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5、《五梆子》

改编者:冯子存

五梆子是一首由冯子存根据华北地区传统民间乐曲改编的笛子独奏曲,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

原曲优美明快,热情奔放,曲调优美健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常用于戏曲过门,经冯子存整理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广为大众所喜爱

2. 十大笛子名曲d调独奏曲

常见的D调笛子曲目有《二泉映月》、《茉莉花》、《大江东去》、《梁祝》、《田园组曲》等。

D调笛子专用曲是指为D调笛子所谱写、演奏的音乐作品,通常包括民间曲调、器乐曲、演唱曲、流行曲等多种类型。这些曲目既有传统的笛子演奏曲目,也有一些专为D调笛子创作的新曲目。

3. 十大笛子名曲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曲谱标的是A调,是用E调笛子吹的,筒音是B,用筒音做2的指法演奏正好是A调。

E调笛子到底是曲笛还是梆笛,这个问题有点争议,因为E调笛子不如F、G调梆笛高亢,又比D、C调曲笛音高,算是一个过渡的调门。

我个人更偏向把E调笛子归为梆笛。

4. 中国十大笛子名曲

1、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采用昆曲音调,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2、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3、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由冯子存改编[5],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4、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和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分的、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5、小放牛:陆春龄改编,乐曲明快流畅,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问话对答时的快乐情绪,富有有田园风味。笛子独奏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后经陆春龄编成笛曲,根据歌舞音乐进行器乐化加工,充分发挥笛子演奏技巧对曲调的装饰作用。引子的《八板》头和第一大段运用南方曲笛运气的绵长不断、悠扬曲折,以及打音、倚音、赠音、连奏等,使音乐富有田园风味和歌唱性,流畅活泼,富有生气。第二段转入快板,旋律多在高音区活动,吐音和连奏交替进行,清晰明快,富有韵味,加上调性变化,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愉快。

6、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动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了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第二段在羽调旋律上,再配上活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奔驰的欢乐情景。接着进入第三段,节奏放宽,旋律舒展,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衷情歌颂。第四、五段音乐情绪更加高潮,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最后,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脱下,旋律更加急骤,进一步的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7、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926年严箇凡编写的《中国雅乐集》;以后以丝竹乐合奏,箫独奏等多种形式在江南一带流传。上世纪50年代,陆春龄、赵松庭分别将它改编成笛子独奏曲。两位先生的改编各有所长,使《鹧鸪飞》成为南派经典。《鹧鸪飞》已经是音乐院校中竹笛专业学生的必修曲目。

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

8、黄莺亮翅: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绘黄莺在晴朗天空自由飞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尾声。第一段:旭日东升,大地一片清新,一切生物苏醒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笛音要求清亮而悠扬。第二段:黄莺醒来,在树林的枝头跳来跳去,亮翅高唱,好象向大自然宣布:一天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又开始了。第三、四段:描写黄莺在蔚蓝的天空中,展望着美丽的大自然尽情地飞翔,尽情地歌唱。尾声:用徐缓的速度与辽阔而优美的笛音结束全曲。

9、五梆子: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根据一首北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

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曲调明快、欢悦、乐观向上,主题共六句,微调式,格局落音逐级下行,分别为3,2,1,6,5,5。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笛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润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一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装饰旋律,诙谐风趣。第二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奏性贯穿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第三变奏速度更快,即兴发挥更大,多次花"花舌"(颤舌音),是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

10、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5. 十大笛子名曲欣赏

竹笛十大名家是指陆春玲、赵松庭、俞逊发、詹永明、冯子存、魏显忠、蒋国基、高明、简广易、宁保生。

6. 十大笛子名曲的名称

中国谁吹笛子好听!这个话题其实很大,内容很多,我们正好借此提问,来梳理一下中国笛坛的璀璨群星和当今的部分代表性演奏家。

首先我们简单普及一下,中国笛子的演奏家历来存在着风格及流派问题。中国笛子艺术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以民间流传和宫廷演奏为主。新中国建立后,自1950年笛子宗师冯子存先生把笛子作为独奏乐器正式搬上舞台以来,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笛子演奏家。

