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的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 拉赫玛尼诺夫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他的成名作钢琴曲《幻想小品集》(作品3)中第二首《升c小调前奏曲》被誉为杰出佳作而成为世界钢琴音乐文献宝库中的珍品。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这首曲子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结构以及如何演绎此首作品。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升c小调前奏曲》 阐述内容 演绎作品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的一位伟大钢琴家和作曲家,曾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中,钢琴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与他本人是钢琴演奏家有密切的关联。在他的钢琴作品中,除了四首协奏曲、两首奏鸣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两首音画练习曲之外,还有不少受人青睐的小曲。其中《升c小调前奏曲》可以说是与《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相媲美的佳作。

一、《升c小调前奏曲》的创作背景

《升c小调前奏曲》(Op.3No.2)是拉赫玛尼诺夫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后,于次年(即1892年)完成的《幻想小品集》中的第二首。全集5首小品中以《升c小调前奏曲》最为著名。首次演出之后俄国各地的众多钢琴家推崇备至,同时他的名字也因此广为人知。拉赫玛尼诺夫以无比尊敬之情将此曲献给莫斯科音乐学院时代的作曲老师阿连斯基。

二、《升c小调前奏曲》的结构与内容

《升c小调前奏曲》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速度徐缓,4/4拍。

第一部分(第1-44小节)的主题即所谓的“命运主题”,庄重而有力。以慢板起奏的三个音坚定而沉着,带有宣叙调特点,接着转为行板,在较高的音区发出如众赞歌的乐声。据说这一主题是作者受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钟声的启发而写成的。这一主题确实能够使人联想到悠远的钟声和教堂中此起彼伏的祈祷般的颂歌声,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情绪。同时也隐约预示着一个饱受命运折磨、行将死去的灵魂被钟声惊醒。第一段在缓慢、拖沓的节奏中转入中间部。

第二部分(第15-45小节)的情绪是激动的(Agitato),从第一部分沉重缓慢的八度和弦突然变为急促不安的三连音,采用较快的快板,洋溢着幻想般的激情,甚至有一点惊惶。和声走向采用同向反向相交错的手法,并且出现E大调的旋律主题,不安和惊慌好像意味着受命运摧残的灵魂虔诚地向上帝祈求赐福于他,希望上帝挽救他于水火之中。之后和声织体由单音式三连音变成和弦式三连音,弹奏方式也变为双手交替式弹奏,产生的音响更加强烈而粗暴,喻示着无论怎样地哀求哭诉,上显得冷漠而无动于衷。他开始绝望地呐喊,声嘶力竭。

第三乐段(第46-62小节)再现乐段音乐在呈现上一段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暴躁、狂暴。左右手的大和弦奏出轰轰作响的音色,使人联想到教堂的所有钟声被敲响,暗示上帝宣告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揭示了黑暗社会里命运是不能由自己掌握的。无助的哀泣被钟声逐渐淹没、吞噬。当再现段最后缓缓静下来进入尾声时,第(56-62小节)钟声拖着长长的尾音随风飘去,渐飘渐远,渐渐消失,灵魂静止了,停息了,一切变得死一般沉寂,钟声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三、《升c小调前奏曲》的演奏

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织体多样化,因此在演奏方法上必须会运用腕、肘、臂、肩的力量,还须各种奏法的结合。第一部分的旋律演奏时须在指尖支撑的基础上加上臂与肩的力量才能奏处ff的旋律和加重音记号(>)的旋律,而间隔在ff的旋律中间的却是ppp加“-”的软重音记号的和弦,我们就用轻柔而有弹性的腕及前臂力加在指尖上的力量来弹奏这些和弦。与此同时,双手准确又迅速地左右移动,并可伴有抬起与落下的波浪形的小动作,在弹奏这一段时各个部位的关节和肌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但因其速度及织体的平稳性要求我们具有内在的几乎是压抑的紧张度。从声音上听旋律是否很连贯,层次是否很清晰,尤其每个乐句的力度的变化是否明显。主旋律反复出现在低音区,像敲响的大钟的声音传向远方,而在高音区声音是很微弱的,表达一个飘忽不定的灵魂的一种心情的诉说。而紧接着出现的Agitato的中段则与前后段的速度、情绪、织体、及弹奏方法又绝然不同,此时右手要弹出两种层次的音色,只有弹旋律的手指支撑,而另两个手指只要贴键柔和、轻微的弹奏,不需要支撑,需要手腕带动手指,把声音弹连贯,气息要长,一气呵成。弹奏时注意双手换位置时手型要固定,力量贯穿始终。从36-43小节双手交替的和弦,指尖抓住琴键,触键要非常敏捷,声音干净而且平均。再现乐段是全曲力量最强的乐段,每个和弦的声音都要弹的饱满、有力、宽广,情感的投入几乎达到宣泄的程度。

结束语: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是他的早期作品,却将他的音乐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钢琴曲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格,抒情优美的旋律,独具匠心的钢琴节奏。特别是他那宽广华丽的和声构思更是完美地体现俄罗斯传统的音乐风格,形成晚期浪漫主义颇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通向音乐圣殿》赵晓生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钢琴艺术》.1999第2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3]《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最后一位作曲和钢琴大师简介》.《钢琴艺术》.2004第2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4]《浪漫主义后期的俄罗斯作曲家(下)》.《钢琴艺术》.2004第8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5]《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文献(上)》.《钢琴艺术》.2004第4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6]《钢琴前奏曲的历史追踪及演奏探讨》.《钢琴艺术》.2000第6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