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二胡保存曲谱的软件_经典二胡音乐_怎样保存好听的二胡曲

刘文金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天才作曲家、指挥家、国乐大师,2013年6月27日不幸病逝至今已三年了! 这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带来不可估量损失的巨人的仙逝,三年来, 每当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谈起大师生前的业绩、谈起大师生前的为人、尤其是当人们的心中黙念起大师所创作乐曲中那些沁入肺腑的旋律和神韵时,仍然还是处在深深的、沉重的、无可名状的悲痛之中;还是为祖国音乐文化宝库中失去这么一个巨人、祖国民族音乐事业失去这么一个天才而无限地惋惜、留恋和哀伤!

大师在我国民族音乐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在当代民族音乐曲作、尤其二胡曲作上具有首屈一指、无出其右的地位。在他漫长、光辉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雪山魂塑》等等一批二胡名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史上一座座为世人永远景仰垂范的丰碑!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我国二胡艺术、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发展进程,就不难发现:刘文金先生的成功创作及其不朽的作品,为我国二胡艺术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页,竖起了一座座新的里程碑!我与大师生前有过一段交往,尤其是大师为我的拙著《音海琴韵》题写书名,而且还是大师平生唯一的一次为同仁题写书名,尤为使我受宠若惊、没齿不忘。为了深切缅怀这位天才大师的仙逝,特撰此文,以志纪念。

我国的胡琴最早起源于隋、唐时期,那时是泛指西域少数民族地区及外国传入的弦乐器,主要指琵琶、五弦、箜篌等弹拨乐器。到了唐以后拉弦乐器渐见端倪,故胡琴又转而用来专指拉弦乐器。[北宋]陈旸《乐书》中载有本出于胡乐的二弦拉奏乐器——奚琴;沈括《梦溪笔谈》中另写有“马尾胡琴随汉车”的诗句;至元,拉弦乐器也就逐渐定型了。据《元史·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以马尾。”明代以来,随着各地方言的显明与戏曲音乐的繁荣,开始出现各式各样、各具特点的胡琴变种,胡琴也就成为拉弦乐器群的泛称,成为我国乐器中的最大宗。

到了近、现代以来,一种被称为“南胡”的胡琴乐器渐露头角,这就是今天二胡的前身。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江阴的周少梅,创始了上、中、下三个把位指法的变换运用,以及定弦变化出现几个调性的运用,这使当时的胡琴突破了仅为戏曲伴奏的桎梏,向着独奏乐器前进了一大步。而真正使二胡成为一件出色的独奏乐器的是,近、现代著名的国乐大师刘天华。刘氏创作的十大二胡独奏曲成为了二胡历史上第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与刘氏同时代的国乐演奏大师华彦钧(阿炳),其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等曲,也成为了二胡一个时代的标志。至此,二胡作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的地位已经被确立。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二胡艺术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刘天华与华彦钧的二胡曲大部分是运用do.sol定弦的D调性与sol.re定弦的G调性来演奏的,如刘天华大部分乐曲运用D调性之外,《独弦操》《烛影摇红》运用了G调性以及《光明行》中出现的D、G调性的互转,而其它定弦与调性的运用几乎没有。不过在周少梅的时代也已见端倪,如周少梅的《梆子娃娃调》(又名《耍孩儿》)、《柳摇金》用的就是F调la.mi定弦。而后运用F调la.mi定弦较早的有曾寻的《拉骆驼》、骆季超的《乡音》、朴东生的《在草原上》、俞鹏的《织女之歌》《咏怀曲》《d小调即兴曲》、张季让的《织女之歌》、刘北茂的《欢送》、蒋风之的《汉宫秋月》,等等。

运用C调re.la定弦较早的有刘北茂的《独弦曲》、曾加庆的《赶集》《山村变了样》;运用bB调mi.si定弦较早的有刘北茂的《千里淮北赛江南》等,另还有运用fa.do定弦A调的,周少梅《夹忆虞舜》就是用此调演奏的。总之,调性运用的扩大对于二胡这种仅张二弦的、音域不很宽广的乐器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标志着二胡乐器本身适应性的不断增强,乐器及乐曲表现力的不断提升,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但二胡创作却始终还是停留在对一些民歌音调的改编上而未有突破!直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二胡独奏艺术的创作才开始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无论在作品题材的广度与深度方面,还是在演奏技巧发展与运用方面,都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些作品的民族风格更为强烈,个性特征更为成熟,音乐形象也就更为生动,因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尤其是一扫了旧时二胡曲那种囿于个人情怀的圈子之风,而是着力于表现新社会新事件的广阔题材。这就是刘文金的《豫北叙事曲》与《三门峡畅想曲》的横空出世!以及随后的80年代创作的《长城随想曲》和新世纪创作的《雪山魂塑》等等。在我国二胡创作的不断新尝试与新探索中,刘文金的的一系列作品,可以说都是引领风骚,一马当先,始终没有偏离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更没有像有些所谓的“前卫”作曲家,离经叛道、曲意标新立异,脱离传统、脱离人民、脱离生活,无视我们民族有数千年优良传统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专门去谱写一些使人听了之后莫明其妙、不知所云的音乐作品。而刘文金的创作理念始终是正确的,他的创作态度始终是严肃的——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时代负责!他的作品永远是时代的音符与人民的心声!

