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子昂

琉特概述

琉特琴(lute)是一种古老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它的弦与音箱平行,琴弦为羊肠弦;琴颈弯曲,几乎全部由木头制成;与古典吉他一样,正面有面板和音孔,音孔通常都有精美的镂空雕花图案,称为“rose”(意为玫瑰);音箱中空,内部没有支柱;背面不是扁平,而是突出的圆弧状,这是琉特琴与古典吉他的一个重要区别。

从广义上看,人们将形状类似的乐器都并入了“琉特属”,例如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印度的西塔尔(sitar)、维纳(vina)、伊朗的乌德(oud)等,都是琉特家族的乐器,它们来自亚洲地区。从狭义上看,“琉特”通常为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本文介绍的是欧洲地区的琉特琴,即狭义上的琉特琴。

这种古老的乐器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今中东地区),人们将它称为“乌德”琴,充分使用这项乐器创造出了属于他们民族特色的音乐。而欧洲的琉特琴最初由摩尔人带入西班牙,以西班牙为起点,在欧洲各国迅速传播开来,直至遍布全欧。欧洲人将琉特琴进行改造和创新,把它用到不同体裁的音乐中,变为完全“西化”的乐器。自此,中东地区欧洲的琉特琴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发展。

琉特琴主要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发展。19世纪,人们不再使用琉特琴演奏乐曲,这件乐器在欧洲大陆“消失”,被人们遗忘。直到20世纪初,琉特琴才在欧洲大陆复兴起来,重新为人们所使用和聆听。

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音乐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是从1558年到1603年,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晚期。有历史学家称“英国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比这一千年中的任何一个时期经济上都更富庶,地域都更广阔,人们都更加乐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见得这个时期的人文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莎士比亚就诞生在这个时代。而音乐,也成为了伊丽莎白时代人们最重要的娱乐方式。

伊丽莎白时期的音乐体现了英国音乐从宗教到世俗的一个巨大转变,器乐音乐作品数量也有所上升。伊丽莎白女王本人十分热爱音乐,她会弹奏琉特琴和维吉纳琴(virginal)。相传,她还亲自谱写舞曲。她在宫廷中雇佣了超过70位音乐家、作曲家。在女王的影响下,贵族和中产阶级也开始雇佣职业音乐家为其写作,大量的音乐作品诞生在了这个时代,音乐也因此进入了所有人的生活中。在寻常百姓家,经常可以看到家庭聚餐时在餐桌旁有当地民间音乐表演,更高阶层的人士几乎每天晚上都会雇佣音乐家表演。那些雇不起音乐家表演的人,家中也至少会有一种乐器,而仆人则在聚餐时为其表演。整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是:“所有的贵族都希望能够用精湛的技巧弹奏琉特琴,而任何不能在合唱或者合奏音乐中找到自己适合位置的年轻女人,都将沦为人们的笑柄。”

琉特琴在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时期的音乐达到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顶峰,而琉特琴无疑是伊丽莎白时期最受欢迎的弹拨类乐器。它音色甜美悦耳,形制不大,便于携带,成为了伊丽莎白时代最好的伴奏乐器和合奏乐器之一。宫廷中所有的艺术家都会弹奏琉特琴,它在民间也备受喜爱。

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典型琉特琴的琴体比之前更圆、更饱满,音箱比16世纪早期的琉特琴都要宽大,后部也更圆,弧度大约呈半圆形。在这个时期有六根弦和七根弦的琉特琴,但大部分的琉特琴乐谱都是给六根弦的琉特琴准备的。

除了琉特琴以外,伊丽莎白时期还有多种弹拨类弦鸣乐器,经常会与琉特琴引起混淆,因此笔者在此作一区分。

吉他玫瑰曲谱_玫瑰吉他曲_吉他独奏玫瑰

西特琴

首先是西特琴家族(cittern family)。西特琴一般有四弦,琴颈较长,音箱后部不像琉特琴那样呈瓢状凸起,而是平面,与古典吉他更为相似。西特琴和琉特琴虽同为弹拨类弦鸣乐器,但它们的音色还是有较大区别的。西特琴的琴弦是金属制作的,通常演奏时会用拨子来拨奏琴弦,发出较大的金属声,听起来有豪迈感。而琉特琴的琴弦由羊肠制作,音色格外轻柔甜美,音量是不及西特琴的。西特琴在伊丽莎白时期是一项极为平民化的乐器,通常放在英国的理发店里给顾客弹奏,也有专门为西特琴谱写的乐曲得到出版。

