2014年,黄陂姚集社区成立文艺队,我被聘为文艺创作组长兼二胡伴奏队员。我醉心二胡多年,有了一点功底,《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拉得最拿手。社区表演的曲艺节目《六个婆婆夸媳妇》《宜居姚家集》《村官李天成》在黄陂区电视台播放多次,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的几十个节目,渔鼓、道琴、湖北大鼓都有我的伴奏,有的还获得了区级比赛大奖。进入社区,舞台更大了,我还上了老年大学,与行家高手切磋,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2018年春天,我用了一个月工资加积蓄共计八千多元钱,又买了一把更好的二胡,完全可以拉到五把位(以前只是第四把位),还买了几套二胡教材,由初级到高级的都有。

此生,与二胡结缘,挥弓拨弦,诉说时代心声。感谢伟大的新时代,让我生活得甜蜜充实,也让乡亲们分享二胡的悠扬与动听。啊,永远难忘我的三把二胡!

(作者地址: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