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_钢琴曲怎么编间奏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

提起贝多芬,他英雄般的形象跃然纸上,反抗命运、讴歌生命是他的代名词,辉煌、宏大是他作品的写照。9部交响曲和32首钢琴奏鸣曲总位于他词条的前列,也总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人们歌颂他的宏伟乐思,也传说着他在音乐史上无法撼动的地位。

诚然,这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巨匠,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乐圣”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精湛的作曲技术来自于锲而不舍的学习和创作;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和灵感来自于阅历的积累和一个作曲家细腻丰富且敏感的情绪;他的所有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和32首钢琴奏鸣曲”和它们后面用“等等”概括的大量作品,记录了他57年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拿索斯曾于2019年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之际,发行了90CD《贝多芬作品全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套专辑,着眼于贝多芬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的边边角角,体验一个不一样的贝多芬。

01. 世界首录

《贝多芬作品全集》之中收录了贝多芬极少被录制和世界首录的作品,包括他的一些习作作品、创作钢琴奏鸣曲时的构思片段、以及一些零散的单曲等。这些作品的录制用碎片补全贝多芬,为还原他的创作思路、理念和动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C小调奏鸣曲间奏曲》创作于1798~1799年间,被认为可能是贝多芬第五和第八钢琴奏鸣曲的构思草稿(《第五钢琴奏鸣曲》(Op. 10)完成于1798年,《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Op. 13)创作于1799年),同时期的作品还有《第一交响曲》。

《歌曲六首》 (Op. 48)创作于1803年,是贝多芬根据德国著名古典诗人作家盖勒特的诗词所作,包括6首歌曲。虽然这部作品没有冠以“声乐套曲”的名称,但却被认为是早于《致远方的爱人》(Op. 98)的,具有套曲性质的声乐组曲(主流音乐史一度将《致远方的爱人》视为贝多芬的第一部声乐套曲)。《贝多芬作品全集》中首次录制了贝多芬这套组曲中第三首的最初版本。

02. 对声音的探索

贝多芬的作品涉猎了相当广泛的领域,他乐于探索不同的音色、不同的乐器配置。这一点从他逐步扩大的交响乐规模和最终加入“人声”的《第九交响曲》中就可见一斑。对于在当时并不常见器乐体裁,贝多芬也有所尝试,如《F大调圆号与钢琴奏鸣曲》(Op. 17)、《降E大调七重奏》(Op. 20)、《降E大调十重奏》(Op. 103)等。

《F大调圆号与钢琴奏鸣曲》(Op. 17)作于1800年,是贝多芬唯一一首圆号奏鸣曲。这首作品是为当时的圆号演奏家乔瓦尼·彭特的音乐会而创作,首演由彭特与贝多芬本人合奏。乐曲整体活泼、欢快,赋有活力与戏剧性,同时也给予圆号展现技巧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贝多芬 《降E大调七重奏》(Op. 20)首演于1800年,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圆号、大管而作。这首早期作品写于贝多芬初到维也纳时期,意气风发的贝多芬以此曲呈献给奥地利皇帝弗朗兹二世的第二位皇后玛丽亚·泰丽莎。这首乐曲风格类似管乐小夜曲或嬉游曲,同时把室内乐扩展到木管,包括和木管音色相似的圆号。它编配精致,优美动听且耐人回味,虽然还留有海顿与莫扎特的影子,但是已具有突出的个性,和两位前辈大异其趣。

03.多面贝多芬

贝多芬从不局限于某一种音乐风格,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庄严的弥撒,有表达生命崇高的恢弘赞歌,有描写自然风光的颂歌,还有向往爱情的浪漫乐曲等等。贝多芬是不被界定、无法设限的。《贝多芬作品全集》收录了贝多芬各种风格、题材的作品,并选其中精华收录于《浪漫的贝多芬》一辑。

《 阿德莱德》(Op.46)是贝多芬于1795年左右创作的一首独唱歌曲,歌词来自贝多芬的友人马蒂松的诗。在这首作品中,贝多芬分两部分处理了文本:第一部分涵盖了诗歌的前三节,钢琴三连音伴奏,旋律柔和,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第二部分则是精美的幻想,鲜花从诗人的坟墓里发芽,表达了永恒的爱,贝多芬将这一节的音调设定为狂喜,曲调热烈且奔放。

《 致远方的爱人》(Op.98)是由六首歌曲构成的声乐套曲作品,创作于1816年,是贝多芬晚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套曲中的歌词选自俄洛伊思·也特勒斯所做六首诗歌,倾诉了对爱情的纯粹的向往之情。音乐中饱含温柔的幻想与冲动的激情,那些优美的旋律更像是贝多芬对爱情的讴歌与倾诉。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