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简谱篇(一):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简谱

茉莉花》又名《好一朵茉莉花》,笼统地说,是江苏民歌,根据民歌《鲜花调》改编,由音乐家何仿采集整理。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好一朵茉莉花》简谱,希望能帮到你。

《好一朵茉莉花》简谱

《好一朵茉莉花》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茉莉花》简介

1942年,何仿随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六合地区,听到当地民歌《鲜花调》并整理改编成了《茉莉花》 。

1982年,《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优秀歌曲。

2003年3月,扬州将《好一朵茉莉花》定为市歌。

《好一朵茉莉花》鉴赏评价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 ;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 ,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简谱篇(二):中国民歌茉莉花简谱及歌词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介绍茉莉花简谱,希望能帮到你。

茉莉花简谱

茉莉花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简谱的起源

18世纪时法国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新式学堂”,其中的“学堂乐歌”课直接效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沿袭了日本使用简谱的做法。在许多中小学里开设唱歌课。当时的唱歌教材,以我国音乐教师填词的日本歌曲居多,其中五线谱,也有简谱。简谱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由日本传入我国的。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简谱篇(三):中国民歌茉莉花歌谱及歌词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介绍《茉莉花》歌谱,希望能帮到你。

《茉莉花》歌谱

《茉莉花》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茉莉花》简介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茉莉花》创作过程

能见到的最早与现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词收编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冯梦龙的《挂枝儿》中;《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4-5] 。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 ;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 ;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