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Puccini, 1858—1924年)在歌剧《图兰朵》中多次使用《茉莉花》的旋律,使得此曲成为海外流传最广的中国民歌。

《茉莉花》源起何地尚存争议,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从江苏扬剧曲牌“鲜花调”发展而来。刊印于乾隆至嘉庆年间的戏曲集《缀白裘》收录有梆子戏《花鼓曲》的三段唱词,其一、二段与后世传唱的《鲜花调》相似,或为现今可考的最早的中文记录。1946年,新四军小战士何仿在江苏六合地区采风,记录下一位民间艺人演唱的《鲜花调》,其歌词首段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何仿对《鲜花调》做了改编,并正式更名为《茉莉花》。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以为清帝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年)伯爵率领由数百人组成的庞大使团,航海近一年后抵华,觐见乾隆,并访问多地。据当代学者宫宏宇考证,1795年在伦敦刊印的一本题为《两首原有的中国歌曲——〈茉莉花〉和〈白河船工号子〉——为钢琴或羽管键琴而作》的乐谱记载道:“以下中国歌曲是由一位曾为前英国使华团(本文编者注:即“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绅士当场记下来,并带回英国的,因此,它们的真实性是可信的。” 这本乐谱还将《茉莉花》的歌词以“换行韵”(alternating rhyme)的诗体翻译如下:

Hail matchless flower mild Moo-lee-chwa

Loveliest of the gay parterre,

How shall I strive thy charms to draw,

Thy balmy sweetness fills the air.

Fain would I pluck thee peerless flower,

And place thee on my panting breast,

Lest someone feeling too thy power

Should snatch thy bloom to make him blest.

本周闭馆音乐所选为根据《茉莉花》旋律改编的两段音乐,其一为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鲍元恺先生的《茉莉花》同名钢琴曲,其二为歌剧《图兰朵》中的男童合唱《在东方的山上》。

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

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

参考资料:

[1]宫宏宇.民歌《茉莉花》在欧美的流传与演变考——1795-1917[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01):79-92.

[2]狄其安.三个不同地区的汉族民歌《茉莉花》的衍变过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69-75.

[3]王虹霞.茉莉花开香四溢──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形成与传播[J].艺术百家,2006(07):102-104.

天津大学图书馆闭馆音乐:

欢迎留言推荐闭馆音乐

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

-天津大学图书馆-

-tju_lib-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