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用舒展流畅的气息、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红河谷》;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节奏,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教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红河谷》;理解并掌握弱起小节。教学难点:歌曲二声部的练习与配合。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风景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同学们猜猜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呢?(加拿大)为什么呢?(有很多枫树)。枫树是加拿大的国树,也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从加拿大的国旗——枫叶旗,我们可以看出加拿大人对枫树的钟爱,加拿大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学习新课(一)初听歌曲:请同学在欣赏时,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歌曲是欢快活泼?还是优美抒情?歌曲优美抒情略带感伤。(二)再听歌曲:那么这首歌曲到底在描绘什么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的情绪再次欣赏。《红河谷》是流传于北方红河一代的民歌,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把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音乐知识讲解请同学们看曲谱,这首优美的歌曲是几拍子的呢?4/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歌曲一共几句?歌曲一共四句,接下来老师演唱,同学们小声跟唱,注意听听每句的开始音是小节的第几拍?(第四拍)最后一拍是强拍还是弱拍?(弱拍)我们把这种从弱拍或者次强拍开始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又称不完全小节。而弱起小节的歌曲,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正好是一个完整小节。学唱歌曲,我们首先学习歌曲主旋律。1、高声部学习(1)老师唱一句曲谱,同学们跟唱一句。(2)歌曲一共4句,一句一换气,请同学们找到换气位置,用“V”标出。接下来我们用“lu”完整哼唱旋律。注意用打哈欠的状态吸气,保持气息的流畅。(3)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填词演唱,注意咬字饱满。2、学唱低声部(1)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一起示范一下?(2)跟着老师一句句学唱曲谱。(3)通过唱曲谱,我们发现有很多同音反复,那同音反复怎么唱准呢,一定提前想到,可以借用手势唱一条水平线。一句曲谱,一句歌词,逐句解决。(4)完整演唱,注意歌唱姿势、状态。咱让**同学用口风琴给大家吹奏低声部旋律帮助大家巩固音高。3、两声部配合(1)两声部都演唱的不错了,让我们配合一下吧。这一排同学搬起凳子往你的右手边移动,这一部分同学为高声部。

这一排往你的左手边移动,这部分同学为低声部。吹奏口风琴的同学帮助各声部稳定音准。(2)通过刚刚大家的演唱,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听到另一声部的声音了吗?你至少听到另一声部口风琴的声音了吧?合唱是仅仅需要自己唱自己的吗?合唱需要大家的配合,就像拔河,要把力气拧成一股绳,一起使劲。我们的声音也需要集中,向一起靠拢,注意相互倾听,同学们至少减少1\3的音量,唱的同时用耳朵去听。我们这一遍用“lu”哼唱,加上小提琴伴奏。(3)太棒了,《红河谷》是一首优美抒情又略带感伤的歌曲,同学们想想咱们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去表现歌曲情绪呢?是中速还是稍快?是较强的力度还是较弱?好,让我们以深情真挚的情绪,用较弱的力度、中速的演唱歌曲。(4)同学们,演唱的非常棒,老师再提一个小要求,请同学们每个句子都唱出一个大的渐强渐弱,而且要连贯,尤其同音反复,力度要逐渐加强(范唱),它不是一首进行曲(范唱),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注意以饱满的情绪,圆润的声音来演唱。三、拓展环节同学们演唱的非常棒,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商量一下,用你们平时制作的小乐器为这首歌曲编配伴奏。老师刚刚看到了好多小组都很有创意,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对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学习,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

让我们再次以饱满的热情演唱《红河谷》。全体起立,这边同学向左转45度角,这边同学向右转45度角,四位吹奏口风琴同学为大家伴奏。同学们注意跟着老师拍手。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老师再见!学情分析初一、9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积极性容易激发,有较好的音乐基础,但年龄较小,对歌曲认识不够深刻。《红河谷》这首歌,高声部学起来较容易,低声部旋律有很多同音反复及四五度跳进,学生较难掌握,所以我将采用口风琴吹奏低声部旋律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巩固音高。在二声部的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来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的方式方法,感受合唱的魅力,并学会在合唱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协作的精神。这节课我将音乐、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以音乐为主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效果分析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能用平缓的呼吸、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红河谷》,并通过二声部的配合演唱,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1、“教”的效果分析在《红河谷》的教学中能够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用边看图片边听音乐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把学生带入作品情景中。在教唱歌曲中,通过唱曲谱、模唱旋律、填词演唱、处理歌曲等教学手段,层层递进,学生的学唱效果显著。

在二声部的合唱配合中,加入了口风琴、小提琴伴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配合很默契,不仅感受了合唱的魅力,并学会了在合唱过程中与他人协作的精神。2、“学”的效果分析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都能掌握二声部的旋律,对合唱非常感兴趣。整堂课学生都很认真,能够按照老师的相关提示来演唱、处理歌曲。在拓展延伸环节,分小组用各小组制作的小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也非常有创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学唱歌曲。《红河谷》是一首在加拿大民歌。描述了移居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歌曲为G大调, EQ \F(4,4) 拍,一段体结构,速度为中速,弱起节奏贯穿全曲。歌曲旋律优美、舒展,以级进为主,偶尔使用跳进,音域适中,适合学生演唱。但歌曲分两个声部,在二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还要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红河谷》,能用平缓的呼吸、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二声部的配合演唱,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评测练习配合演唱两声部,看各声部的掌握情况。小组合作,用各小组制作的小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并演唱二声部歌曲。课后反思《红河谷》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的一首二声部必唱歌曲。怎样上好歌唱课呢?我想还是得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红河谷》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边播放图片、边欣赏音乐的形式,给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加拿大乡村音乐风味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红河谷》是一首二声部合唱,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我采用了唱曲谱、模唱、填词演唱、反复教唱重难点及歌曲处理等多种教学手段,层层深入,以及口风琴、小提琴的加入,都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 效果显著。作为年轻的音乐教师,还要继续仔细研究教材,认真钻研,扎实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课标分析美洲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主要指美国以南直至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即被称为拉丁美洲地区的音乐。拉美音乐的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印第安、欧洲、非洲文化交融过程中形成的音乐风格。《红河谷》是在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广为流传的民歌。这首歌旋律优美抒情,速度适中,音域较窄,适合演唱。而且是一首二声部合唱,在合唱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群体精神及合作能力,符合义务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