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热门二胡曲_笑话热门二胡曲_笑话热门二胡曲

4月的阳泉,清风徐徐,春意正浓。

市十二中音乐教师翟艳婷坐在音乐教室的钢琴前,双手在黑白格间跳跃,音符织起的旋律飞出窗外。而她的思绪,飘出窗外,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午后……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悠扬动听的歌声随着电波传进了千家万户,也唱进了翟艳婷心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翟艳婷还是当时矿一中的一名高中生。闲暇时,她最期待的事便是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专栏《每周一歌》。“中午听完单田芳的评书,紧接着就是《每周一歌》。”翟艳婷说,收音机里播放什么曲目自己就跟着哼唱。时下的每首新歌,她都跟着学,认真把歌词记在本子上,没事了就拿出来翻看。

翟艳婷成为《每周一歌》的忠实听众,甚至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了《每周一歌》的歌曲集,自学简谱。“当时十几岁,喜欢唱歌,也不懂乐理,就是一副大白嗓模仿。” 翟艳婷说。

而正式与音乐结缘,是从一次考试开始的。一天晚自习,学校通知,面向高三年级推送两个音乐专业师范生的代培名额。翟艳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名,学校最终选定了她和另外一个同学参加考试。但是时间紧迫,两人只是当晚由音乐老师临时补习了一下乐理,第二天就匆忙赶往太原参加考试。

熙熙攘攘的考场外,挤满了参加声乐考试的学生。翟艳婷被其他考生专业的歌声深深吸引。同去考试的同学告诉她,他们都是经过半年多,甚至一年专业学习才达到的水平。“考不上便罢,考上了一定要好好学。”当时只有18岁的翟艳婷暗下决心。

当时,翟艳婷有些紧张,甚至在考场上还闹出了笑话。当伴奏老师询问翟艳婷“要唱什么调”的时候,她愣住了,一时有些慌乱。“就是收音机里的调。”她回答得很小声,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影响了成绩。“那时候也莽撞,硬是盯着天花板唱完了整首歌。直到后来经过专业学习才知道《我爱你塞北的雪》是降B调。”回忆起当年的自己,翟艳婷温柔地笑了,眼睛里闪着光。

没几天,专业课通知书下来了。当时推送的十几个学生就考上了两个,翟艳婷就是其中之一。1988年,18岁的她正式考入太原师专,开启了专业的音乐之旅。“抓住在校时间,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刻苦认真学习。”这是同宿舍同学对翟艳婷的评价。每天早上5点半,琴房里总能看到翟艳婷练习的身影。钢琴、手风琴、声乐、二胡……她要用更多的努力来提升专业技能。这也为她日后从事教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翟艳婷走上了教师岗位,成为市十二中一名音乐教师。从输入式的学习状态切换到输出式的教学状态,翟艳婷迅速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她将对音乐的热情融入到教学中,在三尺讲台上播种音乐梦想的种子。而这一行,翟艳婷一干就是30年。她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逐渐体会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音乐教师,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课堂上,翟艳婷弹琴伴奏从不坐着,就是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互动。每节课,她都要在教学日志上认真记下每一组学生的薄弱环节和课堂表现,作为综合评分的依据。“作为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游刃有余,更加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翟艳婷创新课后服务模式,编写乐谱,将不锈钢盆和筷子作为打击乐器与口风琴融合,组织学生进行演奏。“我们喜欢上翟老师的音乐课,特别有意思。”学生们对翟艳婷又敬畏又爱戴。

全国煤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山西省新课程“三优”评比活动教学设计一等奖,市级文艺汇演优秀辅导教师,矿区音乐教案评比一等奖,矿区音乐教育专业比武一等奖……从业30年,翟艳婷获得过大大小小40多项荣誉,撰写过多篇专业论文。她还多次参加企业、学校以及我市各级各类歌唱比赛和文艺汇演。音乐,已经融入了翟艳婷的生命。

如今,她仍在市十二中这片教育沃土上耕耘着,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她的学生走进音乐、欣赏音乐、爱上音乐……顾 超文/图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