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热爱三国史、了解诸葛亮的朋友请进!

我认为诸葛亮没有纳妾的理由:

一:过继侄子诸葛乔

诸葛亮多年“未有子”,诸葛乔就是在他入西川之后去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并经孙权批准之后而过继到名下来的。我们知道刘璋被打败,西川被刘备接管是在三顾茅庐的七年之后,诸葛亮当时三十四岁。不过其后的几年,由于汉中的战争和政局的混乱使得诸葛亮很忙,而且年纪也不算大,估计也没工夫着急这头,所以我认为诸葛乔有可能是在西川政局稳定下来之后,在吴蜀两国闹翻之前来到诸葛亮身边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刘备死后,吴蜀两国重新修好之后来的(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更大),总之,诸葛乔来到西川时,诸葛亮已经四十多岁了。堂堂一国首席辅臣,四十多岁还没有自己的儿子,竟然要去过继别人的,这并不多见,况且诸葛亮并不是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诸葛瞻就是他的亲生儿子),这就令人费解了。设想他若真的姬妾众多,绝不可能乏嗣至此以至于出此下下策!因为退一万步讲,就算黄夫人没有生育,还有其他姬妾,难道个个都不能生育?这绝不可能。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诸葛亮没有儿子也许有女儿啊!没准他之前有过女儿啊!对不起,我认为诸葛亮有女儿的可能性很小,这个我会在第三点里说明。

二:以诸葛乔为己嫡子

古时的嫡子和庶子分界是很明显的,地位悬殊也是很大的。诸葛亮把诸葛乔过继来了之后不是当养子,当摆设,“以观后效”,而是改了他的字,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视如己出一般,对他管教非常严格,期许也很大。可见在有无亲子这一方面,诸葛亮已经看得很淡然了。试想没有儿子之前他都可以不纳妾,现在儿子都有了,还犯得着纳妾吗?何况家国天下的重担已经压的他喘不过气来,我估计黄夫人都很难见上他一面,他还顾得上纳妾吗?诸葛亮他有那个美国时间吗?我很怀疑。

三:我认为诸葛亮没有女儿

正史《三国志》中没有提到诸葛亮的女儿,裴松之的注释里也没有。这并不奇怪,因为女孩子不被写进史书本来就不奇怪。但我们要注意到:寿志裴注里头对不少三国人物的子女情况都是有交代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就不说了,其他人物如荀彧、周瑜、辛毗等也都有记载。举周瑜为例。陈寿特别写道:“瑜二男一女”,而且对这三个孩子的婚配等情况也作了介绍。对周瑜尚且如此,为什么对诸葛亮不一视同仁呢?何况陈寿这个在蜀国待了半辈子的人对蜀国的情形应该更熟悉才是。而且陈寿对诸葛亮的记述是不惜笔墨的,甚至专门为他编了一个集子,他没有理由只给诸葛乔和诸葛瞻作传而对诸葛亮的其他子女只字不提啊!

2 【求同存异】我坚持认为诸葛亮没有纳妾的原因(一家之言~)

更何况如果诸葛亮真的有女儿,那我想他女儿要嫁人的话也应该是与皇家结亲吧?诸葛瞻后来不就“尚公主”了吗?瞻儿若真有姐姐或妹妹,我想不嫁皇子也会嫁宗室,至少也会是西川显贵或诸葛亮同僚之子吧!诸葛亮没必要像贾诩那样夹起尾巴做人,不会随随便便把女儿打发掉,而且他们诸葛家历来也没有这个传统,既然这样,何以寿志裴注里对此只字未提呢?而且其他史书上也没有提到瞻儿还有其他的亲兄弟姐妹,所以我认为,诸葛亮只有瞻儿一个亲生孩子。这更证明了诸葛亮没有纳妾,因为瞻儿是在乔儿来西川之后出生的,他的出生我认为是黄夫人偶然有孕罢了。因为黄夫人如果是正常出阁的话,此时也最多四十出头,生下瞻儿不稀奇。