奥法里昂琴(orpharion)属于西特琴家族,它有六根由金属制成的琴弦,定调与琉特琴相同,因此许多为奥法里昂琴写的乐曲琉特琴也可以演奏。

玫瑰吉他曲_吉他独奏玫瑰_吉他玫瑰曲谱

奥法里昂琴

班多拉琴(bandora)属于琉特家族,是一种长颈低音琉特琴。宫廷音乐家安东尼·霍尔本(Anthony Holborne)专门为班多拉琴写了许多乐曲。

玫瑰吉他曲_吉他玫瑰曲谱_吉他独奏玫瑰

班多拉琴

还有一种属于琉特家族的弹拨类乐器是西奥伯琴(theorbo),也称基塔隆尼琴(chittarone)。它被称为“低音琉特”,琴颈有六英尺长。与普通的琉特琴相比,除了琴颈之外,它还有一个附加的弦轴箱。

玫瑰吉他曲_吉他独奏玫瑰_吉他玫瑰曲谱

西奥伯琴

英国最早的琉特音乐可以追溯到1540年,手稿存于大英博物馆中。琉特音乐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代,也称为“黄金时代”。到1626年,著名琉特琴作曲家约翰·道兰德去世之后,由于英国没有再出现出类拔萃的琉特琴作曲家,再加上法国琉特琴艺术的逐渐兴起与发展,英国的琉特音乐开始逐渐没落。从那之后,新的法式琉特琴演奏风格影响了欧洲地区的琉特琴艺术,这个影响不断扩大,琉特琴的繁盛地转向了法国。琉特琴在英国逐渐被忽视,到了1676年,甚至连琉特琴的演奏风格都被忽略了。由于在音量上不能和意大利后来的新乐器抗衡,琉特琴逐渐退出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舞台。

流传至今的英国琉特乐曲大约有2500首乐曲,散见于不同的音乐曲集之中。在这些曲目中,有1600多首为琉特琴独奏曲,其他是一些有琉特琴参与演奏的康索特音乐。这意味着琉特琴的曲目量是同时代维吉纳琴的四倍。

最流行的琉特音乐风格无疑是帕凡舞曲(pavan)和加亚尔德舞曲(galliard),用这两种舞曲风格写成的琉特琴音乐占了琉特乐曲的百分之四十。另有一种在英国广受欢迎的琉特琴音乐是琉特琴改编曲,即把为其他乐器所作的乐曲改编成琉特琴曲。从改编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琉特演奏技法的发展和作曲家们技术的提升。

在伊丽莎白时代有一种常见的琉特音乐体裁——幻想曲。幻想曲始于人们想要将琉特歌曲做一个简单的扩展,其中体现出复调作曲技法。作曲家们也利用在牧歌当中的作曲原则来创作琉特琴幻想曲。意大利琉特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特别擅长谱写琉特琴幻想曲,许多英国的琉特幻想曲都是以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为范本的。在幻想曲这个体裁中,英国的琉特作品中有许多曲目都来自外国,但伟大的作曲家约翰·道兰德还是为英国的幻想曲体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还有一种不得不提的重要琉特音乐形式是琉特琴歌曲。它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被称为埃尔曲(Ayre)。它的内容既有严肃的,又有轻松愉快的;形式上既有通谱,又有分节歌,音乐以抒情见长。埃尔曲有以琉特琴加低音维奥尔琴的独唱歌曲形式,也有四声部人声加琉特琴伴奏的形式。前一种形式的伴奏有较强的和声意识,后一种形式主要是为了满足英国的音乐爱好者对于意大利牧歌演唱形式的喜爱。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埃尔曲多采用帕凡舞曲和加亚尔德舞曲的风格进行写作,最著名、最代表性的琉特琴歌曲大师是约翰·道兰德,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英国埃尔曲的魅力,许多现在都被人们复兴起来并广泛演奏。其次则是伊丽莎白宫廷乐师托马斯·坎皮恩(Thomas Campion)。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