1959年,刘文金还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年他创作了由钢琴伴奏的二胡独奏曲《豫北叙事曲》,翌年,他又创作了《三门峡畅想曲》。由于他具有比较雄厚的生活与民间音乐基础,将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熔铸在热情洋溢的音符之中,而且成功地“洋为中用”,很好地借鉴了西洋作曲技巧与手法。他在创作这两首乐曲时,没有采用常见的民歌音调加变奏等流行的手法,而是在认真地捕捉生活中真实情感与时代特点,运用与彰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民族音调和戏曲音乐一些独特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并且也成为在中国二胡史上传世之经典作品,打破了多年以来二胡创作的沉闷性,为二胡音乐的创作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途径,为后来的二胡曲作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豫北叙事曲》创作于1959年,乐曲满怀深情的叙述,充满激情的向往,曲情显得特别亲切而感人。乐曲由四个段落组成:(一)段主题运用了二胡较少用的C调(re—la弦)呈示,【中板】节奏稍慢,旋律比较平静主题带有明显的叙述性和回忆性。主题乐句是由三个乐逗组成。前两个乐逗是反向倒转关系,后一个乐逗是前两个的结构综合。音调上后一个乐逗则是前两个乐逗的下四度移位,这样构成较特殊的单数乐逗组合句式。而后,加花重复的主题似乎是在回忆叙述时加强了语气。这一主题看来朴素而平静,但是,从后面的发展旋律中可以看出,它实际上隐伏着乐思发展的更大空间。接着,是与上述主题结构长短相同的对句,音调是下四度的自由变奏,似乎这时在叙述时略带着叹息的成分。接下去在情绪层层推进后,才渐渐平静地下来进入第二大段。