这里说下,我认为野史里的记载并不可信。清代离三国已很遥远,那不一定靠得住。举个例:民间盛传苏轼有个美丽多才的妹妹苏小妹,还嫁给了著名才子秦观,什么“苏小妹三难新郎”说得跟真的似的,可事实上呢?苏轼既没有这么一个妹妹,苏家也没有和秦家联过姻。苏小妹这个人物只是由于老百姓对苏轼的喜爱而衍生出的一个人物,她是才情俱佳的苏轼一个美丽的倒影、一个多情的侧面,同样,野史中的诸葛怀和诸葛果也是由于老百姓对诸葛亮的喜爱而杜撰出来的。老百姓大概觉得诸葛亮这样一个人应该绿树成荫、儿女成群、子孙不息吧!于是诸葛亮又多出几个子女来,我又何尝不希望这样呢?但这只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美好的愿望罢了,不能当真的。

四:从裴注中寻找蛛丝马迹

我们读《三国志》时会发现,当陈寿为诸葛瑾作传写到他的儿子时,裴松之加了一条注:“(瑾)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但是在给诸葛亮作传写到诸葛瞻时,裴松之却加了一条引自《襄阳记》的文字:“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设想如果瞻儿真是小妾所生,那么这个事情即使惜墨如金的陈寿忽略不记,裴松之在作注的时候也应该顺带点一下,因为这个女人毕竟是诸葛瞻的生母;就算裴松之也不提,那他也不该特地在此处注上一条有关黄承彦跟诸葛亮提亲的往事啊!既然注在这个地方,就不会没有联系。原因很明显:黄承彦就是诸葛瞻的外公。否则这条注释就显得莫名其妙了。

五:所有现存史料都找不到有关诸葛亮纳妾的记载

搞历史的人都会讲两个原则:一是野史不可取,二是孤证不立。没错。可正史中没有的东西,我们有时候就只能凭借野史了,只要这野史不是一家之说,不是“孤证”,姑且借用一下也无妨……但是叫人“为难”的是无论是野史、〈诸葛氏族谱〉,还是一些笔记小说之类的东西,都没有有关诸葛亮纳妾的记载,民间传说也没有(民间传说只有关于他和黄月英的),这就值得注意了。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是少有的一位连一条“蜚闻”都没有的名人,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八卦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同爱好,更何况还是针对诸葛亮这样的“名人”。我们都知道,赵云有拒纳樊氏的故事,关羽也有屡求秦妻的事情(皆见裴注),其他许多人,如曹操、刘备、孙权、周瑜甚至荀彧的儿子,寿志裴注里对他们的妻、妾情况都是有记载的,可诸葛亮这样一位令陈寿不惜浓墨重记述的人物,没有一处提到他的妾室,裴注里也没有,其他史书上也不见记录,甚至连一条有关他的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都没有,和一些蜚闻众多的名人一比,不得不令我相信诸葛亮他确实不存在纳妾的可能了。

以上便是我坚持认为诸葛亮没有纳妾的几点理由。

而认为诸葛亮纳过妾的人往往只有一条理由,即诸葛亮给李严的信中提到的“妾无副服”四个字。他们认为古时妻是妻,妾是妾,不可混用,而“妾”字只有在作谦称时才指自己,如“妾身”、“贱妾”,作第三人称时只能指“小妾”。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但也不尽然。语言这个东西,定义是一回事,用起来却是灵活机动的,古今中外皆如此,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试举《史记·管晏列传》为例。司马迁在描述晏婴生活简朴时特别写道:“(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什么意思?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就是说晏婴一家人吃得很简单,而晏婴的小妾也不穿丝绸衣服。可这么理解我觉得很别扭,难道晏婴的小妾生活很朴素,他的妻子反而很奢侈吗?我们都知道晏子的正直与简朴是出了名的,连一向鄙视政客的孔子都对他赞叹有加,司马迁还特别把他和管仲并列作传,这样一个人,会对妻妾搞双重标准吗?说不定他自己在家穿的都是麻布衣服呢,何况妻妾?既然不是双重标准,那为何只谈“妾”不谈“妻”呢?难道晏子的小妾比他的妻子更值得载入史册?所以我认为“妾”字在这个地方并不当然就是确指他的小妾。对于诸葛亮的那句“妾无副服”我们同样可以这么理解。

如果您非要咬文嚼字也无妨,我们可以从“妾”字的释义来说。

“妾”字有三种解释:

