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巧及美学价值,音乐论文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巧及美学价值关于二胡的论文范文: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巧及美学价值内容摘要: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是由双管乐器独奏曲移植改编而来,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该曲在音色处理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二胡独特的激发优势,在曲式构造上使用了再现单三部曲式,具有中国传统的对仗之美。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饱满,情绪层层递进,具体表现出了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意境之美.文章结合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巧,扼要分析乐曲中蕴含的悲情美、意境美。本文关键词语:意境美;悲情美,(江河水〕;作者简介:孙超凡〔1996.08-〕,女,汉族,山西省晋中市人,硕士研究生,太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一、二胡(江河水〕作品分析简介1.作品简介以及创作背景(江河水〕还被称为(江儿水〕这首作品最先是源于辽宁鼓乐随着时代的发展[1],先由鲁丁收集、调整,将原先的曲子改编成了管子独奏曲,后由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整理改编为双管独奏曲,1964年曾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第一场苦难岁月中用来做背景音乐,在这场剧中讲述的是一对母女生死离别的情景。演奏者运用了放慢加花的手法对其改编后,使得全曲旋律凄婉悲凉、感染力强。

我们国家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先生在1962年参加羊城花会演出的时候初次听到了(江河水〕这首双管独奏曲就被其强烈的艺术魅力所震撼,后来由黄海怀先生移植并改编为东北民歌(江河水〕,才使得如今所能听到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有一种凄凉哀怨的情绪并且得以广泛流传。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具有很强的东北民间特色,讲述的内容是来自东北地区的一个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讲--孟姜女的故事。整首乐曲的旋律悲凉凄婉令人心碎,充满了哀怨凄淋的气氛。这个故事内容主要讲述了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刚成婚,丈夫便被抓到远方做壮丁,妻子由于许久没有收到丈夫的消息便千里迢迢去寻夫,奈何在路上碰到了与丈夫一同前去做壮丁的同乡才得知丈夫早已经被折磨致死,一时间痛苦至极,走到江边哀哀欲绝、悲伤欲绝、痛哭流涕。与孟姜女哭长城不同的是孟姜女最后哭倒了长城,将孟姜女别的哭声赋予回报,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降低了故事的悲剧性,使人们内心的某种不忿得到了抒发或者讲安心抚慰。而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中的故事并没有赋予女主角的哭声任何回报,只是呈现了这个弱女子在忽然得知失去丈夫后的悲戚和绝望,流淌着的江水就像是她的眼泪一样绵绵不绝,这是对万恶的封建统治的控诉和谴责以及在旧社会人民苦难生活的表现。

在乐曲的结尾主人公并没有获得精神的解脱,而是泪水哭干了以及她的无助、哀怨,这便也是这首乐曲感动人心的地方。2.(江河水〕的曲式分析简述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一共分为三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带引子的再现单三部曲式〔引子ABA〕。引子和第一段调式为降B调,第二段转为C调,在最后一段时又再次转回降B调。引子部分在节拍上运用了散板的形式,由降B调〔37弦〕里弦空弦低音3开场,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第一段是全曲的主题部分,同时也是富有东北民间特色的慢板部分,整段情绪悲伤痛苦。第二段转为C调〔26弦〕,情绪也变得忧伤并且绝望,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像是在对话一样。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由C调转回降B调,使听众百听不厌却又万变不离其宗。[2]二、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美学价值1.(江河水〕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在西方美学思想中,侧重于理性的思想,具有抽象性、分析性、思辨性。而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思想不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体系是情大于理,意大于境。[3]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愈加讲究的是情,是气韵和意境,具有形象性、描绘叙述性的特点。二胡作为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传统乐器,所演奏的音乐更是将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展现出了一种独有的风格和气韵。

