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谱_曲谱中国娃_曲谱中国大舞台

文 | 卢旸

“中国小号作品的创作,既繁荣了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又为世界小号文献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但是,中国小号作品的出版赶不上音乐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陈锐与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刘淼共同收集、整理中国小号作品,从2017年起陆续出版《中国小号作品集》一至三册。近日,《中国小号作品集》第四册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该系列将出版更多中国小号作品,以满足小号演奏者学习和演奏的需要,同时也鼓励作曲家创作更多优秀小号作品,繁荣小号艺术宝库。

缺乏系统中国作品曲集

小号这一西洋管乐器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铜管乐器之一。1960年,朱起东编辑出版了第一本中国的《小号曲集》。2004年,许林出版了第二本《中国小号曲选》。“小号专业缺乏系统的中国作品曲集。很多小号演奏者很想演奏中国的小号作品,可是苦于没有乐谱,或是找到了独奏谱,却没有钢琴伴奏谱,影响了演奏的需要。”陈锐师从天津音乐学院小号教授陈明德、中央音乐学院小号教授冀瑞铠学习小号演奏。他主编有《小号考级教程》,发表小号学术论文多篇,并于2007年主持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小号作品民族风格研究”。该项目将收集到的130首中国小号作品最终形成专著《中国小号作品全解》。近年来,他拜访曲作者,联系出版,与刘淼共同编著《中国小号作品集》,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号作品集》由钢琴伴奏谱、小号独奏分谱组成,示范演奏和钢琴伴奏都有音频,二维码扫码即可视听。陈锐、刘淼在自己教学、演奏的基础上,对每首乐曲做了准确详尽的介绍和演奏提示,为演奏者正确诠释中国作品的演奏风格起到引导作用,为教学和演奏提供方便。

一本作品集一场音乐会

“每一本作品集就是一场音乐会。作品集收录作品就如音乐会选曲。”陈锐介绍,《中国小号作品集》第四册收录了陈潮、李春伶编曲的《扁担谣》、孙其军改编的《山歌向着青天唱》等10位作者创作于不同年代、风格各异的10首作品。“虽然没有报酬,但是作者们都非常支持出版工作,携手为中国小号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作出贡献。”陈锐说。

其中,《毕业前夕》《青海谣》《郊游》《天山新歌》等作品年代久远,乐谱已经难以寻觅。比如,小号独奏曲《郊游》是作曲家樊祖荫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二年级学生时,在陈铭志教授指导下完成的一首习作,曾在1962年的一次“星期音乐会”上演出。后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将其作为小号的教学曲目,油印成册,并流传到其他音乐院校。多年前,陈锐在图书馆翻阅资料时,无意间发现这首作品的油印曲谱,将其复印后珍藏起来,如今收录进《中国小号作品集》第四册中。已经遗失手稿的樊祖荫,再次见到《郊游》曲谱非常感动,亲手抄写、校对曲谱,并撰写了作品说明。

欲建中国小号作品出版平台

“很多乐谱是油印或是手抄稿,因此,乐谱的校对工作是作品集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对疑点进行反复推敲。”陈锐对排版、校对要求极为严格。比如,在曲谱排版上,安排翻页都在乐曲接口处,比如某一段落结束的地方,方便演奏。为了确保作品集的实用性、严谨性、专业性,出版社编辑积极配合,并在很多细节上给出专业意见。

“小号是西洋乐器,演奏技术也源自西方。如果没有体现中国韵味的中国作品,我们只能跟在人家后面。”陈锐希望中国小号界继承中国音乐基因,形成中国小号风格,最终确立中国小号学派。“希望更多作曲家积极热情地参与小号作品的创作,为繁荣我们的小号事业,为中国小号作品登上世界小号艺术的舞台,作出自己的贡献。”冀瑞凯表示,《中国小号作品集》出版填补了我国近些年中国小号作品出版的空白,起到了普及、推广、发展、提高的作用,后续将建成一个中国小号作品出版的平台,为中国小号作品的传播,为国际间的交流创造好条件。

- THE END -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