中国竹笛因其流传地区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演奏风格,按照传统的说法,可大致分为北派、南派。北派即主要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演奏风格,南派主要是江南音乐风格。北派的演奏特点在于“巧加花”,南派的特点在于“精吹曲”。我把新中国以来的演奏家大致梳理如下——

一、新中国以来大师级的笛子前辈。北派的笛子宗师冯子存,著名曲目有《喜相逢》《五梆子》《放风筝》等;北派笛子大师刘管乐,代表曲目《荫中鸟》《和平鸽》等;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代表曲目《早晨》《三五七》《幽兰逢春》等;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代表曲目《小放牛》《鹧鸪飞》《今昔》等;北派大师王铁锤,代表曲目《黄河边的故事》《赶路》等;中原笛子大师孔建华,代表曲目《故乡的回忆》《黄鹤归来》《江河情》等;新派笛子演奏大师刘森,代表曲目有《牧笛》《山村小景》《霍拉舞曲》等;笛子教育家陆金山,代表作《苦去甜来》《运粮忙》等;笛子大家胡结续,代表曲目《我是一个兵》等。

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活跃中国笛坛的演奏家。这一批演奏家,大多师从上述笛子前辈宗师,得到了较为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又赶上新中国火热的革命建设年代,笛子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演奏功夫得到了大量的舞台锤炼。最知名的包括:(1)公认的集笛子艺术大成、里程碑式的大师级演奏家俞逊发,代表曲目有《汇流》《秋湖月夜》《姑苏行》《妆台秋思》《一枝梅》《挂红灯》《收割》《云雀》等,曲目十分丰富,风格十分全面,技术十分高超,而且不断创新技法,是近世中国笛坛最璀璨的笛子大家,可惜俞先生于2005年过早离世。(2)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曾永清先生,代表曲目《秦川情》《麦收》《草原巡巡逻兵》等;简广易先生,代表曲目《牧民新歌》《流浪者之歌》等;笛子教育家李协勤,代表作《喜开丰收镰》等;笛子教育家向思义先生,代表作《楚天春华》等;蒋国基先生,代表曲目《水乡船歌》《悠悠乌篷船》等;詹永明先生,代表曲目《西湖春晓》《听泉》《断桥会》《婺江欢歌》等;张维良先生,代表曲目《太湖春》《行云流水》《花泣》《醉笛》等,维良先生的洞箫亦是大师级的;李镇先生,草原风情的代表曲目《大青山下》《鄂尔多斯的春天》《草原的思念》等;王次恒先生,代表曲目《桑园春》《鹰之恋》等;戴亚先生,代表曲目《秦川情》《陌上花开》等;马迪先生,代表作品《秦川抒怀》《赶牲灵》等;张延武先生,代表曲目《欢腾的延河》《秦川叙事曲》等;荣政先生,中原笛乐代表曲目《巴楚行》《数蛤蟆》《方竹》《楚江开》等;湖北笛家张红阳,香港笛家孙永志,陈鸿雁先生,代表曲目库《梁祝》等;安徽笛家陈惠龙、余占友,江苏笛家王键……还有诸多同期笛家,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罗列。

三、青年实力派新一代演奏家。这一批演奏家,大多是70后、80后,毕业于音乐学院,得到了前辈老师的精心栽培,演奏技术上“青出于蓝”,学历高,视野更开阔,与国际接轨意识更强。主要有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老师,代表曲目《千山情》《愁空山》等;武汉音乐学院周可奇老师,代表曲目《春戏》《秋问》等,周老师的洞箫亦是大家水平;四川音乐学院石磊老师,代表曲目《红高粱叙事曲》《孤烟直》等;首都师范大学胡玉林老师,代表曲目《天雨》《竹语》等。此外,还有王华、赵琦、杨伟杰、张莹莹、王俊侃、范临风……等等,近年来,90后的演奏家也开始大量成长,脱颖而出,可谓群星璀璨。

总之,世上新人推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国笛坛吹得好的太多了!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