1. 女女仆。

2. 男子在正妻之外娶的老婆。

3. 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第三种显然排除掉了。那么,无论是“妾不衣帛”还是“妾无副服”,取第1和第2两种解释都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这不符合人之常情。你想,司马迁是在写《史记》为晏子作传时提到的这个“妾”字,而诸葛亮是在写给同僚的信函里说起自己家庭时提到的这个“妾”字,他们何以通通避开妻子不谈而首先就把小妾甚至婢女抬到字面上来了呢?难道晏子也好,诸葛亮也好,他们的“妻”就真的不如“妾”,甚至不如“婢”吗? 况且,司马迁要“表扬”晏子也好,诸葛亮要“表扬”自己也好,在这里,抬出“妻子”比抬出“小妾”更具说服力吧!因为妻和妾的地位毕竟是很悬殊的,小妾穿得朴素不见得全家都朴素,小妾生活简朴不见得全家都简朴吧!那为何通通不谈他们的妻子呢?难道他们的妻子就那么不值一提吗?所以,很显然,我们读古书不能望文生义,有时候还真得结合实际情况,结合人之常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以及写信人的动机来分析。这是诸葛亮写给李严的信。诸葛亮和李严的关系并非那么融洽,因为李严这个人多少有些心术不正。但诸葛亮考虑到李严和自己一样同为托孤重臣且正值用人之际所以一直没跟他撕破脸,而且每每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召李严。诸葛亮写自己“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不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清廉,主要还是想给李严提个醒,让他端正思想,和自己一样做到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为先帝未竟的事业无私奉献。出于这样的用心和动机,诸葛亮怎么会在信中流露出自己在家庭生活方面对妻和妾的不同待遇呢?或是显示出他的小妾深明大义而妻子反而有奢侈铺张的嫌疑呢?

再说哪个简朴之家会养小妾呢?我只听说古时候的士大夫们一旦生活陷于窘困(或丢官或遭贬)都会遣散家中的侍妾、歌姬和奴仆,因为再无那个“余财”来豢养他们了。诸葛亮家的日子并不宽裕,会去养小妾?我看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总之,说“妾无副服”中的“妾”就一定指诸葛亮的小妾,我觉得不通;凭“妾无副服”四个字就咬定说诸葛亮一定纳了妾,我也觉得不可靠;而仅凭这四个字就作为诸葛亮纳妾的证据,就更是欠充分了。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的作品赏析

第六章 对弈学权变

诸葛亮一惊,猛地回过头,那儿站着一个老人,身上套着一件灰不溜秋的夹袄,里边的麻絮绽开了,一片片热烈地冒着头,正静静地凝望着他。

诸葛亮的惊愕转眼变成了喜悦,他跳了起来:“你果然在这里!”

这位老人便是昔年角门外的老乞丐,他慢慢走近:“雨大,避一避。”

“老先生这一年多去了哪里,我可想你呢!”诸葛亮激动地说。

老人漫不经心道:“天下大乱,能去哪儿,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诸葛亮心中一震,他乍然想起过去老人在奉高家门外的一席警语,他说道:“老先生过去说,若是遭到大变,再来求教你,我如今可否求教?”

老人反问道:“你而今经历了?”

诸葛亮难过地说:“家父亡故,举家搬迁,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老人长叹:“不凡之人,必历不凡之事,上天酷烈之处正在于斯,然不历艰难,何能成就伟业,不砺心智,何能彪炳青史。”

他背身走开一会儿,回来时抱来一堆物件,依旧是那方十道棋盘,两只破口的陶碗,说道:“当日那局棋还没下完,今日补完吧。”

诸葛亮立刻懂了,他拱手道:“请先生执白。”

老人毫不推辞,拈起一枚白子定在中央天元。

诸葛亮见老人举手落子,而没有像习惯上的围棋开局一样,在四边星角上交错放置一枚黑白子,他忍不住提醒道:“老伯,你没有落势子。”

老人不理他,只把盛黑子的碗推过去,拢起了袖子,懒懒地等着诸葛亮落子。

诸葛亮无奈,只得破除成规,硬着头皮接过第一招,可才落得三五

子,便大感困惑。那老人布局极怪,诸葛亮无论在哪一处落子,老人必定在相对的一隅落子,角对角,边对边,仿佛在黑子之前立了一面镜子,每一子都投射出去一个相反方向的影像。

