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卡农钢琴谱,数字版左右手

钢琴谱,数字版左右手,如下:

扩展资料:

卡农Canon——的一种,原意为“规律”。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同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效果,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

“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

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

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

参考资料:

卡农曲谱(简谱,劲乐团版)关键词:

卡农曲谱5-34/5-34/5(5)67/1234/3-12/3-(34)/(5654)/(5345)/(4-65)/(4-32)/(3212)/(3456)/(4-65)/(6-7)1/(567)1/2345/5-34/5-34/5(5)67/1234/3-12/3-(34)/(5654)/(5)1(7)1/(6-)1(7)/(6-54)/(5434)/(567)1/(6-)1(7)/1-(76)/(7)121/(7)1(67)/1-12/3-1-/(7-7)1/2-(7-)/(6-)(67)/1-(6-)/(7-)54/3-2-/1-43/2-4-/3-12/3-5-/4-65/4-3-/2-54/3-2-/(3-)1(7)/1-(3-)/(5-56)/(7-5-)/(3-)12/3-1-/3-32/1-(7-)/(6-65)/(6-7-)/1-32/1-3-/4-1(7)/(6-6-)/(5-2-)/(5-4-)

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钢琴谱如下:

拓展资料: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卡农钢琴谱,数字版左右手(简谱)扩展资料: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

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

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

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

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

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卡农钢琴曲双手简谱

卡农钢琴曲简谱:

简介: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启奏,三把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历史:

作者是德国人JohannPachelbel(1653~1706),曾是的老师。

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Pachelbel(帕卡贝尔,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andGigueinD》()。

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

这是作者在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

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从来没有哪一首音乐能象卡农,准确地说,是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Canon),让我如此疯狂地迷恋,伴随我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快乐与忧伤。

有个同样热爱卡农的国外朋友,在他专门为这首音乐制作的网站上写道:

“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直达灵魂”------对我来说,每次聆听卡农,感受是同样地刻骨铭心,尽管我已经听了它不下数千遍,尽管我有近40个不同的演奏版本;而每次我都会按照不同版本,一遍又一遍地听,让自己沉醉,然后莫名感伤,接着沉默,思绪开始发呆,沉溺在感动之中。

因为聆听卡农;当年年轻的帕卡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inDMajor)。

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如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缠绵至极。

在帕卡贝尔的卡农诞生后约三百年,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o福塞尔在其名作中列为恶俗音乐。

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

里说,,与子携老,此般安宁的追求,地老天荒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卡农所要表达的呢?

版本:

1966年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区别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George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

(VariationsontheKanonbyPachelbel)1987年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

(Canon(GuitarbyNicolasAngelis))1992年大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CanoninD。

1995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Canon。

1997年出了张专辑叫Pureapple,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CanonFlyingInTheSky

简谱:

1/2:

2/2:

相关介绍: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

扩展资料相关背景: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

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

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

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