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张朝 - 中国之梦(2013-2014)

《中国之梦》的创作灵感源自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典籍《易经》,并采用了古琴曲《普庵咒》的旋律素材。乐曲结构是“综合性多元曲式”,由“怀古”“颂古”“追求”“沧桑”“复兴”和“憧憬”六段音乐组成。模仿中国古代乐器编钟特殊声响的“编钟和声”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贯穿首尾,而《普庵咒》的旋律素材则纵贯全曲,成为乐曲的核心主题。乐曲一开始,“编钟和弦”奏出惟妙惟肖的编钟音响,营造出中国古代乐器的声响效果(见例1)。

月光钢琴曲钢琴谱_月光曲钢琴谱_月光钢琴谱

例1 《中国之梦》

例1 上行乐谱的第一个不规则和弦即张朝自创的“编钟和弦”,其音响是模仿曾侯乙编钟发出的原始音效。张朝就像一位声音的魔法师,让钢琴奏出了想象中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编钟奇妙的金石之声,来表现对中国古老文明和远古音乐的致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汪立三曾在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1979)的第四乐章“涛声”中,创造性地谱写了一个惊天动地的“钟声”,那是表现日本唐昭提寺低沉、宏远的钟声,代表了坚韧不拔、崇高友善的“鉴真精神”。②今天张朝在《中国之梦》中创造的“编钟和弦”,则是在钢琴上发出的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它绵长恒久,映照未来。上述两个“钟声”,开创了中国钢琴创作的两个不同时代—一个是“改革开放”,一个是“新世纪”。

《中国之梦》开始处的“编钟和弦”是一个无调性的和声,而在“编钟和弦”的下方,却是调性明确的旋律,素材来自古琴曲《普庵咒》曲调。两种古代音乐材料的结合,为《中国之梦》的“引子”塑造了辽远而空旷的音乐氛围。

《中国之梦》第二段“颂古”是全曲的核心主题,旋律是从《普庵咒》音调发展而来,音乐雅畅清逸,质朴平实,蕴含着普度众生、普安十方的内涵,这个主题可以称之为“中国之梦”,它是《中国之梦》全曲的核心素材,以多种多样的变奏形态,在各个段落中反复呈现,表达了一个中心主题:对古老中国的回望、对今日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中国的憧憬。当“中国之梦”主题最后在高音区奏响时,乐曲已经进入全曲的再现和结尾。主题在高音区纵情歌唱,力度“特强”(fff)的“编钟和弦”不断在旋律开始时撞击琴弦!这两个重要因素同时在叩击着听众的心灵。而当引子中的“流水”琶音在微弱的音量中出现之后,全曲即在空旷而辽远的“编钟和弦”中结束,让人的梦魂回到了数千年前的中国。

到2014 年,钢琴独奏《中国之梦》又被作曲家自己改编为钢琴与乐队的《中国之梦》。此后这两种版本的《中国之梦》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第二类是“土风集”,凡是汲取了云南民间原生态音乐鲜活生命力和音调素材的钢琴作品,都属这一类。张朝本人出生在云南,生长于红河州的山水之间,因此对云南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有亲密的接触和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对红河两岸彝族、哈尼族等民间音乐的风格有切身感受。在这一时期,张朝又谱写了第二钢琴组曲《寻找远去的声音》(2001)、《土风两首》(2013)和第三钢琴组曲《罗作与山歌》(2015)等富有特色的钢琴作品。这里仅以第三钢琴组曲《罗作与山歌》为例来加以说明。

第三钢琴组曲《罗作与山歌》由《罗作1》《山歌》和《罗作2》三首乐曲组成。“罗作”是彝族的一种粗犷、古朴的民间舞蹈形式。《罗作1》的素材来源于红河彝族的一个支系“撒摩徒”人(居住在红河哀牢山一带)的音乐发展而成。曲式为复三部结构,A 段是欢快、热烈的舞蹈(见例2)。

月光钢琴谱_月光曲钢琴谱_月光钢琴曲钢琴谱

例2

例2 中的旋律充满了男性的原始力量,既有劳动的感觉,又有舞蹈的律动。中段音乐典雅而动人,与前、后两段音乐形成对比,音乐素材也是从A 段材料变化出来的,左手的伴奏模仿彝族芒锣的音响,空旷而宁静。再现段又回到古朴、热烈的舞蹈中,并在激情奔放的情绪中结束。