在(江河水〕这首乐曲中就运用了利用二胡与哭腔互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带领着听众们进入到曲子所想要表示出的一种情景中去。整首乐曲中充满了悲愤哀怨的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悲情美悲情美指的是悲戚到极致,并给人的心灵产生震撼和鼓励,进而产生了审美的价值。(江河水〕全曲从内容选材到旋律都充满了浓浓的悲剧色彩,这种悲戚痛苦的情绪贯穿全曲并且直击听众们的内心深处,给人以无限的震撼和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情,进而具有了审美的层次,到达了一种悲情美.(江河水〕中将二胡的音色与哭腔相结合,产生了美学价值。谱例1乐曲引子的旋律部分〔见谱例1〕,以降B调开场,使用大量的滑音连接不加揉弦的里弦空弦mi进入,并连续四度上扬,结合装饰音,强弱情绪以及左手的压揉技巧,将听众一下拉入一种悲愤的情境中,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整个故事的悲愤情绪也从这里开场讲述。谱例2第一乐段开始的装饰音〔见谱例2〕快速地用拉弓奏出,快速回弓接着用拉弓奏出第一个音do并且左手要运用压揉的技巧,右手运弓要运用渐弓的技巧。[4]好像一位妇女开场凄惨的倾诉自个悲凉的人生:丈夫一去不返,死于千里他乡,为何官僚不通知、惨遭非人虐待却不闻不问?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模拟哭腔立即便能使听者产生悲愤的心情。

3.意境美在我们国家传统美学思想中,意境有它的美学范畴。意境是一种能让人身临其境使听众感同身受的艺术,在反映境的同时相应表现意.西方美学思想中更注重境,但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则愈加注重对意的具体表现出。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在演奏经过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处理方式,在演奏中能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对意境美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不同的演奏者以及演奏技巧所表现的音乐也有不同的意境。在(江河水〕中就有着众多意境美的具体表现出,演奏者通过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以及本身的情感体会,引领着听众去感受乐曲中所讲述的故事,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在乐曲引子部分中〔见谱例1〕,乐曲从滑音与饱满有力不加揉弦内弦空弦开场,描绘出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之后连续四度上扬的旋律使用了压揉的演奏方式,好似乌云覆盖、荒芜萧条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愤怒至极、悲愤的意境。随后进入乐曲第一段,通过运用左手压揉并渐强的演奏方式,模拟人悲戚哭泣的声音,揭露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性的泯灭,使乐曲具有浓郁的戏剧效果。之后通过左右手技巧的巧妙运用,仿fo逐步陷入悲伤痛苦之中,营造出一种主人公在江边向江水凄楚哭诉的意境。第二乐段中〔见谱例3〕,整段的音量以〔pp-mp〕之间的弱音为主,描写了一幅一个弱女子在江边凄凉欲绝哭到绝望的画面。

整段的旋律是平静、空灵的,描绘了这个女子在哭泣之后的抽泣,曾经的美妙回忆仍然记忆犹新,如今却已人去楼空,描绘出女子的无奈和不敢相信。第二乐段一共有三个乐句,三个乐句很类似,但是又相互有所区别。前两句仿fo是在一问一答,前后对应,第二句中参加了揉弦技巧使情感得以渐渐流露,但是在第三乐句时大力的拉弓使女主人公悲愤的情绪因过度的思念而忽然涌现,但是又迫不得已无处诉讲,产生了一种意境美。谱例3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同时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演奏速度比第一段要快,将内心的悲愤之情好像奔腾的滔滔江水一般喷发出来再也无法控制,让人们的情绪紧绷起来,同时也表示出出对统治阶级和官僚贵族们的强烈不满。与第一乐段相比,该再现乐段右手运弓愈加饱满,左手揉弦的力度也改为了重力压揉。第三乐段前半段的音域比第一段高八度左右,模拟了女子痛苦高声尖叫的独特嗓音,将二胡与哭腔严密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二胡的联想之美以及悲凉的意境之美。在该乐段散拍结束后,运用了很多装饰音,旋律的节拍速度也变快,这是在模拟双管乐器的独特音色。整首乐曲始终以怨字为中心,将音乐与故事内容相结合,用音乐将整个故事完好地讲给听众,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独有的意境美。

三、结束语(江河水〕中充满了意境和美感,把悲戚的美带到了极致,发挥出极高的美学价值,能够讲该曲是将戏剧与音乐的美完美结合的典范。该乐曲在充分发挥二胡音色特点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模拟了原乐器双管的音色特点。乐曲将当时人民生活中的俗与音乐创作中的雅结合起来,得到了当时听众的喜欢,做到了雅俗共赏,在中国传统美学传承上也有其重要的意义。因而二胡演奏者,在演奏时假如能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作品,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收获和审美体验。以下为参考文献[1]李莺。二胡曲江河水的悲剧魅力[J]北方音乐,2021第09期[2]李坚雄。黄海怀先生二胡演奏风格特色探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1〕。[3]李晨曦。二_胡曲江河水的美学意义与演奏技巧特征[J].天津音乐学院,2021.[4]陈玥。二胡曲江河水不同演奏版本的比照研究[D]聊城大学,2021.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