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同名专辑: 《黑色幽默》《龙卷风》

范特西: 《爸我回来了》《安静》《双截棍》

八度空间: 《分裂》《最后的战役》

叶惠美: 《双刀》《同一种调调》《爱情悬崖》

七里香: 《七里香》《搁浅》《乱舞春秋》

十一月的萧邦: 《珊瑚海》《枫》《逆鳞》

依然范特西: 《菊花台》《夜的第七章》《迷迭香》

我很忙: 《牛仔很忙》《青花瓷》《无双》《最长的电影》

魔杰座: 《龙战骑士》《说好的幸福呢》《兰亭序》《魔术先生》

跨时代: 《说了再见》《雨下一整晚》《我落泪•情绪零碎》

单曲: 《轨迹》《断了的弦》《千山万水》

对钟兴民老师,我是久仰大名,但在查找资料时看到列表里的这些歌曲时,仍然要啧啧称奇。如果说洪敬尧老师编曲的作品格调很高,但在传唱度上稍差,而林迈可老师编曲的作品传唱度很高,但欠缺了一点格调的话,那钟兴民老师的作品就很好地兼顾到了这两点。看看他的作品,你要传唱度高的歌曲,他可以拿出《龙卷风》《七里香》《轨迹》,你要格调高的作品,他可以拿出《双刀》《逆鳞》《夜的第七章》。挑剔的歌迷还想要格调又高传唱度又高的作品,没关系,钟兴民老师照样能满足你的胃口。《双截棍》和《青花瓷》这两首歌,一首前卫、摇滚、风生水起,一首古典、抒情、炊烟袅袅,一刚一柔,刚柔并济,保证能让各位赞叹一句:哎呦,不错哦!

周杰伦的歌曲一般被歌迷分为三大类:快歌、慢歌和中国风。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风不能算是单独的一类,最起码不能与快歌和慢歌并列成为第三类。因为,中国风的歌曲里也有快有慢——虽然个人认为只有慢板中国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完全可以分别归类到快歌和慢歌的范畴里去,但中国风的歌曲对于周杰伦的意义太重大了,所以这种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也有其道理。在三巨头当中,只有钟兴民老师在这三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快歌有《双截棍》,慢歌有《七里香》,中国风有《青花瓷》。以这个标准来审视洪敬尧和林迈可,就能发现他们二人各自的短板。当然,必须承认洪敬尧和林迈可也是非常全能的编曲人,但要同时达到上面这三首歌的高度,他们二人各自都有一点欠缺。所以,钟兴民不止做到了样样通,还做到了样样精。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他是华语编曲届的头号人物。

上面说钟兴民老师在三个大类都达到了顶峰。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大类分得再细一点的话,就更能看出钟兴民的全能。快歌方面,《爸我回来了》是嘻哈说唱,《夜的第七章》是古典结合说唱,《牛仔很忙》是美式乡村民谣,《逆鳞》是嘻哈结合电子。慢歌方面,有R&B抒情的《龙卷风》,有爵士味道的《迷迭香》,有抒情摇滚的《枫》,还有直接抒情的《安静》。在中国风方面,他不仅能拿出《菊花台》和《青花瓷》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慢板抒情中国风,还能拿出中国风结合重金属摇滚的《双截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雨下一整晚》,这首前半部分是吉他抒情,后半部分转为中国风的歌曲,几乎完全是靠编曲撑起来的。说句题外话,在《跨时代》这张专辑里,这首歌被放在了正中的位置,即11首歌的第六首,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而这首歌也是最能体现《跨时代》这张专辑主旨的一首。

钟兴民老师对旋律的掌控,和周杰伦是一个档次的,所以,他编的歌曲,单独听伴奏都觉得特别悦耳。如果仔细去听他给周杰伦编的歌,会发现几乎所有歌当中都穿插着弦乐,有些是前奏,有些是间奏,有些就是歌唱时的伴奏,所以钟兴民才被很多人称为弦乐大师。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钟兴民的编曲风格了:擅长弦乐,能够对各种乐器进行复杂的编排,可以驾驭各种曲风,且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有时候还有神来之笔。

比如《菊花台》这首歌,里面既有吉他、大提琴、小提琴、钢琴这样的西洋乐器,又有古筝、琵琶、葫芦丝这样的民族乐器,十八班兵器同时上场,完全是交响乐队的规格。其实钟兴民编写前奏的水平比之林迈可也不遑多让,比如这首歌的前奏就是由大提琴演奏的一段弦乐(似乎是由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的)。大提琴虽然是西洋乐器,但是很有东方韵味,放在中国风的歌曲里非但不违和,反而有一种别样的美感。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里,就把由马友友演奏的大提琴曲作为主要的电影配乐,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钟兴民编写的大提琴弦乐,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进入主歌部分,吉他上场,进入副歌部分,古筝也上场了,此外还加入了打击乐器。副歌结束,进入间奏,间奏是两小段一样的旋律,不同的是,第一小段主要由古筝演奏,第二小段在此基础上还加上了弦乐,但仍以古筝为主。这样就起到了区分层次,加强过渡和增强情绪的作用。不得不说这样的编排十分巧妙。进入歌曲下半部分,各种乐器的声音都有所加强,唱得也更加用力,终于在第三段副歌达到了高潮。整首歌曲的最高点在“你的影子剪不断”的“断”字上,之后的“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就是急转直下的归于平静。这段副歌的后面是歌曲的尾奏,而这段尾奏里的一种乐器就是我说的神来之笔,这种乐器就是云南的葫芦丝。钟兴民能够想到把葫芦丝应用到流行音乐里,绝对是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葫芦丝的音色婉转悠扬,完美地契合了这首歌的意境。尤其是,这段尾奏的内部还有强弱变化,更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属画龙点睛之笔。再补充一点,我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一种说法是这种乐器并不是近年来逐渐走红的葫芦丝,而是一种更加冷门的乐器,叫巴乌。很惭愧,之前我都没听说过这种乐器。但从网上查到的资料来看,巴乌和葫芦丝是“姊妹乐器”,音色非常接近。我无法确定到底是哪一种乐器,所以把两种说法都列出来,但采用了“葫芦丝”的说法。

《菊花台》的编曲集中体现了钟兴民老师的编曲风格,所以我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他获得金曲奖最佳编曲奖项的《双截棍》和《布拉格广场》也很值得一说。其实,他没有获奖的一些编曲作品也很值得一说。

钟兴民老师从同名专辑开始和周杰伦合作,一直到第十张《跨时代》。期间,他凭借和周杰伦合作的两首歌获得了金曲奖的最佳编曲奖项,此外还入围了三次,从专业角度看可以说是和周杰伦最合拍的编曲人。即使不去看各种奖项,从歌迷的角度看,他也是三位编曲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但很遗憾,他和周杰伦在《跨时代》之后就不再合作了。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两位当事人才知道了。钟兴民自己说是要退位让贤,是真是假,旁人只能是猜了。

钟兴民老师作为全能编曲人,可以说几乎没有短板。如果非要说,可能就是他不一定能玩转“滋滋滋”的电音。不过,这种电音不太受歌迷待见。所以,这块短板可以说是非常之短了。

最后,列举10首个人认为钟兴民老师编得最好的作品:《龙卷风》《双截棍》《最后的战役》《七里香》《枫》《菊花台》《夜的第七章》《青花瓷》《雨下一整晚》《轨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