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和他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

穆捷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orgsky,1839-1881),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之一,一位在音乐史领域颇有争议的作曲家,他所受的音乐教育甚少,但他却影响了一批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如:德彪西、萨蒂、德·比亚、科普兰、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创作了很多触及到俄罗斯精神本质、并以鲜明的形象塑造和独特的音乐语言而著称的作品。他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吸引了许多作曲家为它配器,其中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配器乐队作品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和流传。

穆索尔斯基出生在普斯科大省托罗别茨县卡列沃村的地主庄园家庭,自幼随母亲学习钢琴。7岁就可以弹奏李斯特的小品,9岁就公开演奏了菲尔德的协奏曲,并进行即兴演奏和创作,尽管穆索尔斯基很有音乐方面的天才,但他的父亲在他13岁时把他送进禁卫军士官学校,1856年毕业后曾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充御前禁卫军,在此之后他先后结识了居伊、达尔戈梅日斯基、斯塔索大和巴拉基列夫,并在后者的指导下学习和声和作曲。1858年开始他脱离军界,专心从事作曲。

穆索尔斯基音乐创作历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初露其思想倾向和创作个性,如在禁卫军学习期间穆索尔斯基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钢琴曲《陆军准尉波尔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思想和艺术完全成熟。创作达到了高峰,一生中代表性的作品均产生在此时。如他的重要歌剧《包里斯·戈东诺夫》响誉世界,因为极少歌剧是由男低音担任主角,而伟大的俄罗斯男低音歌唱家菲多尔·夏里亚宾(1873-1938)因此剧而名震世界,最终这部歌剧成为俄罗斯民族歌剧的灿烂瑰宝。穆索尔斯基的主要作品还有歌剧《霍万兴那》《索罗庆集市》,交响诗《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歌曲《洋娃娃》《跳蚤之歌》等。

穆索尔斯基在音乐创作上关注音乐与文学、诗歌、戏剧、美术的紧密联系,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反对墨守陈规的学院派习气,主张创新和风格独特;热爱和钻研俄罗斯民间音乐,从中汲取滋养,使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深刻表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喜好将异国与俄罗斯风情作对比性描写,以此扩大和丰富音乐的色彩和表现力。他的作品表现了威严的悲剧、嘲笑的幽默、辛辣的讽刺、热情的喜悦、狂放的热情、雄壮的史诗气魄,他可以让听者的眼前“呈现”出舞台,“呈现”出画面,色泽丰富,形象逼真。而他的代表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就恰恰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一、创作背景

1873年,穆索尔斯基的好友建筑师兼画家维克多·哈尔德曼(Victor Hartman,1842-1873)因急病去世,年仅39岁。穆索尔斯基为了纪念这位与其交往达四年之久的密友,参观了由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斯塔索夫在圣彼得堡美术学校为哈尔德曼所举行的绘画遗作展览会,展览会上展出了哈尔德曼生前所创作的一系列水彩画作品,画家的遗作使穆索尔斯基非常激动,他深深的被亡友的作品所打动,于是他选择了其中的十幅作品用于创作,写成了《图画展览会》这部构思新颖、形象鲜明、语言独特的作品,以表达对亡友的哀思和敬意。

乐曲是由与“图画”有关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间奏功用的“漫步”主题组合而成。其配合之佳,表现了穆索尔斯基所独有的大胆的创造性。因此,这首乐曲时至今日仍然很受欢迎。这首钢琴组曲,不仅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性器乐作品,而且也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有独创性的乐曲之一。这种直截了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法国印象派有很大的影响。

在创作《图画展览会》时,他写信给斯塔索夫说:“看到哈尔德曼的画展,就像我在创作《鲍里斯·戈都诺夫》的时候,简直内心沸腾,创作的灵感、乐思、旋律源源而来,让我都来不及写在纸上,我现在正在写第四首乐曲,连接这些乐曲的纽带是漫步(Promende)。我想把它完成得妥当些,在那些间奏部分可以看见我的面貌出现,一直到现在我认为作品是成功的。”此后他仅用了20天,在当年6月22日也就是这年的夏天便完成《图画展览会》这部杰作。作者在乐谱标题页上注明:献给符拉基米尔·瓦西利耶夫·斯塔索夫——展览会上的图画——纪念维克多·哈尔德曼。此外,在侧面还留下“献给你,统帅,哈尔德曼展览会的筹办者,悼念我们亲爱的维克多,1874年7月27日。”