(二)段转为D调(do—sol定弦)的【快板】,情绪兴高采烈,其音调显然带有陕北的风格特征。这种商、徵调式交替的音调,充满了黄土高坡的那种粗犷与激情,说明作者具有广泛的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在广博的民间音乐中加以提炼取精。而后又是加花加双重复,中段则明显具有北方梆子腔如秦腔、豫剧等的音调,更为爽朗和明快。尤其是戏曲【摇板】的节奏最为煽情,同时吸收了二股弦、坠胡、大雷等乐器上的演奏技巧,表现力更为深入、丰富。在此音调的前后,另运用了反拍节奏也颇为轻松活跃。整段应用了加花变奏、摇板节奏、垛句式的对句、反复递减等手法,犹如一泻千里的黄河之水,感情酣畅、淋漓、奔放,充满着激情。(三)段又转回C调,是节奏自由的尽情发挥情感的段落。开始运用了衬音发展手法,然后是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快奏与八分、四分音符节奏的交替,表现了情绪上的层次变化,灵活而细腻。接着的华彩段落则是主题核心音调的自由伸展,充分发挥二胡的演奏技巧,使乐思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四)段是再现部,乐曲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情绪上也转为欢快。说明此曲主题旋律的可塑性较强,内涵较为丰富,音调充满张力。因此,既具有叙事性的一般功能,又具有情感发挥的内在能量。通过速度、力度以及演奏技巧上的发挥,能表现出多种的情感来。最后采用了休止符与钢琴式自由节奏的经过句,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三门峡畅想曲》创作于1960年,乐曲以热情奔放的笔触,满怀自豪与喜悦的心情,讴歌了修建三门峡水库的恢弘场面和炽烈的劳动热情,同时畅想着水库建成后给人民带来的欢乐和幸福。乐曲由六个段落组成:(引子)由二胡F调(la—mi定弦)内弦的最低音开始,通过两个连续的五连音,横跨几乎达两个八度,一下子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黄河中游著名的峡谷:滔滔黄河之水天上来,以那汹涌澎湃之势撞击着河床上坚硬的岩石,由此分成三股急流。这个大跨度向上冲击的旋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气势磅礴地展现了这一天下奇观。而后,运用三组渐层趋低的衬音奏法,似乎是急流遇到岩石分成很多细流,逐渐退下回流使河水恢复到基本的平静状态。整个引子给人以波澜壮阔的印象,极具耳音冲击力。在引子旋律速度自由辽阔地展现后,(一)段是主题的呈示,调性比引子高大二度为G调(sol—re定弦),使主题的呈示更为醒目。而主题旋律则具有劳动号子矫健爽朗的精神气质,运用活跃的舞蹈性【快板】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充满劳动热情的号子节奏。(二)段是对比性的抒情段落,似乎是人们在劳动间隙之余,一边擦着汗水,一边喝着汽水,心中充满着劳动工作时的自豪感。这一歌唱性的进行曲风的旋律比较开阔流畅,还运用了下属调式的对比,使旋律有了一种明亮的舒坦感,使爽朗抒情的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三)段转回到F调,这样又使旋律一下子柔和起来,像是大嫂们来慰问劳动大军来了,展现了人们亲切、温和生活的一面。这里作者显然是吸收了西洋大小调的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段转入了下属bB调(mi—si定弦)抒情的【中板】。速度较缓慢旋律委婉而略带悲情,似乎是对过去生活的深情回忆。其间旋律涌动的层次非常分明,运用小六度、小七度上下翻转,乐思层层上推,然后再渐渐地平静回落下来。(五)段是热情乐观且灵巧跳跃的【小快板】。仿佛是整个红火沸腾的工地,展开了热烈的劳动竞赛。接着,是更为宽阔的三连音节奏的旋律华彩乐段,这是抒发情感的极有效的手段,显然是借鉴了西洋小提琴独奏乐曲的写法。(六)段是再现段情绪更为肯定而舒畅。紧接着的尾声音调翻高五度,而且运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把乐曲推向高潮。同时,在上五度调上结束全曲,使之更为明亮而辉煌。全曲借鉴了西洋曲式中带有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原则,但是又结合民间常用的多段体结构,这是灵活运用西洋乐曲结构的典范,也是在民族器乐曲创作中的一个新的创举。例如,作者喜用的衬音写法在传统二胡曲中根本未见,但揉合在浓郁的民间音调中,处理得十分自然妥帖。非五声的变音运用,也是作者所喜用的,不仅具有旋律的表情作用,而且也多少体现了地区音乐的风格特征。多调性及广泛的转调运用,在传统二胡曲中更是少见的,拓宽了二胡乐器的表现能力。一曲中运用三种定弦唱名法,即运用了三种调性,开创了二胡一曲中运用多种调性的先例。还有在曲式上更是大胆吸收西洋的曲式,但并不使人感到生搬硬套。在二胡演奏技巧上突破了传统的把位习惯,旋律大幅度的跳动大大激发了情感的表现。

刘文金创作于1982年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已成为我国民族器乐曲中的经典之作,而她的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创作风格与创作道路影响了一代乃至数代人,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划时代的意义与地位。作品中,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深沉的笔触,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龙的脊梁——长城。乐曲以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特色之一的二胡独奏,以中国特色的民族管弦乐队协奏,使作品更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此曲以四个乐章的宏幅巨篇,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前仆后继的斗争作了全方位的描写。(一)《关山行》徐缓的【广板】,庄重而肃严。引子是以我国最具特征的古代乐器编钟和方响开始,象征着旷世久远的古代。长城主题是一个较为短小的动机音调,而后又用移调等模进手法,从多个侧面来丰富这一主题。这个动机及其变化明显具有我国传统曲牌音乐的特点。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就是以乐队全奏的辉煌音响,生动丰满的音乐形象,展现了巍峨、宽广、逶迤的万里长城雄姿。接着,二胡以那深沉、庄重的音调,浑厚、内厉的音色,奏出了第二主题音调。这一主题似乎是一位前辈长者在游览长城时,步履蹣跚地漫步关山逐级上登,面对群山起伏蜿蜒着的长城,禁不住为长城气象万千的雄伟气势所深深感动。