诸葛亮从没见过这种怪招,不免有些手忙脚乱,等他意识到老人是在模仿他的思路,想要出征子救全盘时,可惜棋枰偏又只有十道,变招来不及施出,行至终盘,竟是惨败。

他沮丧地说:“你这是什么怪棋,我走哪里,你便走哪里。”

老人依旧没精打采地拢着袖子:“弈无常局,法无常法,我不是在模仿你,而是你没有变。”

诸葛亮微微一震,他略一思索:“可否再弈一局?”

老人不言声地把陶碗一推:“选黑选白?”

诸葛亮仍然选了黑子,老人还是举手一定,当地落在中央天元。这一次诸葛亮格外小心,每一着都细细思量,防着老人再下模仿棋,可那老人似乎比他还谨慎,俨然摆出了小心翼翼的防守姿态,竟被诸葛亮围得只剩下几口气,黑子中腹渐次开阔,眼见便要一统江山。

老人不慌不忙,粗糙灰黑的手掌掂量着一枚白子,慢悠悠地落在黑子形势最好的中腹,便是这一子之后,形势忽然逆转,白子的征子不停地拐羊头,中腹的黑子顷刻间土崩瓦解,不得不在中盘告负。

连输两盘棋,且两番布局全然不同,诸葛亮对老人又是佩服又是难以置信,他诚恳地说:“老先生,这两局棋能教给我吗?”

老人慢条斯理地清理棋枰:“棋如排兵布阵,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不同,时不同,则法不同,行不同,拘泥成法,必败无疑!”

诸葛亮恍惚明白了什么,又恍惚迷离了什么,他恳求道:“我能再和你下一局吗?”

老人收着棋子,淡淡地说:“过犹不及,今天到此为止。”

诸葛亮还愣着不走,那老人又道:“雨停了,你不回家么?”

诸葛亮猛然惊醒,抬头看天,果然是雨收云散,而天色向晚,眼见时辰不早,他不得不归家,可又舍不得离开,往前踏了一步,又回头恋恋不舍地说:“明天你在这里么?”

老人不答,只抚着棋盘盯住他,诸葛亮忽觉得老人的眼睛莹然生动,仿佛一盏璀璨的明灯,一直亮到了心底。

用二十年的心血去完成一个梦

1996年4月5日,15岁的若虚在语文周记里写下一句话:我有一个愿望,将尽一生的努力,来书写诸葛亮的传记小说。 最近两三年,若虚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打击和伤痛,但是,为诸葛亮作传的梦想,正如她自己所说,“一直在路上,从未曾放弃,哪怕一天”。 而若虚迷恋上诸葛亮到底有多久?“如果是从三国演义电视剧开播算起,那得有十八年了,如果从看三国演义连环画算起,那得有二十年了。” 此后的二十年间,若虚像着了魔一般,尽其所能地疯狂搜寻关于诸葛亮的一切,若虚生活的西南小城很偏远,资讯不发达,不放过丝毫点滴。初中时,她发现同学有一本诸葛亮的《将苑》,可惜不肯借,若虚只好求她带到学校去,每天课间时分,若虚就抽空抄录下来。上大学以后,若虚去学校借来积满灰的三国史书,图书馆的老师看她借这种没人看的书,满脸都是困惑,借来后除了阅读,依然是抄录,甚至用白纸摹下上面的诸葛亮南征地图,当时还收藏了一期《中国国家地理》,只因为上面有一张标明三国著名战场的地图。 二十年后,若虚从当年的脑残粉,成为了到现在也许是最了解诸葛亮的人。在某著名教授撰写的《中国历史的教训》关于诸葛亮的一章中,若虚仅看了一遍便能从学术角度找到了至少四处硬伤。

