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家国和美 — —钢琴曲《彩云追月》与《夕阳箫鼓》的审美内涵 于雅琳 徐 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摘要 :中国传 统器乐曲改编而成的钢 琴曲,在演奏时要把作品放置到 中国传统文化 语境 中进行解读 。才可以真 正把握作品的文化与审美内涵。本文尝试把音 乐作为文化 的观念 ,通过作 品背景 、曲式、力度 、节拍等因素去理 解钢琴 曲《彩云追月》与《夕阳箫鼓》,力图更为准确地把握 两首作品的审关内涵。 关键词 :《彩云追月》 《夕阳箫鼓》 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359(2017)23—0010—03 本文是由教学案例引发对审美教学的思考。案例 具体是 :一个 00后学生演奏红色经典作 品《白毛女》 中的《北风吹》,她把一个单纯质朴 的喜儿变成一个风 情万种 、眉 目传情的喜儿 ,严重地扭 曲了喜儿的人物 形象 ,这就是一个明显在作 品审美方面出现偏差的案 例。究其原 因,这个学生是 00后 ,她所生活的时代与 红色经典作品《白毛女》产生的时代有近 8O年之遥 , 学生距离喜儿这个人物时空遥远 ,不 了解那个时代 的 政治文化背景 ,也没有准确捕捉到那个时代 的大众对 女性美的审美要求。

00后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 ,在他们个 人成 长 中所认 知 的 女性 的美 是 多样 的 ,如 端庄 的 、秀 丽 的 、可 爱 的 、娇柔 的 、妩 媚 的 、或 中性 的 。这个 00后 的学生在女性审美取向上偏爱妩媚 、风情万种 的女性 形象 ,并以此作为女性美 的最 高标准 ,因此 ,在演奏时 自然 而然 地表 露 了 自己的审美 观 。 由这个案例出发 ,笔者认识到 ,在学生 尚未把握 一定审美能力之前 ,教师务必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作 品的解读 ,以便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 品 ,这将有 助于 学生 正确 地演绎 作 品 ,表 达作 品 的思 想 与情感 。 《彩云追月》与《夕 阳箫鼓》是两首 中国经典传统 器乐曲改编而成的钢琴 曲.在意境与表现手法上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我们通过两首乐 曲时代文化背 景 、乐曲名称 、曲式 、节拍 、情感 等方面 ,来谈一谈传统 音乐改编的钢琴曲的审美内涵。 一、 《彩云追月》审美内涵解读 (一 )《彩云追月》简介 《彩云追月》是我 国传统 民间器乐曲,其曲谱最早 见 于清 代广 东 粤 音 曲谱 ;1935年 人 民音 乐 家 任 光 、聂 耳把此 曲改编为 同名 民族 管 弦乐 曲 ;1975年 .王 建 中 先生又把民族管弦乐 曲改编为同名钢琴曲。 《彩云追月》篇幅不长 ,全曲一共 71个小节 ,整首 乐曲只有 1、2、3、5、6五个音构成 ,为典型的中国传统 五声调式 ,A宫五声调式 。曲式结构为带再现 的三段 作者简介:于雅琳(1972-),女 ,文学硕士,徐州工程 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钢 琴教 学与演奏研 究。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