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二泉映月》这篇优秀的传统二胡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该乐曲创作的背景、曲式结构、节奏风格和声音响等方面,深入阐述该曲的创作特点,尤为突出的分析对《二泉映月》的节奏,变化,轻重缓急及其优秀的画面感进行描述和赏析。同时,本文还将此曲与其他风格近似,主题相同的中外乐曲进行比较赏析,将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以普通人视角最大化的展示二胡曲的特点。

【关键词】视听语言;二泉映月;二胡曲;比较赏析;普通人视角;

首先介绍这首二胡曲的作者阿炳(华彦钧),他从小在江苏无锡道教音乐环境中长大,精通各种民族乐器,并且擅长运用江南各个乐器进行乐曲创作,有着非常深厚的音乐素养。能让世人乃至全世界认识他的,正是这首《二泉映月》[1],在他的音乐中,我似乎可以感觉到那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而又要坚强生活下去的心态。这与他的身世有关——命运的捉弄,让阿炳一度自暴自弃。他染上重病,双目失明,人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2]就是在这样的身世背景下,在这样的黑暗深渊里,音乐成了他最大的慰藉,也给了他向死而生的力量。

我从小就学二胡,在无数次的倾听和演奏《二泉映月》后,我就融入其中,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上了《音乐鉴赏》这门课后,我又沉浸在了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更加深刻感悟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更体会到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一.理论知识——视听语言

从结构上讲,音乐主要是由听觉因素组成的,一般视听语言多用于影视作品。而从审美过程角度来讲,音乐是音乐家用音乐语言来展现物质世界,传达思想感情的媒介[3].因此,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听觉因素带来的感受常常会与视觉因素产生的感受夹杂在一起。能够产生音觉体验的感性物质材料往往也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体验,这种现象一般叫做通感。音乐、乐曲等的赏析也由此需要通过视听联觉分析,即运用视听语言分析。[4]详情可参考《音乐作品的视觉形象表现手法》.

二.整体分析——极强的画面感

全曲包括引子、六个段落、尾声三个部分,其中,六个段落为主题段和它的五次变奏。引子部分(1~2小节),以一个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开端,短小紧凑,节奏渐慢,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一声包含心酸的叹息。而乐曲的第一段,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3~10小节)为中低音,低沉压抑,迂回下降,如泣如诉,作者苦闷和悲戚的心情由此可见一斑;第二个部分(11~22小节)为高音区,渐趋激昂,旋律不断向上,节奏亦不断变化,仿佛是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仿佛是作者的不平与怨愤。

开始令我联想到一个人在漫不经心的闲唠自己的人生,写自己也阔过,还颇有点为此沾沾自喜;第二部分事情开始起变化,音符变得迟滞,仿佛预示痛苦。然后痛苦袭来,接连不断,心在颤抖。但是那又能如何?第三部分开始与其说是豁达不如说自暴自弃更合适,声音从沙哑处起,逐渐有了光泽,沉稳,像个中年人开始回想过去,可是回忆依旧痛苦,但是比起经历时已经轻一些了。中年人在思索,不平之气和悔恨交织。第四部分豁达平和一些了,还有点笑自己的感觉。已经从叙述转到思考了。已经可以跳出来看自己了,认命又不完全认命,旋律百转千回之后,没有变得低沉,而是往清越激昂处去,像终于发出的一声嘶吼。

此后的五个段落(23~174小节)皆为以上第一段的变奏。当时我听的时候没有多想,后来上过《音乐鉴赏》课后再去听《二泉映月》,突然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实际上,循环往复代表了中国的一种时间观和命运观。《二泉映月》没有交响乐的那种复杂的结构,它就像是一丝线、一缕烟、一口气一样。似乎有发展,但是却不知所终,就像是尼采认为如果人类的道路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那么任何时候我们走的路都不能说是一条前进的路,我们实际上在原地踏步。[5]我认为,循环,代表了一种走不出的迷茫,阿炳不是大彻大悟的智者,他迷茫,他挣扎,他看不到他的起点,也参不透他的终点。在晚年,他面对这些看似不同的人生的时候,觉得有那么多相似,讲起来大概不够荡气回肠。所以《二泉映月》给我的感觉,是平淡的,真的就像是一个老人不痛不痒地和你说着他的一辈子。他不羡慕你的年华,因为他知道——也没什么不同。在这个层面上,《二泉映月》具有某种悲剧的审美意味,即所谓的悲悯之情。

尾声部分(175~176小节)婉转下行,最后的音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如同无限的惆怅与感叹,节奏舒缓而渐静,意犹未尽。一声沉重的低音如同一只巨大的手把阿炳又拉回到了现实之中。第四次的重复,让人看到在他的面前,仍然是那个破落的江南。这时的情感不似之前的叙事,而是倾向于一种梦幻与纯粹,这时出现的是看破的淡。古希腊的悲剧理论家说,悲剧能够净化人的情感。这在《二泉映月》的最后体现了出来。我每次演奏《二泉映月》,都会把最后一节处理成一个问句。对于命运,阿炳知其所然,却不知其为何所以然。仿佛我和阿炳一齐抬头看着阴霾的天——天机算不透,交织悲与欢。

三.对比分析——音乐里的月光世界

音乐称得上艺术的“综合体”。它融汇了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美术等多门艺术种类的特质,让你仅凭一双耳朵,就能在听觉的意境中感受美的各种形态:美妙的诗意、动人的故事、恬静的画面……还有心动的感觉[6]。

