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箫合奏谱_五百年桑田沧海笛箫谱_笛箫谱

“粤乐集结创新篇”演出

文 | 李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音乐会系列每年持续举办又要维持高水准及寻求创新,实非易事。“粤乐集结号”自2017年成军以来,十多位专业青年乐手即乐此不疲地投入粤乐演奏,由当年在香港油麻地戏院高举传统的旗帜,至最近半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巡演,都见新猷。“集结号”的杨伟杰、余乐夫、陈璧沁、张悦如、黄乐婷、沙泾珊、赖应斌、马诗恩、郭佩丽、童绍民、卢劲康、陈志伟、谭聪及梁佳近月马不停蹄巡演,3月最后两日,一行人挟着国内成功的余威回港,“粤乐集结号”在港举办一连两场“粤乐集结创新篇”,带来更多惊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音乐一度非常蓬勃,人才辈出,南方一隅的香港更活用地缘优势,背靠自由、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故名家如吕文成、崔蔚林等,都以香港为基地发展粤乐,东方小城遂传承了广东音乐的一脉。虽然西风东渐,粤乐的流布在香港不复当年盛况,甚至可谓式微,可幸香港乐界仍有心力传承,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每年都举办广东音乐系列音乐会,满足观众之余再推动粤乐发展。“粤乐集结创新篇”即由此而生。

音乐会之名称,可如此解读:“集结”一方面表示了演奏者的多元背景,集结香港、澳门和广州三地年轻乐手携手演出,如香港土生土长的青年笛箫演奏家、中国首位竹笛表演艺术博士杨伟杰,还有前香港中乐团胡琴联合首席兼高胡首席黄乐婷、澳门中乐团乐团首席张悦如、融入摇滚精神在广州致力承传粤乐的余乐夫、童绍民,他们因为对粤乐演奏的喜爱及传承的执着而群聚;“创新”之处在于不拘泥于传统,除化为今用之外,更敢于以新作品力图颠覆粤乐的刻板印象及固有表演模式,呈现岭南文化的丰富多彩。

五百年桑田沧海笛箫谱_笛箫谱_笛箫合奏谱

粤乐与中国各地方乐种一样,体现了表演者的多种身份,例如创制出高胡的宗师吕文成,本身即为多产的作曲家,改编作不计其数。因此,两场音乐会合共23首乐曲当中,有八首世界首演、一首香港首演的新作,创作者皆为“粤乐集结号”成员。黄乐婷的《尺工反六》取材自传统,细听即是《秋水龙吟》的动机,以工尺谱七音取其四。此曲新颖之处在于二胡二重奏的表现,综观粤乐的合奏形式,不外乎二弦任头架的三架头、头架为高胡的五架头,但二胡二重奏却是绝无仅有。再说演奏方面,黄乐婷与张悦如的两条旋律线条有序交织,在中段快速竞奏部分尤为出彩;由杨伟杰亲自谱曲的《粤竹》却很“摩登”,以C调曲笛演奏,却大量运用吐音、剁音等北方梆笛的发音方式,兼有炫技性质的循环换气乐段。显而易见这是边奏边创作的过程,但同时正因如此,乐曲的意趣得以如循环换气般一气呵成,始终亲切有味。

现代广东音乐流传近百年,却出现了创作断层,经典曲目固然历久常新,粤乐新作不是寥寥无几,亦是匆匆一现。临近千禧年,香港文化界发起的“粤乐薪传”运动,曾获本地作曲家响应,创作粤乐新曲如:罗永晖的《花自飘零水自流》、陈锦标的《腾云》等(均作于1999年)。当时,几位作曲家与多位专业中乐手共同合力研究广东音乐即兴加花的技法,以传统方法创作新曲,但其后这些作品逐渐淡出音乐会视线尤为可惜。此次“粤乐集结创新篇”,喜见“粤乐集结号”搬演这两首乐曲,恰如连结两个时期的音乐人,殊途同归,展示了三地新一代音乐人对粤乐的传承态度,也是“集结”的意义所在。比起前两年的音乐会,“粤乐集结号”今次确是非常进取,除体现在上述的表演模式及乐曲创作上,最高三百港元的票价亦算是偏高,但日后的继往开来才算是挑战。不过相信凭着传承传统的赤子之心,“粤乐集结号”不会成明日昙花,且展望来年新猷。

- THE END -

近期热门文章

《音乐周报》@你!快来说出你和《音乐周报》的故事…

她几十年如一日,在看似平凡的“钢伴”岗位上不断精进 | 人物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 争鸣

张国勇:学指挥,我容易吗?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北京合唱节5月开幕,音乐周报与北京音乐家协会邀全国合唱团晋京展演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