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的字面意思是,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一说就错了。具体分析如下:

(1)"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的出处是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一则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说六句之不可说,即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2)真正的佛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句话并没有标准的含义。

(3)问什么是禅?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禅不是知识,不能靠口传讲授,只能靠自己的心灵来感悟。所以禅不可说,只能指点人们去悟;能说的就不是禅了,顶多只能算一种哲理。

(4)凡是有法皆是相,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也是有法有相有形有色,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法是无色无空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说真法本无法,无法皆有法,所以能说出来的都不是佛法,只是佛法的“相”佛法而无相;所以说;不可说:说了即是错。

不可说笛子教学视频_不可说笛谱_不可说笛子

扩展资料:

(1)大般涅槃经(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汉语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

(2)此经提及佛将灭时, 有一弟子名须跋陀(与佛灭前成为最后一个弟子同名)因晚年出家, 在佛灭时向众宣说佛陀生前制很多戒, 感到烦扰, 佛灭后就可解脱了。正其时,迦叶路过听见, 深感佛理有可能被人误解, 故认为有必要招开结集法与律的全体大会, 共同审议佛所教的法与律。而律藏中的大品亦提及第一次集会, 阿难被问何者是小小戒, 正好对应此经的第六诵第三节。

(3)本经的最原始部分是在第一次结集时已诵出, 但分析巴利语结构, 部分是半摩揭陀语, 故少部分的句子是后世才加入的。这跟巴利经是以口诵记忆, 至佛灭四百年才在锡兰的阿鲁维哈罗Aluvihāra石窟被书写记录下来相关。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 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

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 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 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

当然我是万万不敢对佛吼的。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理认为,人的语言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表达出所有感悟到得东西,尤其是高深的哲理,一旦付诸语言便失去了它的真相,也就着了相,也就没有了真相。因此禅宗主张的“道断语言,不立文字”。

我国的《易》书,就是一本只有符号,没有文字的“无字天书”,包容了万事万物之哲理。后人用多种不同的角度理解诠释,却都难免偏颇。

至于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我以为是不要随意的用语言给“人 事 物”下定义做结论。因为我们今天的认识很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

意思是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例如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当中,开始部分就用了很多个“不可说”,来形容参加法会的佛、菩萨、鬼神等众生之多,无量无边,无法用数字说清楚。还有类似的一词,经常在佛经当中出现,就是“不可思议”,例如在《无量寿经》当中,当佛说到众生的业报和善根时都用了这个词,说明众生的业报深重无量无边,简直是无法用言语,用思维所能够说清楚和想明白的,而众生的善根也是无量无边,只要一念觉悟,就可启发无量无边的善行。

佛说“不可说”,是因为凡夫无法真正理解佛表达的真实含意。连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何况凡夫

【不可说】

又称不可言说,或单称不说。谓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大品般若经》卷十七〈深奥品〉与《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八〈虚空藏菩萨品〉均谓第一义毕竟空,故不可以言说诠示。《中论》卷四〈观四谛品〉云(大正30·33a)∶‘第一义皆因言说,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若不得第一义,云何得至涅盘,是故诸法虽无生而有二谛。’

吉藏《大乘玄论》卷一更分别此义,谓一般多谓世谛可说,真谛不可说,然世谛与真谛皆非定性,故诸经论作真说、世不说等诸种分别。

《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一则剖析诸法之生与不生,云(大正12·490b)∶‘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智顗《四念处》卷一、《维摩经玄疏》卷五等则以其中之生生不可说配释藏教,生不生亦不可说配释通教,不生生不可说配释别教,不生不生亦不可说配释圆教谛理,并谓前二者为界内事理,后二者为界外事理。

此外,《瑜伽师地论》卷十六谓不可说总有四种之别,即∶

(1)无故不可说∶谓补特伽罗于彼诸蕴,不可宣说若异不异。

(2)甚深故不可说∶谓离言法性,不可思议如来法身,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不可宣说。

(3)能引无义故不可说∶谓若诸法非能引发法义梵行,诸佛世尊虽说不说。

(4)法相法尔之所安立故不可说∶所谓真如于诸行等,不可宣说异不异性。

《异部宗轮论》、《大智度论》卷一等谓犊子部将一切法分为五法藏,立‘非即非离蕴补特伽罗’,摄之于第五不可说藏。法藏《华严五教章》卷一等依据《十地经论》卷二所说因分果分之文,而谓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即缘起因分为普贤境界,因人所知所了分齐故可说;性海果分为十佛自内证境界,唯与证相应,远离说与见,故不可说。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中,维摩诘以‘默然无言’诠示‘入不二法门’之境界,亦为真实理境不可说之一例。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