穆索尔斯基创造性的将图画转化为音乐语言,钢琴演奏的每一个描述性段落原型其实只是很普通的画面,且很多并无众多微小细节,而他却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音乐语言补充和丰富它们,从而使它们从无声的静止状态变成活生生的音乐形象,为人们在欣赏这首作品的同时勾画出了另一种视觉效果。

二、分析及演奏要领

整首乐曲由各自独立的十个小品组成,描绘十幅内容不同的图画,它们虽然各自独立,但却紧密相关,这种关联性是通过贯穿整首乐曲的主题“漫步”来实现的。这一主题在整部组曲中反复7次出现,将十首小品加以组织和穿插,使具体描写的十个分曲连成一个不间断演奏的统一体。显而易见,从字面上理解“漫步”就是从一幅画到另一幅画,作曲家走过一幅幅图画。“漫步”它既是引子,又是问奏;或以独立的段落出现,或以压缩的、变奏的、主题片断的形式出现。从其以下四个方面可以看出“漫步”取自悠长、连绵不断的俄罗斯民歌。

1、调式——自然音调式;

2、旋律——旋律中突出四度音调;

3、节奏——非方整性的节拍和结构(这一点最为突出表现为“漫步”主题中6/4,5/4混合拍子的运用);

4、和弦构成——单声部与多声部交替且和声性很强。

“漫步”主题时而抒情、时而严肃;时而悲伤、时而喜悦;时而沉思、时而庄重;时而忧郁、时而愉快。“每当她出现时,它的面貌都随着乐曲情绪的转换而起着变化。”穆索尔斯基曾说过:“漫步”中有我自己的面貌出现,不同的调式转换,好像他在展览会上信步、鉴赏、评论,抒发不同的观感,回忆起哈尔德曼时各种复杂心情的变化。

引子《漫步》(俄罗斯的适度快板;不带高兴的表情而稍加持续)

在这部分里,“漫步”这一主题是一首完整的乐曲,它好像是由一个单音领唱和一个合唱的副歌组成,在副歌部分各个声部自由的交替出现。在bB大调歌唱般的旋律中,我们仿佛刚刚步入大型的展览馆中。这一引子是全曲感情的铺垫,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我们首先要注意5/4混合拍子是3/4+2/4,所以在基本的节拍重音处理要采用强、弱、弱、次强、弱。在这段引子演奏完应做紧接下一段处理。

No.1《侏儒》(活泼的)

这幅画是哈尔德曼在1869年为圣彼得堡音乐家俱乐部的圣诞树所创作的一幅设计稿。在这副设计稿中,他画了一个木制儿童玩具的素描,这种玩具是用来压胡桃的胡桃夹子,样子象一群身材矮小、丑陋的跛脚侏儒。作曲家把这些畸形的小人物拟人化,赋予他们生命,给予它们人的性格,它们受压迫、受,它们时而痛苦,时而,它们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想要摆脱它们现下所处的不公平的地位和悲惨的命运却又无能为力。

曲中包括三个素材:(1)平行八度强有力跳跃的不协和音程,这种类似痉挛的音调表现出某种愤恨不平的情绪,同时加上频繁的“很强(ff)”与“弱(p)”交替变化、“一直活跃的(Sempre vivo)”与“少活跃一些即稍慢(Meno vivo)”的对比,表现出突然发作的效果与长时间跳跃、喧叫的声音;(2)下行切分音节奏的和弦,仿佛是小人物悲戚的;(3)跨越三个音区的八度和小三度齐奏构成,表现一种极度痛苦、孤独的形象。

作曲家运用多种作曲技术手段来刻画这些畸形的小人物的形象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该段乐曲的结尾,在它几经挣扎之后,以失败告终,这时侏儒忽然站起来,并迅速窜向我们未知的角落。

在这一段的演奏中我们要注意:第一,1—18小节,双手平行八度弹奏整齐并注意强弱的强烈对比,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充分(延长记号);第二,19~28小节,左手模仿打击乐,右手模仿弦乐声音(反复时不做参考);第三,38~71小节,跨越三个音区的八度和小三度齐奏构成,句子划分为:①38—44小节;②45—46小节;③47—53小节:④54—55小节;⑤56—57小节;⑥58—59小节;⑦60—65小节;⑧66—71小节。其中①、③、⑥、⑦演奏时要注意八度高声部旋律清晰、连贯;第四,94小节至结束,双手反向以极快的速度演奏,要求清晰,练习时可由慢至快。

《漫步》(轻松而微妙的中庸的速度)