《山歌》的音乐风格模仿了红河一带彝族“海菜腔”的调式旋律风格,表现了作曲家对云南家乡的思念之情,曲调完全是创作的,是从作曲家心底发出的声音,是深刻领会和掌握了云南民间音乐灵魂之后的创新。《山歌》是一曲深深的思念之歌,无限思念那片养育过自己的红土地;《山歌》又是一曲深沉的乡愁之歌,它的旋律中深隐着无法舍弃的永恒的伤痛,非常动人(见例3)。

月光曲钢琴谱_月光钢琴曲钢琴谱_月光钢琴谱

例3

《罗作2》开始采用了原始“罗作舞曲”的一个富有特点的乐汇,不断地进行重复和变化,刻画了少数民族热烈而粗犷的舞蹈场面,其热烈的程度犹如火在燃烧,让我想起了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火把节”的狂欢歌舞。中段是缓慢、安静的对比段,同样也是在同一个“特色乐汇”的素材上变化出来的,音乐带有飘忽和神秘的特色。最后回到热烈粗犷的狂舞之中。

“土风集”中的全部作品,包括第二钢琴组曲《寻找远去的声音》和《土风两首》,也包括早期谱写的《滇南山谣三首》和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都是具有鲜明“张朝特色”的钢琴曲。在张朝的“六大板块”中,“土风集”的作品数量多,且质量高,代表了张朝迄今为止对中国钢琴创作的最大贡献。这是张朝音乐创作的“母语”,也是他钢琴作品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土风集”中的钢琴曲,都带有浓厚的云南各族民间音乐的本土特点。张朝好像得到过大山的守护,获得过涧水的滋补,从他胸间涌流出来的旋律,总带有山的野性、水的柔性、泥土的芬芳,是最接近上天和最贴近生命的语言。土风集的“土”字,就是红土地的“土”。

第三类是“自然集”,从小在云南大山中、少数民族同胞间长大的张朝,总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无穷的创作启示,包括少数民族对自然的精神信仰,凡是对大自然万物进行形象描绘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都属于“自然集”。

2013 年张朝完成了《自然二号》,包括“春”“冬”两个乐章。两首乐曲都是赋格曲。张朝在这部作品中新的创作探索是要给“赋格曲”这种古典西方音乐形式带来中国特色,也要给这种纯复调作品带来情感上的表达和形象上的刻画。第一乐章“春”是三声部赋格曲,采用泛调性写作手法。音乐主题采用了彝族民歌《西乡坝子一窝雀》的部分乐汇,寓意春天万物复苏、百鸟啼鸣的景观,也蕴含着人生成长的哲理。第二乐章“冬”是四声部赋格曲,采用无调性写作手法。主题一开始就是无调性旋律,这在一般传统民歌中是见不到的,但是在哈尼族的古歌“哈尼哈巴”这类说唱、叙事歌中却有这样的音调和调式色彩,在哈尼族的吹管乐器“扎比”的演奏中也有类似的音列。“冬”的音乐显得更加原始和古朴。最大胆的创新出现在“冬”的第一间插段中:这是一段“造型化”的间插段,出现了低音区的“进行步伐”声, 还有模仿哈尼族祭祀乐队铜镲的尖锐音响,也有模仿牛角号的音调。就像是在冰天雪地中进行的一个民族祭祀场面,通过神秘的祭祀活动,把生命融于自然之中。古朴、奇特的音调使整个乐章带有一种朴拙之美。欣赏张朝《自然集》中的作品,能够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四类是“日记集”,张朝有“用音乐记日记”的习惯,他用音乐写下内心的特殊感受,记录下特别的感情,此为“日记集”。

这一时期他发表的“日记集”作品有《日记四首》,包括:《午夜》(2004)、《星夜》(2004)、《冥想》(2009)和《遐想》(2013)。《午夜》在一个固定的和声背景上,飘出一首忧郁而孤独的歌,低吟委婉。在当代中国的钢琴作品中,这是难得一见的“孤独之歌”,是一篇表达自己忧郁情绪的“日记”。《星夜》是一首“白键夜曲”—左右手都完全在白键上演奏,自始至终在自然调性上运行,音乐非常单纯可爱、自由舒展,带有即兴演奏的风格。作曲家运用了很多混合节拍,产生了海风吹拂和摇曳多姿的音响效果。《冥想》的调性变幻无穷,就像是人们奇异浪漫的想象,人们乘着五彩祥云的翅膀,在神奇畅想的天空中漫游。人们在冥想中获得成长、增长智慧。《遐想》的节奏在快速中不断变换:8/8、12/8、8/9、5/8……充满了“无穷动”的律动特点。旋律明快、充满青春活力,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遐想。