这个主题从二胡内空弦的最低音开始,逐渐向上推进。二胡的滑奏又似乎具有古琴演奏的神韵,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当转入【正板】后,曲调显得流畅起来,旋律上下翻滚成片,速度也相应加快些。紧接着出现了上五度的暂转调,调式交替使旋律色彩丰富,优美而富于幻想,促使乐思不断地向前推进。(二)《烽火操》似乎是表现古代的烽火操练,实际描写的是那烽火的战斗年代。整章运用急促的节奏,风驰电掣般的旋律,表现了骑马挎枪的战士音乐形象。在乐队低音乐器拨奏、弦乐、全奏、弹乐的铺垫下,二胡奏出了前段铿锵的主题旋律,而且,半音阶穿插在其间,制造出烽火战斗的强烈气氛。这时,又出现了长城主题的变奏。然后,主题又上移五度,原主题紧接着再翻高八度出现,气氛越来越紧张。当转入G调后,二胡更是大幅度的上下半音阶进行,同时与乐队全奏相呼应,此起彼伏、马蹄声碎,战士们奋不顾身地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在达到了激烈的顶点之后速度放慢,出现了激情、壮烈的场景,乐队以宽阔旋律的全奏像是一支凯歌,但明显带有壮烈的成分。随着二胡连续碎弓演奏的音调逐渐下沉,一次惨烈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寂静而空旷音响显示出战争留下的紧张、惶恐、令人窒息的残酷场景。整个第二乐章似奏鸣曲式中的展开部,交织着长城主题的变奏,英雄战士们的形象,骑马杀敌的场景等。

(三)《忠魂祭》前段可以说是一首对历史上无数先烈们的“葬礼进行曲”,不过,它是中国式的“葬礼进行曲”。二胡奏出了祭祀的主题旋律,缓慢、断续、似泣似诉。由于全部用内弦演奏,显得格外的沉郁、悲壮。而后,大段的二胡独奏华彩段落出现了,情绪异常地深沉而激越。尤其是用顿弓演奏的三十二分音符,又给人以一种哽咽语塞之感,这是一段壮士的内心独白。从悲痛到激愤,从激愤到抗争,波浪型旋律层层叠加以及三连音的翻滚,情绪越来越激动而强烈,使悲愤的情绪达到了顶点。由此,引出了宽广、壮烈的乐队全奏音调旋律,似乎是对“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颂歌,又像是万里长城且为忠魂舞的婀娜舞姿。(四)《遥望篇》前段是稳健的【行板】,作者吸取了戏曲中【紧打慢唱】的板式。二胡的演奏时高时低、似断似连,时紧时松、进退自如,尽情挥洒、遨游其间。丰富的想象力如入无人之境,无时之界。这种把【紧打慢唱】板式引进到民乐作品中来,确实起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最后,长城主题再一次在乐队金鼓齐鸣般的全奏下,二胡对奏并穿插三连音不断地加以推进,造成了宽广、明亮、辉煌的音响效果,为全曲划上了振奋人心的句号。

《雪山魂塑》是刘文金晚年的力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乐曲结构并不长大却给人一种全新而强烈的民族音乐风采。这时的作者创作立意更为深邃,创作手法更为娴熟,更能把握二胡乐器的性能加以发挥:既有西洋动机式的音调,大小音程的色块变换,大小调的色彩变化,又十分注意民族情感的表露,民族音乐语言的表达,以及民族调式的表情,等等。乐曲是一部带有音诗和音画性质的单乐章二胡协奏曲:[征途]——乐队以钢琴模拟神圣的钟声开始,强烈的三连音模进音调奏出,气势磅礴、坚强有力。然后,四个半音的铿锵进行,推出了乐队奋勇前进的行军节奏型,拉开了史诗般长征的序幕。[雪山]——由二胡节奏自由向上爬行的导句开始,乐曲转入了D调是以刻画战士们心声为主的【慢板】段落。整段【慢板】刻画较为细腻,似乎是红军队伍弯曲绵长,红旗在前腊腊飘扬。面对着座座巨大的雪山,战士们艰难地向上爬行着,但心中仍充满着必胜的信念。[战友]——这又是一段写意性的段落,作曲家以歌曲《十送红军》为主题,温馨而亲切,着力刻画红军战士在夜宿时梦中思念故乡亲人的深厚感情。[朝霞]——乐队奏出号角性的音调,预示着马上就要引来胜利的曙光。乐队强力奏出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主题音调,二胡则以华彩式的跃动音型,着力描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欢快的心情。[尾声]——二胡运用连续快速的叠句,旋律高低起落、节奏疏密变化、音程大小替换,使乐句色彩变幻莫测,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从而把乐曲推向了高潮。最后,坚定的结束句犹如青山上的石雕铜塑,将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记忆之中。

如今刘大师走了,但他所创作的作品是永远留在我们华夏大地及世界每个爱好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华人心里,定格在我们民族音乐史册上,成为一座座永远值得我们景仰的丰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他的创作是丰硕的!他的贡献是卓越的!迄今为止,他的一些经典之作仍是我们民族音乐史上的不可企及的高峰!他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史最优秀的作曲家!让我们在他所创作的流金溢彩、文采飞扬的不朽音乐作品的优美旋律中,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之声、自强之声、梦圆之声,走向未来!走向永远!

长著宫商于天地,永留英名在人间。刘文金先生,你安息吧!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