作曲家在这里终止了叙述。“漫步”主题第二次出现,旋律在bA大调中悲伤的行进,好像是他在继续向前行进,同时内心对前一幅图画中的侏儒产生了悲怜之情。左手旋律单声部行进,模仿大提琴的声音。

No.2,《古堡》(浓厚的如歌的行板)

哈尔德曼在国外旅游时画的两个孤零零中世纪古城堡的风景油画。常春藤映下的意大利中世纪古堡,再现了“中世纪的城堡,在她的前面一位游吟歌手在唱歌。”这是全曲最浪漫的部分,作曲家创作了一支忧伤的、古朴的、带有十八世纪牧歌情调的旋律,配以连续保持在低声部重复的伴奏,那具有沉思性的徐缓流畅的曲调,平稳、单调的伴奏,向我们讲述曾经在城堡里发生的古老动人的故事。

《漫步》(浓重而且不太快的中庸的速度)

“漫步”主题的第三次出现,这次主题只持续了8小节,作者从古堡的回忆中慢慢走出来进入下一幅画。左右手八度旋律交替行进,演奏时注意旋律明朗。

No.3,《图勒里宫的花园》(随想的,不太快的小快板)图勒里宫花园是毗邻巴黎卢浮宫的一座名园,是人们度假游玩的场所。根据斯塔索夫的描述,这幅水彩画的主题并不是在描写花园景致,而是一幅逼真的风俗情景画。画中有母亲、保姆和玩耍的孩子们。穆索尔斯基创作的这首谐谑曲用轻快、愉悦的旋律,与富有质感的演奏音色和活泼、跳跃的节奏,把孩子们追逐嬉戏、调皮任性、吵闹叫喊的形象以音乐的形式活现在眼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首小品还有一个十分贴切的副标题《孩子们游戏后的争吵》。这段音乐是全曲演奏难点之一,演奏时尤其注意的是右手高声部3、4、5指快速十六分音符的旋律走动,其练习方法可参考《肖邦练习曲》第二首。

No.4,《牛车》(始终是沉重的中庸的速度)

整段音乐左手低声部都用沉重、迟缓、单调的和声进行,作者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在高声部也始终运用沉重、苦闷、悲壮的旋律。描绘了两头笨拙、温顺的公牛拖着一辆波兰农民装满货物的大轮子的牛车,在融雪泥泞的道路上歪歪扭扭的缓行,它们的主人哀愁与痛苦,无法再忍受奴隶式的沉重劳动,塑造了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车夫形象。在力度上,由弱到强,由强到弱,是我们感受到牛车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行程。

《漫步》(沉静的)

“漫步“主题再次出现,作曲家的心情又一次被前一幅画打动,内心充满无比的同情,但在这段主题即将结束时,作者被下一幅画中可爱、滑稽的形象所吸引,故在结尾两小节出现了下一段小品主题的先现。

No.5,《末出壳小鸡的舞蹈》(谐谑的;活泼而轻巧的)

这是这个钢琴套曲中最著名的一段,是穆索尔斯基根据哈尔特德设计的鸡蛋形芭蕾舞服装的装饰图而创作的一首完整的小谐谑曲,全曲短小精致、富有幻想性和幽默性。作曲家以塑造形象的音乐语言(包括在钢琴高音区运用带装饰音的和弦、颤音,半音化的上行音阶,轻快的跳音)使整段音乐显得更加活泼、诙谐,小鸡雏们背着蛋壳在哪卿瞅瞅的叫着,快快乐乐的跳着…在演奏中此段的和弦前倚音要弹奏地十分轻巧,这样对右手尤其是4、5指的灵活度有很高的要求,练习时可针对这一要求进行训练。

No.6《两个犹太人,一个富,一个穷》(行板)

《两个犹太人》原是哈尔德曼的两幅人物写生画。一个富有、肥胖、傲气凌人,一个贫穷、瘦弱、垂头丧气。作曲家创造性的将他们合二为一,突出表现他们之间的体貌、个性的强烈反差,显示了社会意义更加深刻。前8小节,作曲家用干涩的音调和怪异的节奏,其音乐语言运用带有增二度音程的旋律、间歇的节奏、强烈的音响和突出的重音,入木三分的勾勒出富人的形象。演奏时要求六十四分音符左、右手的统一。9-14小节,作曲家又运用夹带装饰音的同音反复和半音下行的音调轮廓,描绘了一个一直不听打哆嗦、哀求富人的穷犹太人。右手带前倚音的三连音可做四个十六分音符处理。从第15小节到结尾,作者又一次运用他的创造天赋,用对位手法将前两者叠置到一起,左手是富人,右手是穷人,使他们的反差更明显,矛盾更突出。最后显然是富人占了上风,神气十足的把穷人赶走了。这部分演奏左手注意表现富人的旋律的连贯,右手十六分附点和十六分音符三连音要从节奏上加以区分。