关于月光的经典音乐,如果从西方看,当首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是古典音乐时代的代表作之一,据说为贝多芬本人表述失恋心境之作,但他本人并未为此曲命名。其“月光”之名来自听众——诗人路德维希评述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让人想到瑞士流森湖上月光闪耀下的小舟,《月光奏鸣曲》之名便因此得到公认,并穿越两个多世纪、响彻至今。它缓缓的旋律像月光下静静的流水,淌过之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感伤。丰子恺曾评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艺术”,果不其然。

在这部经典传世的月光曲之光环下,来自中国民间的两部经典音乐之作《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通过中国古典民乐展现的月光世界,呈现了同样经典而又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丝毫不比上两部音乐大作逊色。《春江花月夜》是典型的中国民乐,由最初的琵琶曲改编为丝竹乐曲,后也有管弦乐曲之作。其旋律婉转、节奏舒缓,月夜春江之丰姿,在丝丝入扣的乐中,像一幅淡雅的中国山水画似地徐徐展开。画面的动感与静感都极强 [7].

而另一部同样可称为“国粹”的中国民乐,就是今天我赏析的这首《二泉映月》,有着与贝多芬的月光曲同样的“命名史”。这首由民间艺人华彦君无意识中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本无名,后经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民间寻访时发现、并为其命名《二泉映月》。曲中的月下世界主要是作曲者个人世界的心境再现,真正是凄凉感伤,却又宛转优美、韵味悠长。难怪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要“跪听”此曲。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月光世界。音乐里的月光世界熔铸了作曲者个人的情怀、感伤、心境及其艺术质感。我认为,对于我们听者而言,在乐音中产生共鸣,也在乐声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产生自己的感悟与想象,这才是对经典音乐最好的拥抱。

四.深度挖掘——《二泉映月》的深层价值

阿炳的一生就是在风雨飘摇之中过去的,我不禁想,如果没有留声机,不知道江南的桥畔会不会还有二泉映月的旋律。不管怎样,阿炳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有人回忆说,阿炳从不白拿别人的施舍,一定会以乐曲报答之。所以说,阿炳有中国人的脊梁和风骨。他写的痛苦、无奈、抗争、悔恨、不平之气、对自己的嘲笑,自暴自弃,甚至几乎要放弃,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感;乐曲百转千回,每每低沉处又会逐渐回升,直至最后一声嘶吼。这种思考和抗争,能激励和感染人。说的更通俗一点,一个普通人,一个被痛苦折磨的人,一个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人,要不要活下去,要怎么活下去。阿炳用音乐回答了这个问题。

并且,在阿炳拉《二泉映月》的时代,我们都还在痛苦地说着:“我是中国人。”在抗争与反抗争,侵略与反领略的叙事中,阿炳自然地被描述成一个用琴声诉说那个罪恶旧社会的人,也因为其音乐中的铮铮铁骨被看作是对黑暗的反抗者。有意思的是,在外国的网页上,许多外国人听后也很自然地把《二泉映月》和过去裹着小脚、穿着马褂和抽着大烟的、孱弱但不屈的中国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不得不谈到,《二泉映月》之所以影响如此之深、如此之广,很有可能是因为阿炳心中的苦难记忆,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关于那个看似非常“遥远”的中国的苦难记忆。故而,在听到《二泉映月》的时候,我不得不去想象,当时的阿炳的眼里看到的江南,或者扩大一点——中国。

还记得在YouTube的《二泉映月》视频下,有一位外国人留言到:“Listening to this, I can't stop thinking about John Williams' Schindler's list.” 突然觉得《二泉映月》所承载的记忆,还不仅仅局限在民族记忆上,而是二十世纪世界浩劫下的全人类记忆。《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获得奥斯卡的电影,同时这部电影的配乐更是成为世界影史的经典。这首成功的电影配乐和《二泉映月》有着某种幽微的联系,他们都是平淡的、重复的、讲述的,但都同时在旋律中埋藏了某种化不开的悲哀,同时也都闪烁着若隐若现的希望。[8]

“希望”这个词,这真是最无力又最美妙的词了。阿炳可能不会说文绉绉地说希望这个词,他只是站在江南街头,在好奇“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和自己说——总要有个盼头。所以他《二泉映月》的曲调虽有些迟疑,但更多是斩钉截铁的肯定。我相信,正式这种肯定,才成就了《二泉映月》中不灭的希望与光芒。

我爱着《二泉映月》,爱着二胡,更爱着希望。感谢音乐鉴赏课,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参考文献:

[1]张潇丹.瞎子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J].山东农机化,2021(01):50.

[2]施咏.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J].音乐研究,2005(04):111-119.

[3] 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年

[4]孙会玲,音乐作品的视觉形象表现手法.文学研究2020

[5] 胡沈颖.依心自来 情溢双弦——再品《二泉映月》[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05):8-9.

[6] 肖建瓴.中国钢琴曲《二泉映月》的美学内涵探讨[J].艺术家,2020(06):114.

[7] 施璐瑶.古典芭蕾在中国民族化的表达解析——以舞剧《二泉映月》为例[J].艺术品鉴,2020(24):108-109.

[8] 童甲东,曾小艳,李永平,童丽.基于“悲胜怒”阐释《二泉映月》音乐疗法[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9):13-14.

二胡独奏曲赛马_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_二胡独奏曲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