这是四篇题献给儿子张觉一的音乐日记,表达了对儿子真挚的爱与期望,音乐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美感,都蕴含着深沉、炽烈的父爱。

第五类是“改编集”,包括根据已有的音乐作品改编的钢琴曲(如《阿佤人民唱新歌》《远方的香格里拉》《梅娘曲》等)和根据各族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如《景颇山歌》《小河淌水》等)。张朝改编的钢琴曲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最早引起轰动的是张朝在2006 年改编的《中国旋律》,2007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之后很快受到了全国琴童和钢琴爱好者的喜爱。2009 年又由德国朔特(Schott)音乐出版集团向全球出版发行,由此引起了海外的关注。

《中国旋律》中的改编曲都短小精悍,旋律动听,又有简单而富有效果的伴奏织体,因而受到广泛的欢迎。比较突出的小曲有《小河淌水》《阿佤人民唱新歌》(杨正仁原曲)、《森林冥想》(根据德宏傣族民歌《翻身不忘共产党》改编)、《星星》(根据云南勐海哈尼族《催眠歌》改编)、《景颇山歌》(根据李晴海作词并编曲的歌曲《景颇山上丰收乐》改编)、《哈尼情歌》 (根据张朝父亲张难的同名小提琴曲改编)、《远方的香格里拉》(根据张朝母亲马静峰的同名歌曲改编)等,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几首,在全国琴童中广泛传播。从国际影响来说,《中国旋律》中的《景颇山歌》在2013 年入选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考级六级指定作品,而《远方的香格里拉》在2014 年入选英国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钢琴考级指定曲目。《景颇山歌》还入选了澳洲钢琴考级教程。

张朝的另一类型改编曲,是以某首著名歌曲为主题的、经过了更大发展和“钢琴化”了的钢琴独奏作品,也可以叫作“音乐会独奏曲”。张朝在这一阶段改编了不少此类作品,如主题来自刘炽的歌曲《我的祖国》改编的钢琴曲《我的祖国》(2009);主题来自王佑贵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改编的钢琴曲《春天的故事》(2009);根据王洛宾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旋律改编的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2010);根据聂耳的歌曲《梅娘曲》改编的钢琴曲《梅娘曲》(2012);根据李劫夫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改编的钢琴曲《叙事曲》(2013),等等。这些钢琴曲都在原作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在钢琴语言特色上做了创造性的努力,使原作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和升华,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原作的艺术内涵,使它们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同时也在钢琴的特殊音响中,在钢琴炫技方面得到拓展,并在和声、复调方面都有提高。这些作品现在已经在音乐舞台上广泛演奏,受到欢迎,成为张朝钢琴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类是“少儿集”,即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钢琴曲。张朝非常重视谱写少儿钢琴曲,他说:“在创作少儿作品时,除了要拥有童真、童趣和童心外,形式不仅要简洁,且创作的养料往往要胜过于为成人所写的作品,让儿童进入一个心灵纯净的世界,这需要作曲家用升华后的精髓才能谱写。”③这对作曲家谱写儿童钢琴作品提出了新的挑战。

《儿童新疆组曲》(2013)由三首小曲组成。第一首“快板”,单三部曲式,全曲像是在手鼓节奏伴奏下翩翩起舞的形象,表现了豪迈欢乐的民族个性。A 段有模仿维吾尔族弹拨乐器热瓦甫的演奏,中段有模仿新疆古老吹管乐器鹰笛的意味。第二首“广板”,二部曲式,舒展宽广的旋律仿佛将人们带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人们在纵情高歌。第三首“快板”的音乐活泼幽默,极富活力。采用新疆风格的复合拍子7/8(3/8+2/8+2/8),凸显塔吉克族音乐、舞蹈风格和韵律,引导孩子们在高耸的雪山脚下和宽阔的大草原上欢舞高歌。

类似《儿童新疆组曲》这样的作品,还有《儿童西藏组曲》,正在创作中的还有《儿童云南组曲》《儿童内蒙古组曲》《儿童广西组曲》《儿童湘西组曲》《儿童东北组曲》,等等,值得人们的期待。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继2009 年德国“朔特”出版了张朝的钢琴曲《中国旋律》之后,2015 年张朝正式与其签约,2021 年9 月“新时代中国钢琴作品原创精粹”之《张朝钢琴作品选集》向全世界发行。

《张朝钢琴作品选集》共有15 个分册,包括《中国之梦》《在那遥远的地方》《献给父母亲的两首歌》等15 部,共计29 首钢琴曲。这套中国钢琴曲的海外发行,将进一步对中国钢琴曲走向世界起到重要作用。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