《漫步》(俄罗斯风的适度快板而稍加持续)

这是主题最后一次以漫步注明的方式出现,这次仿佛走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吸引人的画面出现。“漫步“主题在这里加以展开,从第十小节开始和弦注意要弹奏整齐,好像是交响乐般的感觉。

No.7,《里莫日的市场》(生动的小快板,始终是谐谑的)

里莫日是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小城集市,穆索尔斯基用一个具有无穷动谐谑曲特点的音调表现描绘了人声鼎沸的市场,一群法国妇女在市场购物,叫卖声、闲聊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她们传递各种各样的奇闻、丑闻、绅闻,饶舌不休,最后竟成了一场骂架,这时音乐嘎然而止,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个画面的演奏中左手的音程同音重复要平稳均匀,其演奏方法可参考贝多芬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前两个小节,第37小节开始的三十二分音符左右手交替演奏,要注意右手和弦的清晰、整齐,练习时可进行右手单独的慢速训练。

No.8,《墓穴》(缓板很忧伤但不太慢的行板)

原作是画家描绘自己同一位建筑家,由向导打着灯笼带路,参观古罗马式地下墓穴的水彩画。音乐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曲家用低音和弦力度的突然变化,以广板的速度渲染墓穴神秘恐怖的气氛;第二部分和它紧凑连接,作者在这里有一个标题《用死者的语言同死者交谈》,并在原稿上写着:去世的哈尔德曼的创作灵魂领我靠近颅骨,向它呼吁,于是颅骨寂静地发出了光辉。漫步主题在高音区持续震音的背景下以忧郁的平行八度方式交替出现,让人们体会到作曲家以音乐的方式与亡友之间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精神交流。旋律采用“漫步”主题在左手声部中行进。

No.9,《鸡脚上的小屋》(粗鲁而有活力的快板——稍快的行板——很快的快板)

这是哈尔德曼设计的一只时钟的外观图案,穆索尔斯基并没有体现小屋的本身,而是描绘小屋的主人,一位俄罗斯家喻户晓、可以骑着扫帚自由飞翔的女巫巴巴亚格(Baba.ya-ga)。他用尖锐的不协和音程(如大七度、小七度、减五度)的跳进、平行八度的织体、突发的强音,生动模仿了女巫研发出的哨声、叫喊及风的声音和她在森林里飞行时折断干树枝的劈啪声。1-74小节要注意八度快速演奏的整齐、准确,其中25-30小节右手还要格外注意带前倚音的和弦。95小节开始节奏发生变化,应从93小节开始准备,进行速度上的调整。

No.10,《基辅大门》(二二拍子风的快板。庄严肃穆的,威风凛凛的)

这原是为基辅城门所作的设计图,它是古代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具有宏伟风格的建筑。穆索尔斯基在这首乐曲中展示了三个形象:首先是庄严宏伟,音调与“漫步”相似的主题,它是一个庄严、巨人般的形象,由宽广、嘹亮的和弦奏出,在演奏中注意和弦的整齐以及左手和弦前倚音的提前预备;其次是异端宗教圣咏式音乐,典型的传统四部和声,用俄罗斯教会的多声部歌调的风格给人以宁静严峻而又虔诚的感觉。不做特殊处理,没有表现力;最后是古代每逢节日仪式所必有的钟声齐鸣的节日景象,左、右手交替先下行然后上行的平行八度织体,并且引入巨人般的主题,描绘钟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基辅城全民欢腾的景象,这时,我们又听到了“漫步”那熟悉的旋律,它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这时的音乐是庄严而高昂的,以无以伦比的气势结束了全曲。

《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创作成熟期中最杰出的一部钢琴套曲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构思新颖、形象鲜明、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极富个性,而且在声音的对比和丰富的色彩变化方面也创意鲜明。同时,通过《图画展览会》我们也不难看出穆索尔斯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通常不是单纯地描写图画外在形象,而是用俄罗斯式的音乐语言塑造真实的音乐形象,触到俄罗斯精神本质、以传达深刻的音乐思想,描绘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俄罗斯式的灵魂,他将和他的《图画展览会》一起开拓俄罗斯钢琴音乐通往世界古典音乐舞台的道路。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