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谱驼铃_二胡谱驼铃_二胡独奏《驼铃》曲谱

《雪映红梅》刘锡津、赵越超、霍殿兴曲 霍殿兴演奏

霍殿兴(1940~1999),黑龙江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1963年,他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奔驰在公社的大道上》在首届“沈阳音乐周”上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东北的一把火笛”。这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向许多艺术届的专家、民间艺术家广泛地学习切磋笛艺。

他创作、改编的《翻身五更》、《百鸟迎春》、《红色草原》等笛曲发挥了他既擅长热情奔放,又善于细腻如歌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随着乐曲的广泛传播,霍殿兴的名字在六十年代已家喻户晓,至此他在国内笛届产生很大影响。

1979~1984年,他与作曲家刘锡津创作了笛子独奏曲《雪映红梅》、《春潮》,与作曲家汪洋创作了笛曲《秋思》。

几十年来,他多次参加文化部、文化厅组织的赴云、贵、川、粤、闵、鲁等地为子弟兵及学校、农村演出,足迹遍及全国的许多大城市和小哨卡。他教的学生,有的在国内、省内比赛中获奖,有的成为院团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

六七十年代,他曾随黑龙江歌舞团赴法国、几内亚、巴基斯坦、缅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刘锡津 男,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团特聘艺术顾问。中国著名作曲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作曲家,国家级优秀专家,现任中央歌剧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刘锡津具有众多的优秀作品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代表作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歌《哈工大之歌》,声乐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我从黄河岸边过》、《东北是个好地方》、《北大荒—北大仓》,第六届全运会运动员之歌《闪耀吧—体育之星》、第三届亚洲冬季奥运会主题歌《亚细亚走向辉煌》等;器乐作品:合奏《丝路驼铃》、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双二胡协奏曲《乌苏里吟》、《为四种民族乐器而作—满族组曲》、柳琴组曲《满族风情》、大型民乐合奏《紫金宝衣之秋—众善普会》、箜篌组曲《袍修罗兰》(八首)、大型组曲《漩澓颂》(合奏)、交响序曲《一九七六》、交响诗《乌苏里》、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交响合唱《金鼓》等;舞剧《渤海公主》在香港演出成功,并获文化部“优秀演出奖”“作曲奖”等;音乐剧《鹰》获文化部文华大奖,并获文华作曲奖。还为数百部(集)电影、电视剧作曲,其中电影《花园街五号》、《女人的力量》、《飘逝的花头巾》、《城市假面舞会》、《红房间-黑房间-白房间》、《天下第一剑》、《离婚喜剧》等,获文化部“华表奖”(政府奖)及各地奖励;电视剧《不该将兄吊起来》、《硝烟散后》、《黑土》、《俄罗斯姑娘在哈尔滨》、《车间主任》、《雪乡》、《西部太阳》等,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一工程奖”,“金虎奖”等各项奖励。

下文是《北方音乐》81年1期王德发表的关于刘锡津创作的文章。

谈青年作曲家刘锡津的器乐创作

黑龙江省歌舞团 王德

黑龙江省歌舞团青年作曲家刘锡津,是近几年来崭露头角的乐坛新秀。他的作品题材丰富、体裁繁多、生动感人。在他大量的音乐创作中,器乐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更为突出。

像交响序曲《一九七六》、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民乐小合奏曲《丝路驼铃》、《再见吧,朋友》、笛子独奏曲《春潮》、《雪映红梅》、月琴独奏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英雄的珍宝岛》以及舞蹈音乐《你追我赶》等作品,在第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沈阳音乐周》及其它演出中,以及鲜明的音乐形象、浓重的感情色彩和大胆而有成效的探索、创新,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

鲜明的音乐形象在器乐曲的创作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作者苦思螟想,费了不少力气写出的作品,演出后听众反映冷淡,甚至觉得莫明其妙,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作曲家没有抓住或没有塑造出鲜明、准确的音乐形象。

刘锡津觉得: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音乐文化素养,发挥音乐移风易俗教育人民的作用,致力于创作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乐曲是一件有益和急需的工作。

为此,他十分注意从生活中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选取为塑造特定的音乐形象所需要的音乐语言和作曲手段,精心描绘,力求把所谓“抽象”,的音乐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让人听得懂,“看”得见。

以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为例:作曲家曾多次去内蒙草原,大小兴安岭及乌苏里江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音乐素材。

在蕴酿创作过程中,他从大量的生活素材中选择了蒙古族的赛马、鄂温克族的别l鹿,赫哲族的捕鱼、鄂伦春族的狩猎等有民族特点的生活场景,运用相应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音调,以素描的手法表现新时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四支乐曲就像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景象、人物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著名作曲家刘炽同志听了组曲的演奏后,曾对该曲的第四节《冬猎》给予高度评价。