在漫长的准备期间,若虚翻阅与三国史和诸葛亮直接相关的书籍共46种,其中古籍19种,今人著述27种,另外像诸子百家之类汉代人物的必读书,“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因此五经是汉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诸葛亮自然会读,加上他的法家根基,所以法家典籍也不能放过。” 为了了解诸葛亮生活的时代,若虚啃读起了连史学专业人士都大感头疼很少触碰的秦汉简牍文献。“我这里收藏的关于秦汉简牍的书,还有张家山汉简,里耶秦简等,上次读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研究论文集,虽然说的是西汉初年的律令,却是延续自秦法”。若虚说,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把那些你原本不懂的疑问统统解出来,还原给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答案。 为了完成少女时代的梦想,若虚不仅坚持了二十年,而且做到了极致。 积年累月的资料准备和笔耕不辍后,终于完成初稿后,若虚闪过第一个念头是,“我一定会重新修改”。因为若虚自称是个“有强迫症的怪人”,“写过的文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嫌弃,然后必须经过多次修改”。 于是,从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若虚修改了五次。而就连若虚也没有想到,她又在编辑的建议下将书稿重新修订了两遍。 若虚原本在新浪博客连载这部小说时,两年不到已经积聚了近五十万访问量的人气。

不少铁杆粉丝得知小说即将修订出版后,在出版商读客的微博中纷纷留言询问预售日期和渠道,很多人表示:这是一部用生命写出的神作。 若虚身边的人都知道这话并不夸张,二十年来,诸葛亮已经几乎成为这个女孩儿的生命寄托和生活意义。 七年前,她曾清晰地梦见了诸葛亮的脸庞,她深信那就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而12年10月16日,她最近一次梦见的诸葛亮,竟然是他的遗骸。那时她处在人生的低潮期,曾发了一条微博要去定军山守墓,没想到竟然在梦中应验了。 她曾两次专程从贵阳远涉千里去陕西汉中定军山的武侯墓,只是为了在丞相长眠之处停留一会儿。而她本人也因为小说和执著,也在网上诸葛亮粉丝群体中拥有了许多自己的粉丝,被成为“若虚大大”。因为关于诸葛亮的一切,从军国大事文韬武略,到生活细节锅碗瓢盆,若虚有问必答,无所不知。她曾以一篇短文考证出诸葛亮是四川火锅底料发明人,如果在学术界,应该是一篇填补空白的重大成果了吧。

如果诸葛亮和曹操是女生……

如果你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的话,诸葛和曹操都是地方豪绅的代表人物:家世好能力强。要是女的估计是个有野心的人就会争;如果从小说的角度来说,那故事会更多,不过这要看作者怎么写,要是大陆这些编剧就百分之九十九写成肥皂剧了

穿越三国男主诸葛亮

一个现代女孩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动荡不安的三国时期,在这个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年代,她遇到了诸多历史中有名的大人物,从此三国的一切将开始和她息息相关,董卓因她一舞倾心,吕布为她绕指柔,曹操愿同她坐拥天下,赵云默默的守护,诸葛、曹丕更为她痴心十年……江山分外妖娇,美人更添风骚,是前缘还是宿命?且看小女子关琳如何改写三国历史!

书名:《你是我的狐狸》

简介:本小姐不就是想做个梦神吗?不想却被周公那老头骗回三国,打赌若我改变了诸葛亮的命运这梦神的位置便由我来接任,于是来到孔明身边做了个盗版夫人,结果阴差阳错害死了正版老婆,妈呀~我就注定是个爱上这个比我大千岁的毒舌男了…… 在这个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的日子里,女扮男装还得和某人吵吵闹闹过着小日子… 哎~做女人真难,做不贪心的女人更难~

三国杀神诸葛亮孟章诛邪需要多少燕翎羽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改革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1]

能力设定

技能

技能名称

技能描述

七星

游戏开始时,你将牌堆顶的七张牌扣置于你的武将牌上,称为“星”,然后你可以用任意张手牌替换等量的“星”;摸牌阶段结束时,你可以用任意张手牌替换等量的“星”。

狂风

结束阶段,你可以移去一张“星”并选择一名角色,然后直到你的下回合开始之前,当该角色受到火焰伤害时,此伤害+1。

大雾

结束阶段,你可以移去任意张“星”并选择等量的角色,然后直到你的下回合开始之前,当这些角色受到非雷电伤害时,防止此伤害。

注:雷电伤害有“雷杀”,张角的雷击,以及延时锦囊闪电三种。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