他写道:我仿佛看到了善良淳厚的鄂伦春猎手,听到了璋鹿的惊慌鸣叫,看到了他们竖起灵敏的耳朵,瞪着锐利的眼睛,……甚至听到了猎人的靴子踩着积雪咯吱咯吱声,看到了他们在冰天雪地里,由于追逐而大口呼吸喷出来的热气·“

原文本是对演奏者的赞誉,但也完全可以把他看作是对乐曲本身的充分肯定。

刘锡津在创作本曲时,有意识地追求音乐的画面性,力求通过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意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把听众带到他所描绘的环景中,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更深地感受到兄弟民族别有风味的生活和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浓烈的感情色彩追求音乐作品的画面性并非作曲家的最终目的。一部作品,必须饱沾感情的色彩,才有撼人肺腑的力量。音乐本来就是表达感情的艺术,没有感情的音乐,无异于没有生命的花朵。

刘锡津的曲作努力在写情上下功夫,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以情感人。交响序曲《一九七六》中那如泣如诉的哀歌,火山爆发般的怒号,辉煌壮丽的赞颂,细腻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的劳动号子,深沉、悲愤的回忆乐段,字字句句扣动着人们的心弦。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再见吧、朋友》经他改编成民乐小合奏,不仅再现了原作的革命战土的乐观主义精神,更渗进了气壮山河的力量。

几件音量不大的民族乐器,加一只小军鼓,演奏起来竟让人感到一股泰山压顶之势!听众仿佛看到游击战土像排山倒海的巨浪由远而近迎面推来,这种力量,正是从作品中那压缩在一起的浓烈的感情“反应堆”里施放出来的。

而这,正是刘锡津器乐创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不断地探索创新音乐创作,重在一个‘吃吐”字。

一个音乐家应当努力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更应当努力继承,掌握自己民族的音乐遗产。但学习继承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搬前人,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写出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超越前人的作品。这正是刘锡津奋力以求的目标。

他勤于探索,鸣于创新。在民族器乐作品中他善于创造性的借鉴外国曲式的结构原则、和声织体,及配器编排,用来丰富民族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而在写交响乐作品时,则注意吸收民族音乐的音乐语言规律、结构方法,以加强交响乐的民族特点。

在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中,他大胆地把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月琴与西洋交响乐队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月琴的个性在管弦乐队的烘托下更加鲜明、突出,但当月琴加入合奏时,又能水乳交融、浑成一体。

具有强烈的中国西北地方风格的旋律,戏曲音乐中各种板式的运用,赋予这首管弦乐队协奏的乐曲以浓重的民族色彩,而在民族小乐队伴奏的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中《驯鹿》、《冬猎》两段,则用“外来的”复调手法作为发展动力,其中二声部对比、模仿及赋格段的运用,都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民乐小合奏《丝路驼铃》,采用交响发展手法,在固定低音的背景下,配器层层加厚,力度步步增强,节奏逐渐紧密复杂,加上平行四度、五度和声色彩的渲染,鲜明的塑造了骆驼队在沙漠里行进的音乐形象。使仅仅九个人的小乐队,每件乐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增强了表现幅度和乐曲的交响性,提高了民族器乐的表现能力。

刘锡津没有进过正规的音乐院校。他主要是靠刻苦自学、不断实践取得成功的。当人们称赞他和他的作品时,这位性格比较内向的青年作曲家,总是腼腆谦虚的微微一笑。他说:自己在艺术上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孩子,前面还有更远的路。他要不懈地走下去、走下去,向光辉灿烂的音乐艺术高峰攀登。

赵越超 孩提时颇爱音乐,1958年7月考入辽宁省歌舞团任笛子演奏员,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演奏《草原牧笛》、《麦收时节》笛子曲,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而成名。并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以及来访的奈温、西哈努克、崔庸健等外国元首演出。

30多年来,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重大演出活动,如,羊城音乐花会、哈尔滨之夏、长春音乐周、沈阳音乐周、国庆北京演出和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还先后出访巴基斯坦、缅甸、朝鲜、日本等国。

管乐飞扬编选:

《雪映红梅》曲谱

二胡独奏《驼铃》曲谱_二胡谱驼铃_二胡曲谱驼铃

二胡独奏《驼铃》曲谱_二胡曲谱驼铃_二胡谱驼铃

二胡谱驼铃_二胡独奏《驼铃》曲谱_二胡曲谱驼铃

二胡谱驼铃_二胡独奏《驼铃》曲谱_二胡曲谱驼铃

管乐飞扬工作室

二胡谱驼铃_二胡独奏《驼铃》曲谱_二胡曲谱驼铃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